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至“学历门”事件之后,在不少场合下,朋友介绍彼人尹博士之时,经常附加解释一下这是货真价实的博士,其实是否货真价实自当别论,言外之意彼人之博士至少不是所谓的工程代培博士、不是海外的“野鸡大学”博士、不是官员博士等等。现在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是权势群体,如:现任的官员、大型国企民企的董事长总经理等,这首先是我们的教育体系用“博士”作诱饵忽悠了那么多达官贵人,这些达官贵人再用“博士”头衔忽悠社会,忽悠民众。难怪我们佛山有人理直气壮地称“后工业文明就是忽悠”。
2005年11月笔者开始出任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我的前任曾与广州某大报周刊谈过合作,我接手后表示可以试试,估计难度较大,建筑卫生陶瓷全面进入大众媒体时机尚不够成熟。结果安排合作的第一期头版头条是对我的专访,当时提出排版前要先见到稿件,收到电子版时见到了专访将江湖流传的“中国陶瓷行业第一个博士”光环书面加冕到笔者的头上,立即用批注的形式将稿件作了修改,同时打电话给采编嘱咐“千万不要出笑话”,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待我数天后见到周刊时,“中国陶瓷行业第一个博士”的内容丝毫没有改动,我即刻问采编怎么事?结果没有得到任何解释而只有搪塞,我真是晕了,可想而知协会与周刊的合作也就很容易到此结束了。此事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媒体多么想忽悠、多么会忽悠。其实本人仅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文革之后的第一批毕业生,第一个考上硕士研究生而已,第一个获的硕士学位而已,(当时仅是一个几百人的学校而已)而此前整个国家没有学位系统的,由景德镇陶瓷学院第一个硕士的概念出发,不知道怎么就有了陶瓷行业第一个硕士、第一个博士,所有的延伸与扩张都不需要到我这里作任何核实,反正说高了没有诋毁你,最多是忽悠一下(可能最多也就是禹晋永所说的“善意的谎言”)。然而延伸却没有结束,由于笔者受第一届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87-89年间(前后跨度三年)在英国公派留学,而实际上在英国逗留的时间尚不足一年半。在这个背景下,有创意者就将我的学历背景传播成三年留英博士,逐步演变,我在行业的交往中得到最高级别介绍是“中国陶瓷行业第一个英国剑桥博士”,而且是一次较为正式的场合,记得搞得我都无法拒绝无法解释,当时真是哭笑不得。可见社会多么需要忽悠,或如某些成功人士所说的商业技巧。
说起“忽悠”,我们的部分媒体或媒体人丝毫不比唐骏等逊色,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博出位,吸引眼球,“紫砂煲”事件就很典型,央视的质检报告栏目,不播根据相关标准所作的质检报告,而是去播记者的明察暗访及钓鱼采访,至今数月余仍没有公布一份相关的质检报告,难道真的让其成为国家质检史上的冤假错案吗?
有人说:“后工业文明就是忽悠”,“忽悠也是生产力”;
还有人说:“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现今全民渴望成功、向往发达,大家心浮气躁、投机取巧,即使无法在所有的时候忽悠所有的人,也要将忽悠进行到底。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