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八卦”一阵,风过云淡

“八卦”一阵,风过云淡

2010-08-03 来源:陈帆 责任编辑:赵琳 阅读:1288
0 200

    对一些商品、行业的事炒作了一阵的所谓“紫砂门”风,刚好吹了一个月又似过去了,然而一些事还是值得记取的。 

    陶城报总906期C4版用了一大版篇幅报道。武桢博士说了一段很精彩的话,“发现问题的人很优秀,炒作此事的人很草率,研发产品的人不严谨”。宜兴陶瓷协会的史俊棠会长以其一贯率直的性格回答记者问,要比那些隔山隔水的“八卦”人的胡说,真实权威得多。宜兴陶研所的邱永斌所长更说了一番很符合科技人员身份的话,对澄清传闻、消除误解是不可置疑的。同一期的鲍杰军专栏“美的紫砂门启示”则很客观的进行评说。看得出一个懂陶瓷的人说陶瓷的事才算得上说些点子的、门道的话;同一版的视点专栏则以“抄写二则”一文建议那些炒作的人最好先弄懂什么是陶瓷、什么是紫砂之后,再来议论是非曲直。在这一段时间里,唯独让人遗憾的是没有看到:平时到处挂行业的头头、专家之类的人能说出一点有水平、应该说的话。疾风知劲草。又一次证明,中国陶瓷要健康发展,还是要靠一大批有水平、有素质的陶瓷人和专家来推动。

    据新京报报道,中国嘉德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春拍上,一把1948年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相明石瓢壶”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专家认为,紫砂壶不像黄金,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其文化含量。真的很凑巧,这一报道,给“紫砂门”事件一个最好的注解。

    此外,趁着这一股风,个别人又提出什么紫砂泥标准缺位等等问题来。我看,学术的问题可以在适当的场合、范围去争鸣,千万别用行政手段解决,还是谨慎些好。特别是承载着文化的东西,一时说不清或是一时不要说得太清,反而有味道了。例如,一只紫砂壶,才用几两泥,可是其价值千金,原料就用地理标志来解决,有何不好又有何不妥?!(陈帆)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