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重要信息: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二地共有13家建陶企业、建成投产16条生产线,日产量20.6平米(不含瓦)。其中,通体砖线1条,日产量1.2万平米;外墙砖线3条,日产量5.2万平米;瓷片线4条,日产量6万平米;地砖线1条,日产量1.2万平米;抛光砖线2条,日产量3.5万平米;内墙砖线1条,日产量2.5万平米;水晶砖线1条,日产量1万平米;西瓦线3条,日产量21万片。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综合条件优越 建陶产业停滞不前
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陶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据了解,宁夏陶瓷粘土资源丰富,70% 左右的建筑卫生陶瓷坯用原料可由当地及较近周边地区提供。
据调查,与宁夏自治区相隔较近的内蒙乌海市老石旦、阿拉善呼鲁斯太等地,以及宁夏自治区内的石嘴山市惠农区简泉、大武口区清水沟、中宁县平滩湖和碱沟山、中卫下河沿、同心小红沟、海源县油井山等地均储藏着丰富的软硬质陶瓷粘土资源。其中,仅惠农地区软、硬质粘土储量就达7000万吨。此外,在宁夏贺兰山北段的紫色陶瓷粘土(又名紫砂),储量19.3亿吨。而在距离银川70公里左右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钾长石储量大、纯度高。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贺兰山东麓的柳条沟、红果子沟和正义关一带,石英砂的储量也非常丰富,累计探明诸量为1577万吨。
在能源优势方面,宁夏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310多亿吨,年煤炭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以上,且质优价廉。目前,西气东输工程已通过宁夏,天然气资源有充足保证。此外,宁夏自治区电力工业发展潜力很大,电力供应充足。
不过与宁夏自治区拥有较为优越的综合条件相左的是,宁夏的建陶产业并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宁夏仅有科豪陶瓷、美康陶瓷、新美亚陶瓷3家建陶企业、8条生产线,全部集中在中卫市。据了解,目前的宁夏的建陶产业不但企业数量少,并且还存在着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产品花色品种较少且质量不高、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宁夏建陶产业今后能否取得发展的关键因素。
有关人士指出,宁夏的建陶产业应该加快、加大东西合作步伐,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广东、山东等建陶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借助其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优势,将宁夏建设成为东部优势企业在西北地区的主要生产基地。此外,宁夏建陶产业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用先进生产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生产装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提高企业装备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大力培育名牌产品,根据市场消费特点,在满足经济发展对产品功能的多种需求下,开拓宁夏建筑陶瓷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西部地区建陶行业领先水平,也应该是目前宁夏建陶产业的重点课题。
也有人士指出,目前宁夏的建陶产业应该抓住几个发展机遇。首先,抓住房地产建设持续升温的良好机遇,重点发展满足城市居民家庭和公共建筑装修用途的中高档产品。通过全套引进国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和制造装备,生产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健康,造型、装饰和色彩能满足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要求的产品;其次,抓住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难得机遇,重点发展用于城市公用设施和园林建设的多功能产品。通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发展城市广场、人行道铺设、公园景点、建筑屋面和屋顶建设的具有装饰、环保和民族特色的多重功能的陶瓷砖产品,充分利用宁夏自治区紫色陶瓷粘土(紫砂)资源,制作中高档的西式紫砂瓦,用于城市中装饰有坡面的建筑屋顶及南方多雨的民用建设屋顶;抓住中小城镇建设、城市一般装修和农村地区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机遇,发展市场广阔、适销对路的中低档产品。充分发挥宁夏自治区现有生产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开发适用于广大小城镇建设、城市一般装修和农村住房内外墙和地面装修的多种规格的、价格适当的产品,在不断巩固和扩大区内市场的同时,加快向周边地区市场扩展的步伐。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在甘肃省兰州市
■甘肃省:建陶产业具备较好基础前景看好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
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
甘肃全省煤炭预测储量为1428亿吨,已探明125亿吨,保有资源储量120亿吨,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庆阳、华亭、靖远和窑街等矿区。甘肃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7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甘肃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目前甘肃建筑陶瓷主要集中在平凉和白银两市,其中平凉在产陶瓷企业3家,拥有窑炉生产线3条,未来该地区还将再建5条生产线。
白银市平川区目前形成了各类陶瓷产品全面发展的态势,有着悠久的艺术陶瓷生产历史,借助第一、第二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平川区在建筑陶瓷产业招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为打造西部瓷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白银市平川区在产建筑陶瓷生产线5条,未来规划建设生产线13条。
平凉市:陶瓷产业规模较小,产品销售紧俏
平凉市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区)交汇的“金三角”,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从全国来看,平凉属自然资源比较贫瘠的地区,但从省内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看,煤炭、石灰岩等有比较优势。市内的华亭煤田是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中煤层最厚的地段,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是甘肃省第一大煤田,煤层平均厚度达28.7米,探明总储量34.7亿吨,且煤质优良,具有高活性、高发热量、低灰、低硫、低熔点的特性,不仅是优质动力用煤,而且也是目前我国最好的气化用煤。
石灰岩资源总储量30多亿吨,但勘探程度低,探明储量约3亿吨,主要分布在平凉市和华亭县,另外还有粘土、石英砂等,主要分布在华亭县安口镇一带,开采利用历史较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日用陶瓷、高低压电瓷、灯泡等。
平凉市目前有3家建筑陶瓷企业,主要做抛光砖、内墙砖和西式瓦。泾川县位于平凉市东部,作为丝绸之路要冲、312国道的贯穿地,在连接东西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泾川县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完成投资2240万元,实施了土地集中、道路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等工程。泾川县循环经济产业园,集中土地1300亩,建成了三条主干道路路基工程,实施了渔塘垦复及场地平整,完成了水、电、路、通讯及河堤治理等规划设计及预算工作,近期将陆续开工实施。目前35千伏双回路供电线路建设工程正在开挖钢杆基础;经二路、经一路、纬一路柏油造面、供水、排洪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造价已委托相关资质部门进行核算;园区至县城给水管网工程完成了项目初设及预算,已提交市级评审部门审核;园区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招投标工作即将开始。
泾川县现有泾川家园陶瓷、泾川华润陶瓷2家建筑陶瓷企业。物以稀为贵,记者在泾川华润陶瓷看到,虽然是方投产半年的企业,门口却等待着一辆辆的货车,该企业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每天都有很多货车来拉货,目前的销售非常紧俏,自投产以来基本上处于无库存的状态。
白银市平川区:陶瓷文化节助力平川陶瓷产业发展
白银市平川区有千年制陶历史,发展陶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禀赋,2009年8月平川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西部陶瓷峰会暨平川陶瓷文化节,并提出了打造“西部陶都”的发展战略,首届文化节上平川区签约了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平川区知名度,扩大了平川陶瓷产业影响力,助推平川打造“西部陶都”。峰会上共签约项目10多个,总签约资金6亿多元。
借助陶瓷峰会的举办,平川区全方位营造软硬发展环境,制订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搭建一流的投融资平台,平川陶瓷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当年开工建设了总投资2亿元的国泰陶瓷建材城,集中整合区内外陶瓷建材资源形成规模,是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发展的第一家专业配套市场,为打造“西部陶都”提供专业完善的配套服务。华顺陶瓷不断提升产品档次,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西北第一条高档抛光砖生产线。当地民营企业投资1亿余元的白银泰瑞陶瓷有限公司当年建成投产,山东客商投资8380万元的白银山川陶瓷有限公司,建成拥有西部第一条全自动环保墙地砖生产线。陇烨陶瓷积极转型,向高档艺术陶瓷领域进军,开发生产的“陇瓷”媲美“钧瓷”,选送的仿古彩陶荣获中国汝窑文化节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陇瓷”已跻身于“中国名瓷”行列。截止目前,平川陶瓷企业发展到15家,形成了4大门类、100多个品种的大产业,年总产值从2009年的2亿多元增长到了现在的近5亿元。
截至2010年,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四川、浙江、山东及本地企业家落户开发区,建成内墙砖、抛光砖、艺术瓷等陶瓷生产线7条,在建4条;总投资规模达3.8亿元,从业1310人,陶瓷砖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平方米,总产值达4.1亿元,其中建筑墙地砖产品已覆盖西北5省,仿古彩陶荣获2010年中国汝窑文化节历史名瓷烧制技艺大赛银奖;同时我们还配套引入山东客商投资2亿元,兴建占地203亩、一期建设面积6万平方米的国泰陶瓷建材城,以形成规模型陶瓷、建材批发集散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平川陶瓷的销售渠道和产品知名度。
随着陶瓷峰会的成功举办和区域内陶瓷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川陶瓷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众多陶瓷企业纷纷调整产业布局,有意到平川区投资兴业、开拓市场。为此,平川区设立陶瓷工业园,编制了《白银市平川区陶瓷工业园区规划报告》,园区规划面积达7平方公里,功能布局上分生产、展示、销售、物流、科研、培训六大功能区,产业规划以陶瓷制造为主业,带动矿产、机械、物流、服务、化工、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形成有机的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年产各类陶瓷砖2.84亿立方米、卫生陶瓷360万件和其他功能陶瓷的生产能力,实现年产值70多亿元。(记者/周建盛 刘婷 王帝)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