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昨日在杭州参加由浙江省政府主办,由清科集团承办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浙江省政府金融办在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开创性的引入了股权投资的融资新路径,同时加大了综合金融创新的力度,虽然不能完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是还是可以为一部分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创新性和高成长性的企业带来了融资的新思路和破解问题的新方向。在此次论坛上,浙江省政府高层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要以股权投资推动浙江省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思路。
同时,面对通过股权融资的新思维,浙江省还以后来居上的姿态大力提出了很多力度很大的具体优惠措施。可以看到,在一方面银行传统融资渠道日益收紧的情势下,另一方面民间又积聚了大量的资本,企业需要资本的帮助,又很容易在高利贷的情势下迷失了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金融创新引入股权投资可以有效的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可以将所谓的“非法融资”引入一个比较规范化运作的渠道。
银根日趋紧缩,无论是尚能从银行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还是继续被银行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都已成为沉重负担。银行界的业内人士称,目前已经拿不到基准利率的贷款,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至少上浮30%,很多银行在选择客户时,会按照“价高者得”的原则排序。即便如此,银行贷款仍是市场上最便宜的钱,能贷到款的企业也属幸运。大部分企业的真实融资成本已突破10%,民间借贷的年化利息更是超过30%。如此之高的融资成本,加上持续上升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以及居高不下的税费负担,很多企业已无利润可言。如果是外向型的制造企业,再加上外币计价的汇兑损失,生存更加困难。据称,沿海地区已有大量出口型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相当一部分企业濒临倒闭。几年之前,企业界就出现了实业萎缩、投机性投资盛行的潮流。一些企业家关闭工厂,将资金投向房地产、黄金珠宝、古玩字画,进行股权投资,甚至加入放高利贷的行列。还有一些企业家将资金转向海外。对企业个体而言,这些都是简单而又现实的选择,但对经济全局来说,很多隐患由此而来,比如房地产泡沫加剧,资金外流加速,实业基础弱化等。企业是经济肌体的细胞,信贷环境的进一步紧缩,将使不健康的细胞增多,肌体的病症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健康的细胞至少包括两类,一类是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的企业,另一类是从实业转向投机的企业。
在这些企业死亡或变异的过程中,“雨天收伞”的银行均扮演了关键角色。持续的银根紧缩和由此带来的“钱荒”,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供需出现失衡,供方的银行日子更加好过,直接的贷款量虽然减少,收益却在上升,除了利率加码外,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的大量发行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与此同时,银行贷款之外的融资渠道也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收益。有迹象显示,目前民间借贷的资金规模在进一步扩大,其中的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从实业转向投资投机的中小企业。事实上,不仅是中小民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加入了资金供给的行列中。例如,在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中,据称有一部分来自央企的财务公司,它们的资金经信托公司运作后合法合规地流入市场,投资收益很容易达到10%,这种短平快的赚钱方式比费心费力地实业经营更让人心动,被称为经济脊梁的央企也概莫能外。逐利是资本的天性,危险的是,融资市场上出现的投机心态,很可能向下游产业传导并进一步放大,形成一个风险叠加的投机链条。目前,即便是7%左右的贷款利润,已经让一些身处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型国企感觉“贷得到但用不起”,更何况平均利润并不丰厚的传统产业中的企业。这就不难理解,一部分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将资金用在了投机性业务上获得高过贷款利率的收益。这种实业和投机的此消彼长,是银根紧缩的一项副产品,也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高危区。
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产业升级,金融资本的推动都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很简单,当资本投向某一个领域或者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必然会因此而获得发展;当资本不看好一个行业或者领域,从中退出的时候,必然会导致这个行业逐渐受到冷遇,在这种动态平衡中企业和行业都得到发展才是我们能够取得产业升级和转型的自然之道。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