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第一章 陶瓷行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潮州陶瓷工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陶瓷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乡镇企业增多,潮州全市呈现以私营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至2008年,注册企业达到6000家;产品数量、出口量大幅度上升,区域品牌凸现。
一、工业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1979 年起,为了贯彻党的“八字”方针,陶瓷行业的改革开始在一些方面与整顿、调整同时进行。潮州产区改革内容主要涉及所有制和承包责任制;企业内部的改革,涉及分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流通领域的改革,则主要表现为扩大企业一部分自产自销产品的权力。至1984年,旧的经济管理体制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1984年10月以后,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到了城市,陶瓷行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便逐步展开,并越来越深入,党的十四大以后,更加快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潮州市升格扩大区域前的潮安陶瓷公有制工业企业25家,升格扩大区域后加上饶平县陶瓷工业公司共26家。1993年后国营陶瓷企业的改革,主要涉及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改税及新税制、企业领导制度、推行承包经营等经济责任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同时在强化内部管理的现代化手段等方面也迈开了步伐。
1、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企业领导制度
为改善企业权力过小,缺乏活力,经营管理不善,不适应市场变化的状况,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文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产处理、机构设置、劳动人事管理、工资奖金以及联合经营等十个方面,都规定了扩大自主权的范围。
1984年以前的陶瓷企业领导制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1988年5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颁布,将全民所有制企业厂长负责制从法律上规定下来,进一步确立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明确党组织的职能及机构人员的设置作了具体规定。
2、实行利改税及新税制
在利改税以前,陶瓷行业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是企业盈利全部上缴,亏损由国家补贴;企业所需的更新改造、扩大再生产基建等资金由国家统一下拨。利改税,是将统收统支旧体制改为企业完全独立核算,国家征税,自负盈亏的体制。
1984年10月,国家根据利改税第一步取得的效果,开始了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其主要是税利并存,逐步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新税制一直实行到1993年底。1994年元月起,国家对全国实行新的税制改革。新的税制改革内容包括:以推行规范化的增值税为核心,相应设置消费税、营业税,建立新的流转税制格局。
3、企业经营责任制和内部制度的变通
1980年后,陶瓷企业恢复了计件工资。"文革"前的计件工资是全额计件,实行后的是超定额计件。1981年5月,遵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对奖励制度进行了修订。陶瓷行业逐步恢复了奖励制度,作为计时工资制度的补充。1990年以后,国家对企业的宏观调控,逐步采取"工效挂钩"形式,即通过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来确定企业工资总量,从而控制社会消费基金的增长。除了奖金制度和计件工资制度外,陶瓷行业还恢复和实行了各种岗位津贴、加班工资等分配形式。
为推动生产要素在改革中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形成整体优势和综合功能,1991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组建潮州陶瓷企业集团和股份有限公司。潮州市彩瓷工贸总公司、潮州市三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先后组建。潮州市彩瓷工贸总公司高峰期职工达5000多人。
二、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增多
粉碎“四人帮”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市场陶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扩大生产能力,以增加内销产量。
陶瓷生产是传统手工的作业,兴办集体瓷厂具有投资少,容易上马,见效快等优势。乡镇集体陶瓷经济,从1985年开始发展步伐加快。据统计:潮州乡镇企业固定资产原值1991年7.17亿元,1993年 14.16亿元,1996年达33.61亿元;乡镇企业纯利润 1991年 2.45亿元,1993年4.34亿元,1996年达8.93亿元。乡镇企业实际缴纳税金1991年 0.78亿元,1993年1.20亿元,1996年达2.84亿元。
1992年潮州升格为地级市,集体陶瓷工业的枫溪区主要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等品种;潮安县以生产卫生洁具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与枫溪相邻的古巷、凤塘、目前又向登塘、浮洋等扩散;饶平县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主要分布在三饶、新丰、九村等,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湘桥区生产工艺美术、日用陶瓷居多。
目前,全市卫生洁具生产企业从业员工5万多人,外人工占70%;全市卫洁企业共拥有各式窑炉约5万立方米,年产5000多万件,总产值45多亿元,年出口创汇3000多万元。与卫生洁具相配套的原料、色釉,模具、纸箱、配件等企业300多家。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配套加工制造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潮州卫生洁具产品以连体坐便器系列和台盆系列为主,品种包括各种坐便器、妇洗器、蹲便器,拖布盆,小便器,台式洗面器以及浴缸,柜盆、蒸气房等配件系列,产品色调以乳白色,杏色为主,其它颜色相配套,并根据客户需要加以装饰,形成了既美观大方又价格适宜的卫生洁具系列产品,做到了"工艺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艺化。"
三、以私营个体企业为主体的格局
1985年,国家改变“三压一降”政策,重新鼓励出口,全国陶瓷形势开始好转,陶瓷个体工商户也逐步增多。但个体经营者本身仍有种种忧虑。他们担心以后被划成新的资本家而不敢轻易扩大再生产,嫌了钱主要用于个人消费,随时准备歇业关门。潮州多数个体私营瓷厂是以家族式独户存在,也有相当一部分以挂户形式经营,亦有一些以联户方式发展。潮州陶瓷家族企业实行家族化管理,产权结构单一,组织结构混乱,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很多企业主就是家族的首领,拥有较高的权威,这位家族首领往往在企业中是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企业所有者的同时也是企业的直接经营者。
潮州市陶瓷产业的突出特点:一是企业以外向型为主,二是陶瓷企业以民营为主。占全市陶瓷企业95%以上是民营企业,成为全市经济的主力军。全市生产产品以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和工业陶瓷为主,门类齐全、五彩缤纷。其中以枫溪区为主的工艺美术瓷有通花、瓷花、瓷塑、仿古彩等,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饶平县三饶、新丰等镇,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基地之一,日用陶瓷年产量超27亿件。潮州也是全国电子陶瓷的最大生产基地,目前陶瓷技术已应用在电子元器件开发中,以市三环集团为代表的生产电子瓷基体,年产量达1200亿只,占全国总产量70%,占全球产量的45%。
第二章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潮州陶瓷行业得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有陶瓷企业5000多家,企业结构有国营、集体、个体私营、合资等;加上手工作坊和配套企业总数近10000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是国内陶瓷企业最多最集中的产区;拥有工艺瓷、日用瓷、建筑卫生瓷和高技术陶瓷多个产业化门类,是全国陶瓷门类最齐全的产区;1987年产日 用陶瓷 2.66亿件,到 2008 年32.28亿件。
特色产业(陶瓷)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7%,陶瓷产品年产销超过200亿元,出口8亿多美元,是全国最大陶瓷出口产区。
一、辖区情况
1.湘桥区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2家,6家企业跻身全市综合类和行业类10 强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2005年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50强中,潮州开发区对外经济实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宝莲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宏业陶瓷制作厂有限公司、潮州市裕穗陶瓷制作厂有限公司4家企业上榜;潮州市泽洲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开发区对外经济实业有限公司、潮州市威成瓷艺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挤身于中国艺术陶瓷企业50强。桥东街道被市评为(瓷泥)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兴业陶瓷有限公司的"窑炉节能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枫溪区
枫溪区的产业结构以陶瓷工业为主。枫溪现有以陶瓷为主体的工业区(小区)20多个,其间陶瓷及陶瓷相关联的企业达到4000多家,从业8万多人。有186家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其中集团公司15家。枫溪现有陶瓷工业企业、个体工商户及陶瓷配套产业企业2663家,其中规模以上陶瓷企业及陶瓷配套企业111家。枫溪的陶瓷企业基本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枫溪的陶瓷产业链初具规模,枫溪陶瓷的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陶瓷产品主要有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三大门类2万个品种,其中工艺陶瓷比重约占50%,日用陶瓷比重约占35%,建筑卫生陶瓷比重约占15%;外贸出口额占规模上工业产值比重81%,达到4.76亿美元,其中:日用陶瓷占出口总量56%。工艺陶瓷占出口总量36%。卫生陶瓷占出口总量6%。产品远销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统计,枫溪陶瓷已有120多件(套)作品在全国省、全国以及国际评比中获奖,其中获全国以上奖项就有近50件。目前全区陶瓷行业中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2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3家,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家,获市科技进步奖9项,获国家授权专利569项,获国家免检产品2个,国家名牌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9个,省著名商标8个。近几年,全区共有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共投入资金30多亿元,兴建了现代化厂房500多万平方米,改造新建了窑炉设备几千条,引进了先进陶瓷设备一批。
2008年“ 广东伟业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伟业陶瓷有限公司”,从而使这企业名称获准使用不含行政区划的“国级”名称;广东长城集团有限公司改制为“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潮安县
潮安县以古巷、凤塘的卫生陶瓷,龙湖、浮洋的工艺陶瓷等不同特色的区域性专业化生产基地,带动了周边镇同行业的发展。
潮安县古巷镇委、镇政府努力实施“工业立镇、质量兴镇”的发展战略,采取“积极扶持、逐步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的指导方针,大力发展以陶瓷卫生洁具为主的特色经济。1998年获农村小康达标镇、省乡镇企业百强镇称号。2004年12月,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称号。古巷镇陶瓷卫生洁具业占主导地位,共 330多家,窑炉 1.2 万立方米,日产卫生洁具3.5 万套、10万件,产值近 25亿元。全镇现有省优秀民营企业1家、省科技民营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125家企业分别通过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输美及ISO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有4项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20多项产品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或推广证书,现有注册商标420多个,专利产品100 多个。古巷镇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之一,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产品以质优、价廉、款式新颖受到建筑商和消费者的青睐,部分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美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潮安县凤塘镇陶瓷行业发展迅猛,现已形成卫生陶瓷、艺术陶瓷、日用陶瓷为主配套齐全的陶瓷产业集群,并荣获“广东省陶瓷专业镇”称号,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占据重地要位。2006年,凤塘镇被中国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重镇”称号。凤塘镇以此为契机,加强对陶瓷产业的指导和扶持,完善提升产业链体系,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陶瓷重镇"。
4.饶平县
饶平是广东四大瓷产区之一,瓷土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勘查储量在1亿吨左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瓷厂544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乡镇企业43家;直接从事陶瓷制作员工4.5万人,拥有一批较具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及一批较为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陶瓷工业已基本形成瓷泥加工、白地瓷生产及彩瓷烤花一条龙配套生产。产品以日用瓷、工艺美术瓷、墙地砖等三大类,盘、碗、碟、杯、盅、匙、茶具、中西餐具等100多个花色品种。
2005年,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永丰源实业有限公司、饶平县三饶日用彩瓷厂、饶平德润陶瓷有限公司等4家跻身于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企业50强。2007年,全县陶瓷行业生产地的三饶、新丰镇,规模以上企业陶瓷产值分别达到7.79亿元和5.95亿元,分别增长17.13%和63.13%。饶平三铙镇彩瓷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饶平县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广东金鑫陶瓷实业有限公司、饶平县三饶日用彩瓷厂、潮州升煌陶瓷制作有限公司、饶平县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省民营企业12家:饶平县友盛彩瓷厂、饶平县利源瓷厂、饶平县三饶彩瓷八厂、广东永丰源陶瓷有限公司、饶平县华杰彩瓷厂、广东玉泰陶瓷有限公司、潮州市饶平县新丰大楼彩瓷厂、饶平县新丰万光彩瓷厂、饶平县新丰真通宇瓷厂、饶平德润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兴泰颐瓷业有限公司、饶平县民森彩瓷厂。
二、国内市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瓷国内外贸易不断扩大。内销品种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由过去的低、中档向中、高档,单件瓷向成套方向发展。
(1)开辟多种流通渠道
由过去的国营商业公司垄断经营发展为国营、集体、个体一起经营;由过去的“工业管生产、商业管销售”,发展为工业企除了生产外,还有权自销自己的产品。由于开辟了多种流通渠道,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因而有力地推动了陶瓷内销的扩大。以潮安陶瓷公司及所属企业销售为例,企业自销量1978年为3102万元,1982 年为自 销量达 3481万元,1985年,企业自销量达4708万元。潮州专业市场一是枫溪陶瓷城,另是池湖联港市场。枫溪陶瓷城位于潮州市安揭路,占地面积30000 平方米,建有一座6 层建筑面积15000 平方米的枫溪陶瓷展览中心。商铺约有230家左右,定位比较高档,经营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这些商铺都是潮州陶瓷厂家的门市,而不是经销商的。另一个批发市场为池湖联港市场,位于潮汕路池湖段。该市场是乡镇政府自行组织建立的,有200多家商户,也都是厂家的门店,主要经营酒店用品瓷,以批发为主,价位比陶瓷城低。市内也形成几处瓷器专业市场,象河头、西湖沿街、火车站、汽车站附近等,既有瓷器门市部,又有瓷器摊点,品种门类繁多,方便外地客户选购,每天均有相当可观的瓷器成交量。
(2)开拓外地陶瓷市场
在省外许多地区开展联营活动,这种联营企业既有门市部,又从事批发业务,对扩大销售,开拓外地市场十分有效。陶瓷工业公司还在上海、大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昆明、宁波等地设立了独资和联营销售公司,经销网点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和沿海、沿边地区,并向港澳台地区扩展。
自2004年广东潮州陶瓷(北京)博览会举行之后,潮州陶瓷越来越引起各方注意。但本地的展览会只有一个--中国瓷都陶瓷产品博览会,该会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是面向全国各大产区参加的大型陶瓷经贸活动。主要进行产品展销,产品设计大赛,陶瓷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广会,全球陶瓷发展论坛等内容。但由于地方偏远,参加的人数并不多,对于促进销售的作用不大。潮州企业的销售一般是通过参加广交会、伯明翰和法兰克福的展会、国内其他地方的大型陶瓷展览会来进行。
(3)召开各类全国订货会
积极参加国内各种交易会,主办或参加展览展销会,生产厂家与销地客商直接见面,洽谈业务做到适销对路。如:1992年12月27日,市彩釉砖厂与香港新金贸易行签订了合资引进磨光砖生产线协议书。1994年12月23日,潮州市召开由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1995年电阻瓷基体、帽盖、工艺协作件全国配套会。三环集团签订合同30宗,成交总额达4700万元。1996年秋,在80届广交会上,枫溪区首次在10号馆设立陶瓷专馆,近1000个摊位,有50多家企业上万个花色品种参展,签订合同金额近5000万美元。2004年5月23日,我市在曼谷举办投资环境推介会暨项目签约,泰国长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和潮州市三元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潮州饶平长佳花纸工艺品有限公司项目投资意向书。
此外,还经常派员参加全国各地召开的各种交易会。
三、国外市场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过去的经营局面,一批重点出口瓷生产企业获准拥有出口自营权,至2008年,陶瓷工业企业中已有200家自产陶瓷产品出口,部分外贸企业每年还收购一部分出口;各陶瓷厂家和个体、私营企业也竞相与沿海其他口岸公司联系,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出口。在国外建立贸易机构,开展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如近年来,较大公司致力于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在英国、迪拜、印尼与外商合作设立陶瓷销售点。
在潮州的陶瓷出口企业中,出口额最大的是日用陶瓷,占陶瓷总出口额的61%;其次是工艺陶瓷,占陶瓷总出口额的25%;卫生陶瓷出口较少,只占总出口额的12%,主要走内销形式;其他类型的陶瓷只占潮州陶瓷出口总额的2%。
据统计,潮州的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陶瓷出口分别占中国同类产品出口的23%、60%、30%,日用陶瓷的生产件数占了广东的89.3%,产品远销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8亿多美元,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出口产区。潮州陶瓷主要出口欧洲、美国、中东等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比重。出口欧美的为高档产品,有釉下彩、釉中彩等,比中东的产品要求高一些。
第三章 对外文化、技术交流空前活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陶瓷企业逐步被推向市场。潮州陶瓷对外文化、技术交流也空前活跃。
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潮州陶瓷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这对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陶瓷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掘保存遗址文物,进行陶瓷文化学术交流活动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侨乡,对外界的影响和联系,有它的历史文化背景。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古陶瓷文化,令人神往。笔架山宋窑遗址,大批古瓷、古建筑、古工艺等珍贵史料实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如枫溪区(瓷塑)、湘桥区意溪镇(木雕)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就古陶瓷遗存而言,现已出土的包括新石器时期,商、周、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瓷遗址达30多次,主要有:
1956年、1958年和 1972 年广东省博物馆多次发掘笔架山窑址,一共整理了6 条窑。共得到瓷器1300 多件,其中完整的、比较完整的和能复原的633件,不能复原但能看出器形的667件,另还有一大批碎瓷片未加统计。1953年7月20日,省立韩山师范学校在扩建校舍中,发现宋代古窑座,并在窑内发掘瓷器3件, 均属五代时期的遗物。1954年5月10日,在潮州城西北面窑上埔,象鼻头等地,发现宋代以前的古窑址10余座,发掘唐宋完整瓷器40件,瓷片4筐、唐压锤2片,瓷器中刻有皇祐 、治平等年号。1955年12月15日,在潮州市区西北竹竿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挖掘石器及印花硬陶片数块。1956年11月15日,广东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发掘考察笔架山宋窑址,在潮安县枫溪陈桥村发现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1处。1957年1月8日,在陈桥后人家村沟北地方,掘出大量陶片、骨片和石片,经省文物工作队勘察研究,断定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陶器中最突出的是红色彩陶,为广东省内其他地方尚未发现。1959年5月15日,在桑浦山梅林湖东岸发现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60年4月,广东考古队在潮安县庵埠镇的梅林湖贝丘遗址的发掘到的陶器,从其纹饰推断,该遗址年代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或稍晚一些。
1972年6月,省文化局、省博物馆在潮安县举办考古学习班,发掘笔架山窑址数处,并保留其中2处供人参观。从1956年至1972年,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发掘考察笔架山宋窑址,考证出潮州瓷业始创于唐高宗仪凤元年至调露元年(676---679)。1974年3月,解放军在西沙群岛挖井时发现26 件宋代潮州窑出品的影青釉瓷器。同年,在饶平县浮滨塔仔金山发现了古穴墓群,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器与陶器的陪葬品。其中有戈、矛、斧、凿、砾石石器,尊、壶、豆、杯、盆、盂、罐等陶器。部分陶器有酱色釉。经考古坚定,浮滨发现的文物时间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前期。该发现对中原文化与当地区别于诸越文化的土著文化有重要影响。 1975年12月,枫溪公社池湖大队凤地发现1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在地下1.2 米处,有0.7米贝壳层,从中发现打制石器、磨光石器、砺石和夹砂陶片、骨制刮削器、尖状器骨针、人类头盖骨、下鄂骨及牙齿,还有火烧土等。1976年1月25日,潮安县博物馆在西山溪水利工地发现明代进士苏志仁墓前的石马、石兽、石羊、石翁仲及唐代大型四耳罐等文物。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