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罗永浩“炮轰”西贝之后,建陶行业距离信任危机还有多远?

罗永浩“炮轰”西贝之后,建陶行业距离信任危机还有多远?

2025-09-18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刘思桃 阅读:2024
26

近日,网络大V罗永浩与餐饮品牌西贝之间的“预制菜”争论事件(西贝认为,其采用“中央厨房”标准工艺做出来的菜不属于预制菜;而在罗永浩和广大消费者看来,只要不是现场明火炒制的菜便是“预制”菜,西贝有误导消费者之嫌)持续发酵,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此事绝非单纯的产品质量问题,不仅揭示了行业专业定义与消费者大众认知之间的巨大鸿沟,更折射出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强烈渴望。

其实,建陶行业同样充斥着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广东砖”“贴牌”“优等品它们如同一颗颗默不作声的,正持续消耗着消费者对建陶行业的信任。

 

行业乱象:

虚假宣传与质量陷阱,信任基石被侵蚀

建陶行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远比想象中普遍和严重从产地到品质,从功能到外观,从价格到服务……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

比如,“广东砖”乱象层出不穷,成为行业影响最大的乱象之一。消费者普遍认为“广东砖”指广东品牌在广东自产的瓷砖,代表着高品质。然而,在一些陶企的“包装”下,“广东砖”早已成为一个概念既可以指广东品牌在广东自产的瓷砖,也可以指广东品牌外地自产或贴牌生产瓷砖,还可以指外地品牌在广东注册或设立营销中心后仍在外地自产或贴牌生产的瓷砖,总之就是一个迷一样的概念,不停地迷惑者消费者。

业内人都知道,关于“广东砖”的消费纠纷基本上每天都在终端市场发生,只是其中很多没有被曝光而已。

此外,“贴牌”乱象也屡见不鲜。很多陶企虽然都存在贴牌生产行为,却不仅不依法公开,甚至对消费者刻意隐瞒。而对于相当一部分陶企和经销商而言,攻击和抹黑同行的最佳武器莫过于说对方的产品来自于贴牌生产。

在建陶行业,贴牌生产简直是奇耻大辱的行为。

种种乱象并起,传递到终端就形成了虚假宣传与质量陷阱,不断地侵蚀着建陶行业的信任基石。

 

数据背后:

投诉激增与维权困境,消费者权益保障难

近年来,关于瓷砖消费纠纷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经查询,从2024年12月到现在,黑猫投诉平台就新增了2000多条关于“瓷砖”的投诉2024年12月5日投诉数量为4133条,2025年9月15日投诉数量则增长到了6209

从这些投诉可知,消费者购买瓷砖后发现问题一定会先找商家沟通协调当消费者决定在网络平台上投诉,通常意味着商家和厂家的处理方式令他们不满。

维权成本过高,往往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因为,瓷砖消费涉及测量、运输、铺贴等一系列复杂环节,一旦产生纠纷,鉴定难责任划分难退换货成本极高。纠纷发生后,商家一句“这是铺贴问题,不是产品质量问题”就足以让大多数消费者知难而退。

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和工具加上信息高度依赖商家提供大多数消费者通常无法准确判断瓷砖的平整度、吸水率、耐磨性等关键指标和产地、是否贴牌等核心信息,无论是在买卖前还是在维权时都处于绝对弱势地位。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或者感觉吃亏上当,他们便会在投诉平台投诉或者直接到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吐槽、曝光。

消费者动辄投诉或吐槽、曝光行为,往小处看是不利于涉事品牌和商家,往大处看则是加速了建陶行业信任基石的坍塌。

 

危机根源:

内卷加剧与信息不对称,行业陷入恶性循环

信任危机的背后,是建陶行业正深陷“内卷修罗场”。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瓷砖产量同比下滑12.18%只有59.1亿㎡,市场规模较2018年巅峰期缩水超50%,产能利用率不足60%。

产能过剩与需求萎缩构成核心矛盾。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和精装房渗透率突破45%的背景下,瓷砖市场增量不断萎缩,建陶行业瓷砖产能却出奇稳定甚至不降反增,导致40%以上产能闲置。为争夺有限订单,陶企和经销商业陷入“降价-抢单-再降价”的螺旋。

创新惰性与同质化导致恶性循环。建陶行业研发投入占比长期低于1.5%,很多产品仍为传统抛釉砖变体,所谓创新多停留在“纹理微调+概念包装”层面。这种伪创新导致产品严重同质化,消费者仅凭价格决策,进一步激化了行业的低价竞争。

产业链失控加剧信任危机。为消化闲置产能,不少陶企大规模采用窑炉外包和品牌授权模式。比如某知名品牌三年新增贴牌商217家,引发“一镇多店”的渠道乱斗代工厂为摊薄成本私接小品牌订单,造成“同窑不同质”的质量隐患。

 

破局之道:

透明化与价值重构,重建行业信任体系

罗永浩与西贝的纠纷,为建陶行业敲响了警钟。若不想成为下一个被“炮轰”的对象,陶企和经销商必须主动做出改变。

此,笔者尝试提出以下几个不成熟的破局建议,旨在抛砖引玉。

其一,主动拥抱透明化。主动用消费者能听懂的语言科普瓷砖知识。通过短视频、工厂直播、开放日等形式,真实展示生产线、工艺流程和品质标准,将“信息不对称”变为“信息透明”的竞争力。

其二,让价值可视化与体验升级。如果产品价格高,必须让消费者清晰地感知到高价值所在。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展示、第三方检测数据、详尽的交付流程,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

其三,重塑行业标准与认证体系。积极参与和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与透明化,支持第三方认证,为消费者提供简单、易懂、可信的选购依据。2025年,《消费品质量分级 陶瓷砖》国家标准(GB/T 45817-2025)被正式批准发布,或将推动建陶行业迈入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新时代。

其四,构建服务新生态。针对消费者痛点,推出颠覆性服务政策。如某品牌向消费者承诺“一片可上门,一片可补,一片可退,一片可换”,从下单到现场铺贴完所有破损均由企业买单还有品牌面向加盟商推出“先学会再建店”“签约赠客源”“爆品强赋能”等政策,重构渠道生态。

 

低关注度和低复购率绝不是建陶行业的护身符,反而可能是最大的风险。当消费者觉醒,当“罗永浩们”开始关注建陶行业一直积累的信任危机必将爆发。

从更高的维度来看,低价永远都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而会损害陶企和经销商的竞争力低价往往带来的是低质,售后问题也随之接踵而来,严重影响品牌的口碑。

真诚,才是未来商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才是对“做生意是一场修行”的最好诠释。当陶企和经销商学会用诚意浇铸每一片瓷砖和服务每一位顾客时,建陶行业自会迎来“信任溢价”的新增长周期。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