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解说明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佛山石湾是中国陶瓷文明的发源地。出土有世界最早的陶片——贝丘遗址,记录了人类制陶史上的文明,闪耀着五千年石湾文化恢弘的民族图腾;人类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断,见证了中国陶瓷业的风雨历程,向世人展示了“石湾瓦,甲天下”的辉煌;拥有全国七分之一国家级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大师的陶艺殿堂——石湾美陶厂,聚五十年陶塑技艺精华,演绎了石湾公仔的陶文化精神;建陶行业的鹰牌、东鹏、新中源等现代龙头企业,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及“和衷共济,诚信立业”的企业经营核心理念,在行业和国内外消费者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无数荣耀,挤身当今世界最具规模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之列。现在,陶瓷和陶艺已经成为佛山的象征,也成为佛山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为了继续弘扬中国石湾陶瓷文化,充分挖掘陶瓷历史宝藏,增进国内外陶瓷艺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陶艺技术,推动佛山陶瓷艺术发挥真纳,提高佛山陶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使中国魅力、活力和吸引力。石湾镇街道将佛山市南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石湾博物馆和石湾公园的资源进行了整合,融为一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营运、统一包装、统一形象、统一宣传,充分展现石湾独特的陶文化魅力。将规划建设国际陶塑公园、广东省陶瓷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进一步拓展陶瓷产业的发展空间。我们希望陶艺节打造成为一个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文化品牌,打造成为一张佛山市对外交流的名片。在本届陶艺节,我们采用文化主导,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实行多方联动,在弘扬陶文化的同时,更多地宣传石湾企业,让更多的企业通过与文化互动,获得更多的宣传机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商机,实现互利互赢,从而为佛山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南风古灶500年大庆启动
五千年陶瓷文化,五百年薪火相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风古灶以五百年不熄的窑火,见证了南国陶都“石湾瓦,甲天下”的辉煌,象征着今日陶都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明天。南风古灶从一条默默无闻上午柴窑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以“连续使用至今最古老柴窑”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她的成名见证了佛山市各级政府对陶文化的宏扬和推动。五百年华诞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应永载史册,万世流芳。我们希望通过南风古灶500年大庆启动向世人多方位展示中国石湾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凸显石湾劳动人民的智慧,感悟窑火的神气与灵性,深层次挖掘陶文化的内涵,凝聚一股持续发展的力量,进一步吸引世人对南风古灶这一文化遗产的关注,对石湾陶文化的关注,增进国内外陶文化的交流,推动佛山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佛山市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落成典礼
佛山市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位于石湾陶艺同庆行的中心——同庆灶旁,共有二层楼,总占地约1500平方。博物馆第一层主要展示石湾陶艺的历史、生产过程及与海外的交流,第二层是石湾最优秀陶艺家们的作品大汇集。此馆是中国面积最大、档次最高、馆藏最丰富的陶艺博物馆。举办落成典礼,可以籍此提高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进一步推广石湾陶艺。目前,石湾美陶厂拥有“同庆石湾公仔博物馆”、珍陶馆”、“刘传纪念馆”、“陶艺与家居展示馆”、“国际陶艺家创作基地”、“陶艺教育培养中心”、同庆灶、生产车间、创作室等多个场馆,已成为佛山的一个集生产、旅游、教育和馆藏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石湾陶艺基地。
(四)石湾陶师祖庙落成庆典
陶师庙是石湾“四大古迹”之一(另外三处是丰宁寺、莲峰书院、高庙),是石湾陶瓷史上最鼎盛时期的象征,是石湾标志性建筑,不仅早国内,而且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巨大的影响力。
据说,第一座陶师庙始建于南宋时期(约1273年),在石湾水巷,该庙很小,像土地庙,面积约30平方米。第二座陶师庙始建于嘉庆年间、同治九年(1870年),光绪年间及民初1926年等多次重修扩建,以至于规模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精美,占地总面积约3700平方米。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铁蹄踏进石湾后,石湾受到严重的破坏,陶师庙也随之被毁。
陶师庙被毁之后数十年来,每当谈起该庙,老一辈的陶工们往往扼腕慨叹,痛惜之情,溢于言表。事实上,该庙建筑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美壮丽,为佛山所有手工行业祖师庙最,历来被广大陶工视为制陶业辉煌成就的骄傲和标志。原来的江佛公路上,在陶师庙被毁数十年的情况下,仍然设有“陶师庙”的站名。近年来,在国内及海外陶瓷业界和关心陶瓷的社会各界人士及石湾人民的多方努力下,终于在今年初开始重建,在南风古灶500年大庆之际迎来落成庆典,这是陶瓷业各界人士和石湾人民的一大盛事。
(五)文革石湾陶塑珍品展及专场拍卖会
在2006年中国(石湾)陶瓷艺术文化节的各项活动中,“文革石湾陶塑珍品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们计划通过这个展览,向广大收藏家和爱好者展示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优秀作品,并籍此扩大收藏队伍,提高石湾陶艺的影响力。
在石湾陶艺新的收藏浪潮中,特定历史时期特别是文革时期的作品掀起新的收藏热潮。为了给广大陶艺家和收藏家提供交流机会,提高收藏层次和收藏价值,计划将一批文革时期的石湾公仔作品展作品进行拍卖,为散落各地的文革作品提供一个流通的平台,并以市场来检验作品的生命力。
一个成熟的、有收藏潜力的艺术种类,流通是扩大收藏队伍,实现藏品升值的重要途径。如果收藏家们都是只收藏不出售,那么收藏品就会变成有价无市,影响到新的收藏家的收藏欲望,最终导致此类收藏品失去收藏价值。因此,一个有买有卖、以藏样藏、流通顺畅的艺术品收藏市场,才是一个有活力的、有助收藏品升值的市场。
有鉴于此,我们希望各位拥有文革作品的收藏家们,积极参加我么年的这次活动,一起为石湾陶艺收藏市场的兴旺作出贡献。到目前为止,由于收藏家们的踊跃参与,以征集到各地石湾陶艺收藏家送来的文革作品100多件,其中不乏名家大作,区乾、庄稼、刘泽棉、梅文鼎、廖洪标、刘炳、潘柏林、马海、刘藕生、霍兰等名家的文革作品均将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六)全国传统陶艺创新大赛
在新的发展时期,在2005年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特别是《亚洲艺术之光·石湾陶艺百家展》成功举办后,中国的传统陶艺在展示自身优点的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丰富自身内涵,吸取古今中外的养料,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是中国传统陶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中国辽阔的疆土上,有自身特色的传统陶艺以区域为特点分散各地,每处的优点都有另一处的可借鉴因素,发展中国传统陶艺,保持自身特色,吸取外来精华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人行,必有我师”。结合新时代的需求,传统陶艺应该从社会经济发展中重新定位,从社会需求中探寻方向,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从现代精神中激活情感,从文化碰撞中开拓新意,从科技手段中丰富形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本次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传统陶艺的创新,包括传统题材的开发、传统艺术程式的开拓、传统技术(煅烧、色釉等)的创新……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使我国的传统陶艺以更新的面貌和活动立足于世界的陶艺之林。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福建德化、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湖南醴陵、山东、河北、广西、潮州、广州及佛山等全国各大陶艺产区的近200件作品报名参赛,可胃代表了中国陶艺界最高水平的一次大赛。
(七)陶瓷DIY
组织500名青少年学生,围绕南风古灶500年华诞为主题,开展系列创陶活动。从孩子抓起,通过动手参与,培养他们爱陶、乐陶的兴趣,营造浓厚的陶文化氛围,让陶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