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意陶:中国仿古砖行业的风向标
2006-05-28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阳光
阅读:2544
题记:追风的,被风带走;领风的,带着风走。世上本没有风向,只因有了更高的标准,只因有了对更高的超越,所以有了风向。风向,永远是制造标准;风向,永远是超越从前;风向,永远是被人追随。
风起南国陶都
南国陶都季华三路,佛山强势建陶品牌展厅荟萃之地,在鳞次栉比的陶瓷展厅中,2005年10月赫然出现一座与众不同的“KITO思想馆”。业界为之震动,同行人士纷纷猜测:是不是炒作?一个陶瓷企业为何要造一座思想馆?KITO营销中心能否成为佛山陶瓷九景?KITO展厅真的像媒体说的那么吸引人?
这一切的疑问和猜测,都随着一串串接踵而至的荣誉被一一化解。KITO思想馆获亚太室内设计大赛评奖铜奖;KITO思想馆获2005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年度最佳展厅;何乾获2005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年度CEO奖;金意陶获2005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年度风尚品牌奖;金意陶锦锈石获2005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最佳新锐产品奖;2005中国陶瓷行业年度新锐榜优秀平面广告奖等。
2005年可谓中国陶瓷业大整合时代来临的序幕,因众所周知的各种因素造成去年的陶瓷市场一片低迷。一些基础不稳固,创新能力差,实力较弱,营销手法陈旧的企业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苟延时日,就是众多的中上游品牌在整个市场大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也在苦苦坚守销售量不求增长只求不降的底线,多数销售一线人士谓叹着:山雨欲来风满楼!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意陶却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仿古砖领域风生水起,笑傲同行,闪烁在中国建陶产业的长空。自何乾入主金意陶的短短两三年,他带着他的团队引领金意陶一路狂飙,用速度战胜了规模,年销量以成倍的速度猛增,2003年,金意陶全年销量只有几千万左右,到2005年,年销量已翻了6倍,这就是“金意陶速度”。
看着这些数据和荣誉,不得不令我们惊叹,何总到底用了什么法宝,才使金意陶做出如此辉煌的业绩?人们津津乐道他和他的同伴们所创造的一次次建陶传奇,称羡他所创造的“金意陶速度”。
风云人物 起于砖窑炉边
提起何乾的名字,那可是中国陶瓷界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名字总是和营销精英、陶界奇才等联系在一起,被媒体称为“中国建陶英雄式人物”,同时,还被景德镇陶瓷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但他自己却说:“我还算个专业的人,只不过是专业的人做专业事”。
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那一天起,何乾就和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何乾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分配到湖北咸宁砖瓦厂,在刚刚进入企业的近10年里,何乾一直在后台潜心钻研,从技术到采购,从车间组长到副总经理,可以说除了专职的财务工作,事无巨细,他几乎全部都从事过。也正是因为在这砖窑炉边的实践与磨练,使他对企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拥有了全面掌控企业的能力。正当他想大展拳脚的时候,砖瓦厂被烟厂兼并后到武汉瓷厂工作,当技术科长。1990年,武汉工业大学的老师到广东东莞参加唯美陶瓷厂的筹建工作时到内地‘借人’,把他‘借’到唯美干了3个月之后他又回到武汉瓷厂。1991年5月,应唯美黄建平总经理之邀到唯美,一干就是11年,其间创造了“马可波罗”式的传奇,在唯美,他完成了从一名专业技术人才向综合型经营人才的转变,实现了从小品牌到强势品牌的事业升华。(上接A1版)2003年12月26日与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入股金意陶合同的。上任伊始,何乾表达了率领金意陶这个优秀团队取得成功的欲望,同时阐述了自己的经营哲学“以人为本,以仁为本”,指出成功的路径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从何乾的经历来看,可说是个特别“砖业”的人,而金意陶当时是东鹏旗下的一个专业仿古砖品牌,是国内最早的仿古砖四大品牌之一,何乾加盟金意陶,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在回忆当年加入金意陶的情景时,何乾不无感慨地说:“金意陶是广东东鹏的控股企业。在与何新明商谈加盟之前,三水有家企业董事长也找过我。最后选择金意陶,是我看中了何新明总经理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发展规划。”
风云再起 思路决定出路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任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何乾一把火也没烧。但他抓了客户、通路、产品这三件大事。他在管理人员会议上说:“我们当前的工作目标,就是怎么让客户更有信心;营销通路更畅通;产品做得更好。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有效的改革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改革。初来乍到马上进行重大改革,是没有基础的改革,风险很大。所以,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不会仓促进行。有些当总经理的人,调到新的企业都会带一批‘身边人’加入,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我一个管理人员也没带。因为带一个人来,就会疏远99个人。我崇尚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规范中创造默契,在默契中创造效率的管理理念。”
根据多年综合国内外发展潮流及市场态势,何乾还提出了金意陶在继续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在2004年要实行三个转变:从产品的外观和触觉上表达气质和内涵,体现品位;从风格上,要注重产品的细腻、平滑、实用,从复古风格向艺术实用型过渡;在品牌塑造上,要增加亲和力,从纯粹的个性化转变为易为大众接受的时尚化。
在金意陶的经营上,何乾提出要学会系统思考,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深层次挖掘问题存在之理由以及解决的方案。为此,他要求营销部门认真考虑“九个协调”,即:产品结构的协调性,销量产品与利润产品的协调性,产销之间的协调性,销售业绩和销售费用的协调性,销量和库存的协调性,产品展示和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和市场的协调性。
金意陶2004年的成功关键在于:产品由个性化向大众化的转化,经销商的盈利水平的提高,家装及工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计划和物流的改善。而何乾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结合金意陶实际,提出了金意陶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合力同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方法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力;整合销售通路,扩大销售力;改进和完善服务,提升企业凝聚力;加强厂商合作,提高客户盈利能力。2004年作为金意陶的发展年,必须面向未来,立足高远,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朝气蓬勃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此,何乾亲自制定了金意陶的企业文化策略,倡导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为标准,希望通过一年的时间,将金意陶变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以品质做品牌的保证,以品位充实品牌内涵,通过个性化、人性化、气质化的品牌个性,用艺术、自然的品牌文化,通过客户和市场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推动市场占有率,从而稳步发展,以强促大。 [NextPage]
逆风飞扬 速度战胜规模
2005年,变局下的中国建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品牌建设已成为众多建陶企业义无反顾的战略决策。广大陶企重新定位,酝酿变革,挖掘潜力,突出重围,打造核心竞争力,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日显突出。而金意陶在大浪淘沙中愈战愈强,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不断提升建陶品牌的含金量与附加值,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是金意陶战胜困难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
金意陶,在短暂的中国仿古砖发展历史上,排资论辈还算不上老字号,但从诞生到现在,金意陶对品牌文化和产品文化的挖掘发扬和取得的成就,却令同业肃然起敬。品牌初创时期,金意陶依托东鹏强大的开发制造能力,迅速解决了仿古砖耐磨、防污和防滑等课题。此后,金意陶率先启动文化攻略,在品牌文化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玛雅、古非洲文化精髓中,金意陶的产品设计师们汲取了丰富的设计营养,使产品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升。何乾入主金意陶后,金意陶迎来历史性转折,企业一方面致力于企业营销战略的梳理确立,强化企业执行力,同时,郑重提出“打造仿古砖第一品牌”经营目标, 全体员工的士气为之一振,凝聚力得到极大增强,企业文化层次和产品文化层次也得到很大提升。
2005年1月18日,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在南海举行了盛大的品牌整合工程启动新闻发布暨产品国际顾问签约仪式,标志着金意陶开始从创建品牌进入到建设品牌价值阶段。在会上,金意陶定下了2005年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国际市场稳定增长,规模扩大50%。何乾把2005年定位为基础年、服务年,以产品研发、管理和客户服务作为重点,并在品牌、通路、经销商建设上进一步发展。金意陶全面步入了产品与品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是金意陶在产品、品牌、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的一年,从2004年以产品带品牌的阶段,过渡到产品与品牌并重,双管齐下,2005年品牌推广投入上千万。总体业绩比2004年增长108%,翻了一倍还要多。国际市场得到稳步而快速的增长,国际市场占30%,在美国、东南亚、南非、欧洲均得到稳健发展。国内市场2005年占总销售额的60%,增长高达62%,在产品开发方面,在2005年推出新系列产品:木纹、山水石系列、古风系列、丝谱石等新品,对销售业绩提升明显,总销量接近30%,尤其是韵动石、木纹石,应该说销售增量非常明显,其中锦锈石获得2005年度新锐产品奖。
在品牌建设方面,包括思想馆建设在内的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让品牌地位有了快速的成长。2006年1月2日,何乾在500多人的经销商年会上,总结05年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就时说:“我们用非常创新的理念在整个行业开创一个陶瓷展厅全新的理念,我们把陶瓷的艺术,我们把佛山的传统艺术,我们把中国古代文化,我们把旅游的理念,以及品牌战略全部都融进思想馆里,让思想馆成为可持续发展、具有思想的全新形象店,在行业里引起强大的震动,同时为金意陶品牌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KITO思想馆为KITO品牌带来了高附加值,思想馆开业,每天平均接待参观者上百人,这些人包括同行业厂家、设计师、国外友人、经销商、佛山市民等。国外经销商进入展厅,都夸它是国际一流的展厅,纷纷建议在他们那边也建一个类似展厅。可见思想馆的地位已经建立起来。从广州赞助“室内设计大赛”到北京上演《冰山上的来客》,再至签约全国十大知名设计单位战略联盟,金意陶广开通路,全线飚红。就这样‘金意陶速度’诞生了。我们在4月份,也举办了广东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师颁奖这个赞助活动,同时我们也搞了研讨会,在12月份,又搞了广东室内装饰协会年会这样的赞助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的品牌定位 在05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但在谈到品牌时,何乾又是非常理性和谦虚的,他表示:“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就品牌来说有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公司成立至今只有两年,金意陶原来是东鹏集团旗下的第二品牌,在 2005 年从事业部的体制改为企业制的形式。现在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怎样令企业更高速、更可持续地发展上面。”
风向中国 做有思想的瓷砖
金意陶的品牌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提升的过程。短短几年,金意陶品牌文化内涵不断变化,从最初的“金意陶,陶艺精”,到2004年提出 “金意陶,天地造”,但随着金意陶的飞速发展,何乾感觉到这些都不能很好地诠释金意陶品牌文化内涵。于是,在2005年底,何乾带领金意陶的所有中高层干部到古蔸温泉封闭了3天,对金意陶的品牌文化、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06年的具体发展规划作了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何乾把金意陶的核心理念正式定为:“有思想的瓷砖”,传播口号定为“风向中国”。
他解释说:“经营品牌靠的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而品牌经营需要的是一种思想文化——企业文化。仿古砖是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有品味的装饰材料。瓷砖本身是没有文化,但可通过瓷砖的内涵来创造它隐藏的文化和思想:我们的产品研发设计有思想、产品应用有思想、企业经营管理有思想,等等。通过各个层面,有思想的经营管理者、有思想的设计师、有思想的经销商、有思想的员工来赋予瓷砖以思想文化内涵。同时,这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其内涵。所以说金意陶瓷砖是有思想的瓷砖。”
对于为什么要用“风向中国”的传播口号?何乾作了更加透彻的说明:“第一,它不但是有外势,而且是有内涵的,是风向中国的;第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3~5年以后还可以风向世界,品牌可持续发展;第三,‘风向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是自身给自身加压,你把‘风向中国’牌子放在专卖店门口,你可以感觉到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你必须做好。如果你的产品品质有问题,你还怎么风向中国?这是给自身加压的一种口号。第四,无论是对行业、对社会、对民族,我们都要通过这个口号,来激励中国的陶瓷行业,我们的仿古砖行业,首先要把中国的陶瓷做好做强,然后才能风向世界。通过大家的努力,做大做强中国陶瓷事业,使中国从一个陶瓷大国,真正发展为一个陶瓷强国。”在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体现的是一个行业领风者的胸襟与气魄。
领风飞扬 引领行业风向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近年来一个十分明显颇为耀眼的风向和趋势,就是仿古砖产销的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今天的仿古砖行业已经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沙场,引多少陶业英雄纵横捭阖。真刀真枪的战场,其烽火已渐渐熄灭,代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峻、更理智、更高层面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浪花淘尽英雄,行业中涌现出一批新锐的品牌企业,他们为翻新仿古砖产品、为丰富仿古砖内涵,孜孜以求。面对未来广阔的天地,仿古砖业界同时也面对着许多新的课题,大家都需要互相启发携手共进,仿古砖市场前景如何,仿古砖文化品位如何升级,仿古砖如何走出国门……怀着对仿古砖行业的热爱和思索,作行业的领军人物,何乾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动向。何乾认为,仿古砖具有文化内涵,耐得起时间考验,比如在公共场合铺设仿古砖,第一眼看到不觉得特别豪华,可是特别有内涵、有文化,越看越觉得它被赋予的东西越多。从世界上来讲,越发达的地区仿古砖的用量越大,仿古砖是和生活品味、生活水平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的。生活水平、生活品味越高,使用仿古砖的比例越大。我们是察觉未来市场的,在美国、欧洲,90﹪的业主都是用艺术砖或者仿古砖。现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刚刚富裕起来,比较追求富丽堂皇。但是我们通过市场 调研,第一次买房装修的业主使用抛光砖的占60﹪,但是第二次买房装修的业主使用仿古砖的占到了60﹪。很明显,第二次买房的业主具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更高,才会使用仿古砖。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层出不穷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专业做仿古砖的原因。
2005年6月25日在佛山举行的“2005仿古砖高峰论坛”上,何乾这位马可波罗神话的缔造者之一、国内瓷质釉面砖领军企业的掌舵人,站在行业的高度,用“建议、感谢、提醒、呼吁、战略”10个字高屋建瓴、系统而又准确地概括了仿古砖市场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非常感谢那么多的厂家和公司能够加入到仿古砖这个行业当中来,因为这个市场不是哪一家企业能够独占的”。同时,他还提醒大家,“要防止仿古砖的泡沫经济”,何乾的一系列精彩的观点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这也使行业人士更加信服了这位营销出身的老板,为什么接管金意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使该企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针对业界对仿古砖的讨论,有记者问何乾,作为仿古砖系的领军企业金意陶的当家人,他对仿古砖的前景又做何想法时,他表示,金意陶接下来的发展将以瓷质砖为主,要突破“仿古砖”这个概念。 他说,“仿古砖”这一提法本身就值得推敲,因为我们注意到,“仿古”一说只是流行于本国本行业的一种提法,它是基于对某些具有“古典”感觉的瓷砖界定,更侧重于一种外观感觉界定,而并不是一种材质上的划分。如果一味地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将会局限企业自身的产品发展领域。“仿古砖”这个概念,把人们引向了误区,变成了一种施釉防滑砖的代表,在体系划分上就难免混乱之虞。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仿古砖的先行者,我们有责任向行业、向客户、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资讯,诚如,产品质量标准,新产品研发方向、服务、品牌建设等。真诚是我们的本分,服务消费者是我们的经营目的,我们更期待在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在中国建陶行业,多数企业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缺乏远见,抱着今天有钱今天赚的心态,靠发机遇财,而不是将企业的真正素质打扎实并努力提高。何乾认为,业界对品牌的认知和推广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前几年企业把品牌文化过多地放在了时间的积淀上,尤其“古典”一系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譬如“马可波罗”有700年的历史,“楼兰”有5000年的历史,“圣陶坊”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而“金意陶”则拥有着粗犷厚重的文化的内涵,而现在人们渐渐意识到,产品的生命力不在于品牌的形象的古老悠长,而是要求以品质作为品牌的保证,以品位充实品牌内涵,通过个性化、人性化、气质化的品牌个性,用艺术、自然的品牌文化,通过客户和市场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推动市场占有率,从而稳步发展,以强促大。从这个回归的过程中也折射出业界从浮躁、盲从走向理性、自主的一个过程,金意陶将完成其自身理念的二次修整。市场是需要厂商的主动引导的,对于一个品牌来讲,美誉度比知名度更重要。品牌恰可以利用此时机作概念的修整,使它变得更加完整和有利。
风向世界 强势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行业是在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基础上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化,以及由此提供的市场和较良好的国际环境而高速发展起来的。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泰山砖瓦、德胜窑业、西山窑业等企业的建立,中国开始自己制造现代意义上的建筑陶瓷陶瓷墙地砖,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此后西山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建立,发展至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平方米,至1980年全国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平方米。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从此中国建筑陶瓷开始迈开了发展的步伐。据统计,从1991~2003年的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从2.72亿平方米猛增至32.5亿平方米,平均年增长率为22.9%,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大国,但中国离陶瓷强国的路还有很远。 作为一个站在世界定位上的企业,何乾所追求的,不仅是金意陶自身的健康快速赢利,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上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始终关注着世界陶瓷产品的发展走向。
何乾指出,从产品的发展方向来看,在国内,抛光砖和釉面砖各自有自己的市场组合,但从国际展览的趋势来看,两种瓷砖在向同一个方向走。抛光砖在国内的份额很大,而在国外的份额已经非常小,基本上都是釉面砖。而且抛光砖也渐渐向不抛光方面发展,釉面砖的吸水率标准则要求越来越低,更加瓷质化,这样一来,与抛光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交叉。而唯一不变的,不是材质上的区别,而是风格上的流行,更自然,更艺术的地砖将更受到欢迎。目前行业在生产工艺上有一个误区,即盲目追求规模和规格,这是与国际流行所不相符合的。国外主流产品所追求的是自然、品味、品位。针对这一趋势,何乾表示,将以国际化的企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实现真正的接轨。
目前在工艺技术方面,差别并不突出,尤其是在抛光砖方面,我们与国外比并无差别,可以说是站在最高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意大利展上的新趋势,瓷质釉面砖在国外大行其道。目前中国瓷质釉面砖的主要弱点是设计,我们的设计人工味太浓,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城市追求富丽堂皇,像暴发户,而欧洲却崇尚自然回归的设计,越不事雕琢越好。人类回归自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将在陶瓷产品上得到映射。
从硬件——装备来看,我们的压机、窑炉等的差距都不大,关键比拼的是釉线装备,釉面效果,我们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抛光砖的机械装备水平得到长足进步。但对于釉面砖来说,配套生产设备还十分薄弱,意大利的釉面是最尖端水平,他们的一条施釉线装备要花二百万美元,而我们最贵的也只不过300万人民币,差别是很大的,这一块必须要舍得投入。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006年初,金意陶一口气从西班牙、意大利引进了价值800多万元的辊筒印花机及干粒等先进设备。
其次,他们的研发中心R&D中心,拥有尖端的模拟试验设备,模仿窑炉的环境,而我们的研发,必须要通过实际的生产线的运转来实现,成本很高,且必须中断作业,造成了很大的损耗。
2005年底,从意大利博罗尼亚参观陶博会回来后,何乾在总结会上总结说,中国的瓷砖业相对于世界瓷砖业来说落后了 5 到 10 年的水平。站在市场的三个层面上来说,第一作为中国陶瓷,在整个世界上大家都认为中国瓷砖和意大利、西班牙的相差比较远,我们产品的走向、风格和西班牙、意大利的比较吻合。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引进西班牙、意大利的设计人才,通过我们中国陶瓷成本的优势和、国际接轨的意识来带动中国的瓷砖业接近或赶超先进的瓷砖界。第二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陶瓷行业来讲,应该在中国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尽管是在别人的眼里,它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们和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比,他们人均消费瓷砖大概是 9-12 平方米 ,中国现在人均消费只有 2-3 平方米,要达到他们的水平,我们市场目前的增量是 4 到 5倍。同时,能耗和环保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环节,所以我们的战略发展是:在行业里带动“低能耗,高环保,好品质”的发展态势。第三,金意陶本身和金意陶的所有经销商,在我们的理念里,“厂商一体化,合作长久化”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可以和商家共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目的是满足我们国内和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带动瓷砖业企业的发展。所以从品牌角度讲,明年我们一定要打造中国最强势的金意陶品牌,三年内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比较知名的品牌,长远来说,就是赶超意大利等先进国家, 使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做大做强中国陶瓷产业,强势中国陶瓷。
2002年12月26日,何乾在收获季节离开唯美,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得业界疑声一片。
从2002年12月26日到2003年12月26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何乾自己开办过公司,去鹰牌等名企客串过管理,还完成了他在清华大学的MBA学业,成为了个人休整和修炼的重要一年。他坦言:“这一年中,我尝试了很多事情,有成功也有失败,也曾有过‘我还能干什么?’的疑惑。这一年我收获真的很大,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企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平台,人生的观念十分重要。自己的定位究竟在哪里,应该如何认识社会,评价社会﹖”
居高见道,谋定而后动,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法则。其实,何乾对于加盟金意陶是本着十分审慎的态度,他说:“在正式上任前,何新明董事长带我到金意陶考察过两次。2003年12月25日金意陶年度总结大会,何新明在会上提前宣布了我将加盟的消息,给多日来员工们的各种猜测作出了正面的回应。同时让我感觉到,当时在招赞成总经理领导下的金意陶是一个活力十足的企业。” (上接A1版)2003年12月26日与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入股金意陶合同的。上任伊始,何乾表达了率领金意陶这个优秀团队取得成功的欲望,同时阐述了自己的经营哲学“以人为本,以仁为本”,指出成功的路径是“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从何乾的经历来看,可说是个特别“砖业”的人,而金意陶当时是东鹏旗下的一个专业仿古砖品牌,是国内最早的仿古砖四大品牌之一,何乾加盟金意陶,正如他自己所说是“专业的人做专业事”。在回忆当年加入金意陶的情景时,何乾不无感慨地说:“金意陶是广东东鹏的控股企业。在与何新明商谈加盟之前,三水有家企业董事长也找过我。最后选择金意陶,是我看中了何新明总经理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发展规划。”
风云再起 思路决定出路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上任就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何乾一把火也没烧。但他抓了客户、通路、产品这三件大事。他在管理人员会议上说:“我们当前的工作目标,就是怎么让客户更有信心;营销通路更畅通;产品做得更好。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有效的改革实际上是意识形态的改革。初来乍到马上进行重大改革,是没有基础的改革,风险很大。所以,在条件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不会仓促进行。有些当总经理的人,调到新的企业都会带一批‘身边人’加入,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我一个管理人员也没带。因为带一个人来,就会疏远99个人。我崇尚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规范中创造默契,在默契中创造效率的管理理念。”
根据多年综合国内外发展潮流及市场态势,何乾还提出了金意陶在继续保证高品质的前提下,在2004年要实行三个转变:从产品的外观和触觉上表达气质和内涵,体现品位;从风格上,要注重产品的细腻、平滑、实用,从复古风格向艺术实用型过渡;在品牌塑造上,要增加亲和力,从纯粹的个性化转变为易为大众接受的时尚化。
在金意陶的经营上,何乾提出要学会系统思考,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深层次挖掘问题存在之理由以及解决的方案。为此,他要求营销部门认真考虑“九个协调”,即:产品结构的协调性,销量产品与利润产品的协调性,产销之间的协调性,销售业绩和销售费用的协调性,销量和库存的协调性,产品展示和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和市场的协调性。
金意陶2004年的成功关键在于:产品由个性化向大众化的转化,经销商的盈利水平的提高,家装及工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计划和物流的改善。而何乾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结合金意陶实际,提出了金意陶的总体指导思想是合力同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方法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力;整合销售通路,扩大销售力;改进和完善服务,提升企业凝聚力;加强厂商合作,提高客户盈利能力。2004年作为金意陶的发展年,必须面向未来,立足高远,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朝气蓬勃的企业文化体系。为此,何乾亲自制定了金意陶的企业文化策略,倡导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行为标准,希望通过一年的时间,将金意陶变成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通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以品质做品牌的保证,以品位充实品牌内涵,通过个性化、人性化、气质化的品牌个性,用艺术、自然的品牌文化,通过客户和市场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推动市场占有率,从而稳步发展,以强促大。
逆风飞扬 速度战胜规模
2005年,变局下的中国建陶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品牌建设已成为众多建陶企业义无反顾的战略决策。广大陶企重新定位,酝酿变革,挖掘潜力,突出重围,打造核心竞争力,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日显突出。而金意陶在大浪淘沙中愈战愈强,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蓬勃的朝气。不断提升建陶品牌的含金量与附加值,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是金意陶战胜困难脱颖而出的有力武器。
金意陶,在短暂的中国仿古砖发展历史上,排资论辈还算不上老字号,但从诞生到现在,金意陶对品牌文化和产品文化的挖掘发扬和取得的成就,却令同业肃然起敬。品牌初创时期,金意陶依托东鹏强大的开发制造能力,迅速解决了仿古砖耐磨、防污和防滑等课题。此后,金意陶率先启动文化攻略,在品牌文化领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玛雅、古非洲文化精髓中,金意陶的产品设计师们汲取了丰富的设计营养,使产品文化品位得到极大提升。何乾入主金意陶后,金意陶迎来历史性转折,企业一方面致力于企业营销战略的梳理确立,强化企业执行力,同时,郑重提出“打造仿古砖第一品牌”经营目标, 全体员工的士气为之一振,凝聚力得到极大增强,企业文化层次和产品文化层次也得到很大提升。
2005年1月18日,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在南海举行了盛大的品牌整合工程启动新闻发布暨产品国际顾问签约仪式,标志着金意陶开始从创建品牌进入到建设品牌价值阶段。在会上,金意陶定下了2005年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国际市场稳定增长,规模扩大50%。何乾把2005年定位为基础年、服务年,以产品研发、管理和客户服务作为重点,并在品牌、通路、经销商建设上进一步发展。金意陶全面步入了产品与品牌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005年,是金意陶在产品、品牌、企业整体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的一年,从2004年以产品带品牌的阶段,过渡到产品与品牌并重,双管齐下,2005年品牌推广投入上千万。总体业绩比2004年增长108%,翻了一倍还要多。国际市场得到稳步而快速的增长,国际市场占30%,在美国、东南亚、南非、欧洲均得到稳健发展。国内市场2005年占总销售额的60%,增长高达62%,在产品开发方面,在2005年推出新系列产品:木纹、山水石系列、古风系列、丝谱石等新品,对销售业绩提升明显,总销量接近30%,尤其是韵动石、木纹石,应该说销售增量非常明显,其中锦锈石获得2005年度新锐产品奖。
在品牌建设方面,包括思想馆建设在内的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让品牌地位有了快速的成长。2006年1月2日,何乾在500多人的经销商年会上,总结05年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就时说:“我们用非常创新的理念在整个行业开创一个陶瓷展厅全新的理念,我们把陶瓷的艺术,我们把佛山的传统艺术,我们把中国古代文化,我们把旅游的理念,以及品牌战略全部都融进思想馆里,让思想馆成为可持续发展、具有思想的全新形象店,在行业里引起强大的震动,同时为金意陶品牌的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KITO思想馆为KITO品牌带来了高附加值,思想馆开业,每天平均接待参观者上百人,这些人包括同行业厂家、设计师、国外友人、经销商、佛山市民等。国外经销商进入展厅,都夸它是国际一流的展厅,纷纷建议在他们那边也建一个类似展厅。可见思想馆的地位已经建立起来。从广州赞助“室内设计大赛”到北京上演《冰山上的来客》,再至签约全国十大知名设计单位战略联盟,金意陶广开通路,全线飚红。就这样‘金意陶速度’诞生了。我们在4月份,也举办了广东室内装饰协会设计师颁奖这个赞助活动,同时我们也搞了研讨会,在12月份,又搞了广东室内装饰协会年会这样的赞助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的品牌定位 在05年有了明显的上升。”
但在谈到品牌时,何乾又是非常理性和谦虚的,他表示:“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企业,就品牌来说有三四年的时间,但是公司成立至今只有两年,金意陶原来是东鹏集团旗下的第二品牌,在 2005 年从事业部的体制改为企业制的形式。现在我们的重点是放在怎样令企业更高速、更可持续地发展上面。”
风向中国 做有思想的瓷砖
金意陶的品牌成长之路,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与自我提升的过程。短短几年,金意陶品牌文化内涵不断变化,从最初的“金意陶,陶艺精”,到2004年提出 “金意陶,天地造”,但随着金意陶的飞速发展,何乾感觉到这些都不能很好地诠释金意陶品牌文化内涵。于是,在2005年底,何乾带领金意陶的所有中高层干部到古蔸温泉封闭了3天,对金意陶的品牌文化、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06年的具体发展规划作了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何乾把金意陶的核心理念正式定为:“有思想的瓷砖”,传播口号定为“风向中国”。
他解释说:“经营品牌靠的是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而品牌经营需要的是一种思想文化——企业文化。仿古砖是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有品味的装饰材料。瓷砖本身是没有文化,但可通过瓷砖的内涵来创造它隐藏的文化和思想:我们的产品研发设计有思想、产品应用有思想、企业经营管理有思想,等等。通过各个层面,有思想的经营管理者、有思想的设计师、有思想的经销商、有思想的员工来赋予瓷砖以思想文化内涵。同时,这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其内涵。所以说金意陶瓷砖是有思想的瓷砖。”
对于为什么要用“风向中国”的传播口号?何乾作了更加透彻的说明:“第一,它不但是有外势,而且是有内涵的,是风向中国的;第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3~5年以后还可以风向世界,品牌可持续发展;第三,‘风向中国’,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是自身给自身加压,你把‘风向中国’牌子放在专卖店门口,你可以感觉到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你必须做好。如果你的产品品质有问题,你还怎么风向中国?这是给自身加压的一种口号。第四,无论是对行业、对社会、对民族,我们都要通过这个口号,来激励中国的陶瓷行业,我们的仿古砖行业,首先要把中国的陶瓷做好做强,然后才能风向世界。通过大家的努力,做大做强中国陶瓷事业,使中国从一个陶瓷大国,真正发展为一个陶瓷强国。”在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中,体现的是一个行业领风者的胸襟与气魄。
领风飞扬 引领行业风向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近年来一个十分明显颇为耀眼的风向和趋势,就是仿古砖产销的快速崛起与蓬勃发展。今天的仿古砖行业已经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沙场,引多少陶业英雄纵横捭阖。真刀真枪的战场,其烽火已渐渐熄灭,代之而来的是更加严峻、更理智、更高层面的竞争。经过多年的发展,浪花淘尽英雄,行业中涌现出一批新锐的品牌企业,他们为翻新仿古砖产品、为丰富仿古砖内涵,孜孜以求。面对未来广阔的天地,仿古砖业界同时也面对着许多新的课题,大家都需要互相启发携手共进,仿古砖市场前景如何,仿古砖文化品位如何升级,仿古砖如何走出国门……怀着对仿古砖行业的热爱和思索,作行业的领军人物,何乾一直关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动向。何乾认为,仿古砖具有文化内涵,耐得起时间考验,比如在公共场合铺设仿古砖,第一眼看到不觉得特别豪华,可是特别有内涵、有文化,越看越觉得它被赋予的东西越多。从世界上来讲,越发达的地区仿古砖的用量越大,仿古砖是和生活品味、生活水平紧密联系结合在一起的。生活水平、生活品味越高,使用仿古砖的比例越大。我们是察觉未来市场的,在美国、欧洲,90﹪的业主都是用艺术砖或者仿古砖。现在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刚刚富裕起来,比较追求富丽堂皇。但是我们通过市场调研,第一次买房装修的业主使用抛光砖的占60﹪,但是第二次买房装修的业主使用仿古砖的占到了60﹪。很明显,第二次买房的业主具有更好的经济实力,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更高,才会使用仿古砖。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层出不穷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专业做仿古砖的原因。
2005年6月25日在佛山举行的“2005仿古砖高峰论坛”上,何乾这位马可波罗神话的缔造者之一、国内瓷质釉面砖领军企业的掌舵人,站在行业的高度,用“建议、感谢、提醒、呼吁、战略”10个字高屋建瓴、系统而又准确地概括了仿古砖市场的现状,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非常感谢那么多的厂家和公司能够加入到仿古砖这个行业当中来,因为这个市场不是哪一家企业能够独占的”。同时,他还提醒大家,“要防止仿古砖的泡沫经济”,何乾的一系列精彩的观点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这也使行业人士更加信服了这位营销出身的老板,为什么接管金意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使该企业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
针对业界对仿古砖的讨论,有记者问何乾,作为仿古砖系的领军企业金意陶的当家人,他对仿古砖的前景又做何想法时,他表示,金意陶接下来的发展将以瓷质砖为主,要突破“仿古砖”这个概念。 他说,“仿古砖”这一提法本身就值得推敲,因为我们注意到,“仿古”一说只是流行于本国本行业的一种提法,它是基于对某些具有“古典”感觉的瓷砖界定,更侧重于一种外观感觉界定,而并不是一种材质上的划分。如果一味地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将会局限企业自身的产品发展领域。“仿古砖”这个概念,把人们引向了误区,变成了一种施釉防滑砖的代表,在体系划分上就难免混乱之虞。金意陶陶瓷有限公司作为国内仿古砖的先行者,我们有责任向行业、向客户、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准确的资讯,诚如,产品质量标准,新产品研发方向、服务、品牌建设等。真诚是我们的本分,服务消费者是我们的经营目的,我们更期待在学习与交流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在中国建陶行业,多数企业没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缺乏远见,抱着今天有钱今天赚的心态,靠发机遇财,而不是将企业的真正素质打扎实并努力提高。何乾认为,业界对品牌的认知和推广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前几年企业把品牌文化过多地放在了时间的积淀上,尤其“古典”一系的企业中更为突出。譬如“马可波罗”有700年的历史,“楼兰”有5000年的历史,“圣陶坊”更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而“金意陶”则拥有着粗犷厚重的文化的内涵,而现在人们渐渐意识到,产品的生命力不在于品牌的形象的古老悠长,而是要求以品质作为品牌的保证,以品位充实品牌内涵,通过个性化、人性化、气质化的品牌个性,用艺术、自然的品牌文化,通过客户和市场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品牌推动市场占有率,从而稳步发展,以强促大。从这个回归的过程中也折射出业界从浮躁、盲从走向理性、自主的一个过程,金意陶将完成其自身理念的二次修整。市场是需要厂商的主动引导的,对于一个品牌来讲,美誉度比知名度更重要。品牌恰可以利用此时机作概念的修整,使它变得更加完整和有利。
风向世界 强势中国陶瓷
中国陶瓷行业是在古老而传统的产业基础上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化,以及由此提供的市场和较良好的国际环境而高速发展起来的。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泰山砖瓦、德胜窑业、西山窑业等企业的建立,中国开始自己制造现代意义上的建筑陶瓷陶瓷墙地砖,发展至1949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仅为2310平方米。此后西山面砖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唐山建陶厂等大企业建立,发展至1960年,全国陶瓷墙地砖年产量达到了211万平方米,至1980年全国年产量达到了1261万平方米。1983年,佛山耐酸陶瓷厂从意大利引进中国第一条全自动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从此中国建筑陶瓷开始迈开了发展的步伐。据统计,从1991~2003年的多年时间里,中国的建筑陶瓷产量从2.72亿平方米猛增至32.5亿平方米,平均年增长率为22.9%,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大国,但中国离陶瓷强国的路还有很远。 作为一个站在世界定位上的企业,何乾所追求的,不仅是金意陶自身的健康快速赢利,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上来考虑企业的发展方向,因此,他始终关注着世界陶瓷产品的发展走向。
何乾指出,从产品的发展方向来看,在国内,抛光砖和釉面砖各自有自己的市场组合,但从国际展览的趋势来看,两种瓷砖在向同一个方向走。抛光砖在国内的份额很大,而在国外的份额已经非常小,基本上都是釉面砖。而且抛光砖也渐渐向不抛光方面发展,釉面砖的吸水率标准则要求越来越低,更加瓷质化,这样一来,与抛光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交叉。而唯一不变的,不是材质上的区别,而是风格上的流行,更自然,更艺术的地砖将更受到欢迎。目前行业在生产工艺上有一个误区,即盲目追求规模和规格,这是与国际流行所不相符合的。国外主流产品所追求的是自然、品味、品位。针对这一趋势,何乾表示,将以国际化的企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努力,与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实现真正的接轨。
目前在工艺技术方面,差别并不突出,尤其是在抛光砖方面,我们与国外比并无差别,可以说是站在最高水平,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意大利展上的新趋势,瓷质釉面砖在国外大行其道。目前中国瓷质釉面砖的主要弱点是设计,我们的设计人工味太浓,就像我们现在所有的城市追求富丽堂皇,像暴发户,而欧洲却崇尚自然回归的设计,越不事雕琢越好。人类回归自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将在陶瓷产品上得到映射。
从硬件——装备来看,我们的压机、窑炉等的差距都不大,关键比拼的是釉线装备,釉面效果,我们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抛光砖的机械装备水平得到长足进步。但对于釉面砖来说,配套生产设备还十分薄弱,意大利的釉面是最尖端水平,他们的一条施釉线装备要花二百万美元,而我们最贵的也只不过300万人民币,差别是很大的,这一块必须要舍得投入。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2006年初,金意陶一口气从西班牙、意大利引进了价值800多万元的辊筒印花机及干粒等先进设备。
其次,他们的研发中心R&D中心,拥有尖端的模拟试验设备,模仿窑炉的环境,而我们的研发,必须要通过实际的生产线的运转来实现,成本很高,且必须中断作业,造成了很大的损耗。
2005年底,从意大利博罗尼亚参观陶博会回来后,何乾在总结会上总结说,中国的瓷砖业相对于世界瓷砖业来说落后了 5 到 10 年的水平。站在市场的三个层面上来说,第一作为中国陶瓷,在整个世界上大家都认为中国瓷砖和意大利、西班牙的相差比较远,我们产品的走向、风格和西班牙、意大利的比较吻合。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引进西班牙、意大利的设计人才,通过我们中国陶瓷成本的优势和、国际接轨的意识来带动中国的瓷砖业接近或赶超先进的瓷砖界。第二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陶瓷行业来讲,应该在中国就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尽管是在别人的眼里,它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们和西班牙、意大利、美国比,他们人均消费瓷砖大概是 9-12 平方米 ,中国现在人均消费只有 2-3 平方米,要达到他们的水平,我们市场目前的增量是 4 到 5倍。同时,能耗和环保是比较难以处理的环节,所以我们的战略发展是:在行业里带动“低能耗,高环保,好品质”的发展态势。第三,金意陶本身和金意陶的所有经销商,在我们的理念里,“厂商一体化,合作长久化”是很重要的,我们希望可以和商家共同发展,共同发展的目的是满足我们国内和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带动瓷砖业企业的发展。所以从品牌角度讲,明年我们一定要打造中国最强势的金意陶品牌,三年内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比较知名的品牌,长远来说,就是赶超意大利等先进国家, 使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做大做强中国陶瓷产业,强势中国陶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