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业在演变
2007-04-27
来源:陶城报资讯网
责任编辑:sam
阅读:2059
[本网讯] 纵观近年中国陶瓷业的进展,看着那占地三五千亩布满三五十条生产线的生产基地建立,目睹着如何现代美术馆营销展厅的建成,踏入国内外各大都市办的展会陶瓷展台显示的精彩风范,油然让人看到当代的陶瓷业在演变,那气势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大海不复返”之豪气。
上期视点将这些年来的中国陶瓷发展动力归结和概括为“前拉后推”即前靠市场的拉动,后靠产能的推动。二者维系了多年的相对平衡与和谐局面,缺了哪一方都不行。事实上,这些年的工作与进步都是围绕着这个思路展开的,将市场从国内做到国外,引入现代的营销模式、办营销中心、参展、搞广告、创品牌、建立物流系统、铺设服务网络等等都是为了开拓市场对产业的拉动,引进国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搞装备国产化、办研发工程中心、搞矿山开发、提倡创新等等都有是为了扩大提高生产产品的能力,推动产业的发展。靠着这种思路成功的将一个传统古老经济总量很小的民族工业逐步转变为一门现代工业生产的产业。
这些年的陶瓷科枝进步,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等基本上是靠企业搞出来的,原有的科研院所和学校显得很无耐很无力。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演变, 并且这个势头还一直会走下去,从资金、人才体制上看,看不出有逆转的可能。然而这种演变使生产和应用技术是提升了,那带有基础性、理论性的部分显得很空白。好的培训教材、高水平的权威著作,很难在书架上被发觉,几种专业报刊最好的版面遍布着广告,不由得使人发问当今的陶瓷大家当谁属?游戏的规划谁来当裁判?
陶瓷业是一门中国民族传统的手艺业,一旦加入现代的东西就爆发起来了,其负面部分就变得和社会不能相容了,最终的结果就是产业生产基地和产业中心的转移。我曾经多次表达过“佛山陶瓷不能走”的意愿,但佛山陶瓷要不了几年,也许会游走他乡了。我预见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中国陶瓷生产基地重新布局的趋势一定会出现,这也算是又一个重要的演变,一个大国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干预、制约、引导以及其产生出现的大环境也许是这个产业演变的原动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