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紫砂神品“风卷葵”

紫砂神品“风卷葵”

2007-08-02 来源:中国茶人网 责任编辑:李春花 阅读:1821
0 200
       杨凤年,女,清嘉庆年间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紫砂制壶高手。杨氏“风卷葵”壶,留存于世仅有一件,现藏宜兴陶瓷博物馆。它典雅别致,雍容大度,名气很大。 
      1993年春,台湾著名收藏家王先生来到宜兴陶瓷博物馆,笔者陪同参观。走到“风卷葵”面前,王先生被壶的形态、气势、韵律所震撼,讲:“见了这把壶,才知道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匠器!”
      他戏问笔者:“我以八十万港元买下,阁下能否作主?”笔者笑答:“如果先生知道这把壶的来龙去脉,大概就不会提这个问题了。”
      当我把一位老人,用大半生的心血为保存该壶,而最后捐赠给国家的故事讲给王先生听后,他大笑而答:“我真的是买得起而买不动了。”
      在1980年左右,该壶原收藏主人华荫棠曾借给紫砂厂陈列室。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想仿制一把,但时近三年,泰斗一直未动手,最后原壶奉还。
      笔者曾请教泰斗,泰斗笑答:“仿像了,只不过是像而已:如果仿不像倒显出笑话,而且故人的心态、故人的气度仿也难。”
      今年99高龄的华荫棠在1982年将壶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华老经手送人的名壶,不知其数,唯有这把“风卷葵”壶,他一直珍藏着。
      上世纪30年代初,丁山白宕一蒋姓人士在老屋地下发现一瓮,内藏一壶,送华荫棠过目,华当即出高价买下,这就是杨氏“风卷葵”。
      直到日寇侵略中国,日军驻宜兴一头目也对该壶垂涎欲滴,几次派兵搜索。可华先生早早地就把该壶送到乡下阿舅家,砌在浴锅间的夹墙里。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王懋功也想占为己有,高压之下,华老只好忍痛拿出邵大亨壶,保住了“风卷葵”。
      “文革”期间,华老把“风卷葵”与其他杂物一起放在最显眼的窗台上,越是最不安全的地方却往往越保险,“风卷葵”又躲过一劫。
      1982年,华老无偿捐赠给国家。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