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国庆长假告一段落,看下媒体对楼市的报道,“金九银十”基本是“铜九铁十”,或者更惨淡。这种结局,对陶瓷行业来说,2011年基本上就交代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拿出明年的对策。
明年会怎么样?有一种说法是,今年是近20多年来陶瓷行业最难做的一年,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明年按惯性楼市再怎么回暖也好不到哪里去。
回头看看,今年真有可能进入了陶瓷行业大走势V字的底部。如果以1983 年佛山市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算起,整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都是瓷砖市场的“短缺年代”,中间只有1989—1991年的经济调整期和1994年的宏观调控。这两次市场调整都是在国有、集体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进行,影响力不可与市场化的今天同日而语。
九十年代末期,佛山等地陶瓷行业经历了一场乡办、村办集体企业改制,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引发了第一次大上生产线。行业由此步入了产能“过剩时期”。但随着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过剩“的产能很快被洞开的国外市场所消化。从2002年开始,中国陶瓷产品进入到国内、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时代。与此同时,中国也迎来了房地产行业“黄金的十年”。虽然中间也有2004—2005年的调控期,但凭着巨大的刚需市场的支撑,陶瓷行业还是涉险过关,并在2007年迎来了楼市的井喷期。
之后便是呼啸而来的2008金融危机,但危机很快被2009“四万亿”的救市所化解,本该调整的2009—2010推迟到了2011—2012。“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话正适合眼下的楼市。
关键是怎么“还”?“还”到什么时候?从2004—2009 年,中国建筑陶瓷机械装备市场年销售总量由45 亿元猛增至2009年的100 亿元,5 年间市场容量增长80%,年均增长率超过20%。“十一五”期间,中国瓷砖产量从2005年的35亿平米增加到2010年的78亿平米,翻了一番多。从当前的楼价看,“十二五”期间中国陶瓷产业不可能再增长翻番。这个五年最多是一个平稳增长期。
分析明年陶瓷行业的形势,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是全国保障性住房开工率已经达到八成以上。这些保障性住房竣工在明后年,对陶瓷行业来说是巨大的工程市场。保障性住房工程对建筑材料有两个基本需求,首先是品牌,其次是低价。可见,大家拼的是性价比。当然,对工程渠道游戏规则陌生的企业肯定要吃亏;二是明年楼市价格一旦下调到合适的位置,必然引发市场的反弹。但这种反弹能有多高,能持续多久?估计不大可能出现V字型走势。这显然对企业的生产、销售、人事安排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三是明年劳动力短缺依然,有可能情势还会加剧。明年应该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倒闭,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增加劳动力的供应。因为时下的劳动力供求矛盾是结构性的矛盾。结构性的供求矛盾意味着企业只有用高工资才能解决用工短缺的问题;四是明年行业内将会有大量闲置的生产资源。这对过去一直产能不足的企业是一个机会。但在经济步入低增长时期,轻资产运行模式趋于合理。所以,明年行业内的贴牌生产会更加活跃。
今年初,主流企业多元化发展,涉足房地产成为一股潮流。但高潮时期拿的地价格不便宜,要在低潮时期消化很高的土地成本不容易。从去年和今年的形势看,行业的集中度在逐步增强,大企业、品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体现出来。如果之前这类企业再专一点,不搞所谓的多元化,那他们现在手头上的资金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杀伤力——如果他们在“冬天里”还保持进取心的话。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