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日前,记者获悉,不少新品牌借陶博会之势入主佛山,老牌子则纷纷推出新产品抢占市场制高点,陶瓷行业可谓一片盛况。然而,业内人士称,行业在品牌塑造、技术研发和营销推广上仍未实现转型升级。
山寨标语不利品牌塑造
陶博会期间,街上许多行人提着印有以双环交扣为图的白色商标的袋子。不少人会误以为是国际时尚奢侈品牌“香奈儿”在做推广促销活动。其实不然,这是陶瓷企业——高德的商标,其标语为“成就陶瓷界的‘富二代’”。
“为品牌起个洋气的名字和广告语在陶瓷行业很常见,这是很初级的营销手段。”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说。记者走访陶瓷卖场时发现,有的品牌推出“打造陶瓷行业的‘劳斯莱斯’”的广告语,而不少陶瓷卫浴企业也起了个洋气的品牌名字,如“伊莎贝尔”、“亚历山大”等,似乎傍着“洋名”、“洋口号”提升了品牌的价值。
对此,金意陶副总经理张念超认为,中国很多品牌,只有“牌”没用“品”。“品牌经营和推广是对品质、设计、生活理念、生活模式的诠释。”张念超说。
业内不少人士也对这种营销推广模式表示质疑。“陶瓷界对品牌塑造存在误解,比如起洋名。仿国外的名称一看就是品牌没文化的表现。”业内人士刘小姐认为,为品牌添加噱头是短视行为,追求品质才是塑造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根本。
新品推广玩“概念”
除了热衷于盲目攀附洋名,陶瓷卫浴市场更是“概念炒作”成风。各式各样号称“仿古砖”、“喷墨砖”、“微晶石”品类产品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同质化的花式和看似类同的技术让采购者难辨高下,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的散乱和竞争的无序。“很多企业玩的都是‘概念营销’,但是产品的技术水平高低不一。”博德精工建材策划部副经理陈永成说。
“对于微晶石、薄板等还没有很成熟的行业标准,产品是什么品类都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业内人士何先生向记者分析了这种做法的缘由。“技术研发的周期不可能这么短,企业先后推出新品都是出于商业操作模式的需要,必须不断打造个性、概念化产品刺激市场需求。”何先生说。
多年来,陶瓷行业内企业相互抄袭,同质化现象未能改善也多遭“诟病”。“单纯模仿,不尊重技术和创意,就是对采购商和消费者的忽悠。”陈永成说。大唐合盛董事刘小玮更坦言,某些陶瓷城已经变成仿冒的窗口。对此,鹰牌陶瓷副总裁陈贤伟建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创造和推广需要雄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投入,业内应该有更多拥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应该得到行业的尊重。
而为了集聚采购商的眼球、迅速获取订单,不少企业更是通过不惜血本、策划轰动式的明星代言实现“快速营销”。对此,鹰牌陶瓷总裁林伟表示,中国陶瓷企业需要回归到制造业的本质上来,追求创新和更高的技术,真正给消费者带来价值、提升消费者生活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利于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记者/颜嘉仪)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