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闲聊《德应侯碑》

闲聊《德应侯碑》

2010-11-02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左国兰 阅读:4842
0 230

  10月25日上午在西安中尊建材王总的陪同下参观了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是笔者第三次参观碑林博物馆,似往常参观一样,在博物馆内总是在找《多宝塔碑》、《玄秘塔碑》、《九成宫碑》等经典楷书碑文。现在碑林的碑文保护明显严格过从前了,许多有名的碑文都已经加上了玻璃罩保护,游客不可能私自拓印碑文了。这次参观碑林意想不到是在博物馆内见到了《德应侯碑》,《德应侯碑》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窑神碑。目前我国现存有三块著名的窑神碑,分别是陕西耀州(今铜川)黄堡镇立的《德应侯碑》、河南焦作修武县当阳峪村头立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河南禹州神垕镇立的《钧州神垕山神庙碑》,其中《德应侯碑》历史最长,最为著名,在我国陶瓷发展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德应侯碑》立于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全称《宋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之碑》,碑文详细记述了宋熙宁年间,耀州太守阎公奏封德应侯一事。德应侯就是窑神的封号,比耀州《德应侯碑》迟十几年的焦作《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就是焦作陶瓷行业从耀州“聘请”窑神德应侯之庙记。《德应侯碑》碑文全文585个字,详述了耀州窑的发展史,以及制瓷、烧成的工艺技术,黄堡镇的自然环境、居民的从业结构、陶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耀州窑和中国陶瓷史的史实石刻资料,对于中国制瓷技术的发明(特别中国青瓷的起源)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德应侯碑》碑文中关于制瓷工艺与产品的描述极为经典“居人以陶业为利,赖之谋生,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始合土为坯,转轮就制,方圆大小,均中规矩;然后纳诸窑,灼以火,烈焰中发,青烟外飞;煅烧累日,赫然乃成。击其声,铿锵如也;视其色,温温如也,人也是赖以为利,岂不归于神之功也?” 虽然《德应侯碑》将铿锵如也温温如也声色俱美的瓷器制造归于神助(既然有神相助,就要给神加封,因此有了知州阎公奏章皇上,经批准窑神被封德应侯,自然立此《德应侯碑》),但合土配方制坯,轱辘车成型,装窑烧成,成瓷成品,一套合理的制瓷工艺流程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更为重要的是《德应侯碑》还记述了耀州窑制瓷技术得益于一位姓柏名林的制瓷专家,柏林是东晋时人,并在晋永和年间(345-356)将制瓷技术传入耀州。可以推断我国制瓷技术的发明至少在晋代已经造就了“专家级”的大师。

    《德应侯碑》的发现颇有传奇色彩,上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陈万里(1892~1969)(2007年11月陈万里先生的铜像在浙江省龙泉市大窑村落成)与冯先铭(1921~1993)(《中国陶瓷史》的主要编写者)先生到陕西铜川考查耀州窑址,经打听路边一所区立小学是窑神庙故址,发现学校厨房前面师生用膳的石桌竟是一块石碑,待两位专家弯腰察看发现碑首“德应侯碑”4个苍劲的楷书大字。我国存世最早的窑神碑与碑文就这样奇迹般地、偶然地被发现了。

    这次陕西之行原是参加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60年大庆与十二五陶瓷发展论坛,闲暇之余再度参观碑林博物馆,竟见到了《德应侯碑》,实属额外收获,甚是高兴。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