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还有多少“低价”可以重卖?

还有多少“低价”可以重卖?

2006-08-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1616
0 200
    近日,与几位建材商论及今年成都建材市场搞活动谋促销的声势,大家不由感慨,建材家居产业确实还是个十分幼稚的产业。除了几年一贯制的“把卖过的低价再卖一遍”的单一套路,再也觅不出稍有技术含量的高招。 

  正面说其幼稚,系指发展历史不长,入市门槛较低,多数商家毫无现代企业应具备的营销之策,一些市场当家人基本还保持着闹“吼货”的“野战军”本色。而从负面言之,则正可谓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真正的营销绝非把自己装扮成“低价杀手”即可行走江湖了。低价的年年卖,月月卖,其实是一个很不健康和正常的市场现象。试想,大量一线品牌常年累月站在低价的广告栏内,难免不让人心生疑问,认为这个低价才是该品牌应有的真实价格。降价与低价是两个不同的慨念。将其混淆了,不知是缺乏常识还是有意为之。倾力打造的低价市场能有多少品牌影响力?低价市场走向衰亡的实例并不鲜见。 

  优质产品是要以一定的成本为基础的,这是一条经济铁律。一个著名卫浴品牌宣称的“探底价”,竟然只是它的正价的1/10,只能让人惊叹其暴利之丰。“特价”曝光频频,消费者的期望值不断急剧拉升,在他们的眼中,真正的特价应该是正价的2-3折,难怪一位材料商会在活动现场哀叹:“我已经打6折了,人们还嫌价高”。 

  还有多少低价可以重卖?往昔的旺季促销战,如今已演变成了淡季的对攻战。这或许正说明,随着省内各大城市建材市场的星罗棋布,作为中心城市,成都建材市场的物流辐射作用相对减弱,未来两年,成都的20余家建材卖场只有面向大成都当地的1000余万人口,大家都要在一口锅里舀饭,谁的勺大,谁的勺小,倒显得并不重要了。因为每个卖场仅仅作用于当地,要做省内甚至跨省际经营似乎很难形成。区域性巨头萎缩成一城的老大,其势再大,也不过“螺丝壳里做文章”。 

  看来,曾经行业霸主的气吞山河,只能是明日黄花。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