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产区进入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2010-02-10
来源:中国陶瓷网整理
责任编辑:小寞
阅读:3986
作为构建广佛肇一体化的肇庆市,是珠三角崛起的新生力量,也是承接佛山市陶瓷产业转移提升的重要基地。肇庆以自身拥有的广阔土地资源优势,有效地解决广佛同城化纵深发展的瓶颈,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将逐步缩小肇庆是个 “穷兄弟”的差距。
相比广佛,肇庆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145856平方公里,比广佛土地总面积还大3574平方公里,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具备产业对接和劳动力转移的良好优势。早在2003年,肇庆就提出了 “向东看,往东赶”的战略取向,近年来加大了承接 “双转移”和招商选资的力度,在产业对接、交通对接,旅游对接上发挥大能量,构建1小时城市圈交通运输体系,力争今明两 年内实现GDP超千亿元的目标。
肇庆陶瓷产区崛起于2003年,主要集中在高要市金利镇、白土镇、禄步镇以及鼎湖区永安、四会市龙湾、德庆县陶瓷城等地,拥有40多家知名陶瓷企业,130多条生产线,年产值达100多亿元。其中,高要金利镇的金淘工业园是与佛山三水白泥镇接壤的工业发展旺地,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进驻了广东来得利、瑞朗、特高特、新中瓷等19家陶瓷企业。但由于耗电量大,土地产出效益不高,2006年高要市政府果断决策,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决心把 “陶”字改为 “淘”字,终于成功收回6家 “圈地”未投资的土地5300亩,用于发展低碳高新技术产业,新引进了北新建材、顺亨科技、实进金属等一批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使土地价值比原来提高几倍,金利镇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成为 “高要速度”的典范。
落户高要白土镇的陶瓷企业有将军陶瓷、鸿顺达陶瓷、宏润陶瓷、冠辉陶瓷、陶一郎陶瓷、金沙江陶瓷、顺胜陶瓷等企业,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13亿元。其中大将军企业是福建陶瓷经销商柳 朝阳, 利用其良好 的销售网络,2003年在白土镇宋隆工业园投资建厂,到2004年瓷片分厂建设全面完成,并先后推出大将军瓷砖、神韵瓷砖、长安瓷砖三个品牌抢占市场份额。2006年上马抛光砖生产线,一期工程规划了4条340米长的抛光砖生产线于去年全面积投产;同时二期工程正在紧张筹建。在未来两年内再增3条配置齐全的超长型抛光线,2组仿古砖生产线,从而使进驻企业将拥有20多条墙地砖生产线,年产值达20多亿元的大型陶瓷企业,实现从专业销售商获得资本后向销售、经营、生产三位一体的角色转换,取得良性循环的经济效益备受瞩目。
由于高要山区禄步镇萨米特陶瓷工业园,是高要陶瓷产区从平原向山区转移的可持续发展生产基地,新明珠集团2006年征地2500亩,总投资22亿元,实现从征地动工到首期投产仅9个月时间的 “新明珠速度”。去年8月,肇庆市委书记覃卫东在高要市委书长武临黔的陪同下考察萨米特园区,对二期工程建设及安装110万伏变电站等设施,进行实地了解,充分肯定了高要山多平地少,发展陶瓷产业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表示萨米特园区给佛山陶瓷产业转移作出了示范功不可没。
鼎湖区永安陶瓷工业园是肇庆规划发展的重要工业基地,位于贝水工业开发区,开发面积近万亩,从福建、珠三角地区引进陶瓷生产企业主要有协进陶瓷、国美陶瓷、肇庆信达陶瓷、金黄家陶瓷、齐天陶瓷、和谐陶瓷等12家企业,总投资达14亿元。近年来,高标准承接 “双转移”成为肇庆市跨越式发展的助推器。为此,肇庆政府对陶瓷企业进驻提高了 “节能减排增效”的准入标准,从过去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改为保护环境提高土地附加值利用率的招商选资,各级政府提出了布局陶瓷产业逐步向山区转移的决定,永安陶瓷工业园区也开始朝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肇庆陶瓷产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