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闽清县主要领导说,“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全县2005年陶瓷产品出口取得突破性进展,出口额同比60.6%、接近1亿美元,产品出口到欧美等高端市场所占比例达到32.3%,同比增长94.3%,基本形成了在各个层次的国际市场都占有一定份额的良性发展格局。”
目前,闽清县从事陶瓷产品的生产企业有近500家,陶瓷砖生产企业100家, 电瓷产品的生产企业300多家,已形成闽清县两大资源优势产业。
闽清县政府在感谢信中说,为促进闽清优势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闽清县域经济外向度,2004年5月福建检验检疫局相关部门与闽清县政府签署《关于建立紧密联系工作机制促进陶瓷产品扩大出口的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闽清出口企业的帮扶力度,定期将出口信息通报县里,使企业及时掌握陶瓷产业的出口情况和发展趋势;经常深入各相关企业,与县直有关部门协商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的相关措施,并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加以落实;认真实施出口陶瓷产品的分类管理,提高出口通关效率;积极为企业出口产品提供及时快速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扶持,帮助企业建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在检验检疫部门的正确引导下,闽清陶瓷企业的经营管理、标准化生产水平、质量和品牌意识普遍得到明显提高,行业得到规范,出口产品档次明显提升,提高了全县陶瓷产业的效益和知名度,促进了闽清陶瓷产业集群和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服务把关相结合,以帮扶促出口电瓷产品质量整改
一是技术支持。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无偿为达不到标准和不具备检测条件企业的出口产品实行批批抽检。截止2005年12月,已免费为企业检测240多批,近2000个样品。
二是技术指导。组织技术标准及产品国际认证的培训班,无偿提供技术标准,深入企业协助建立实验室或增添必要的检测设备,组织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测方法的指导,检测设备操作观摩,提高企业技术把关水平,提高企业的自主检测能力。
三是进一步推行检验监管新模式。结合整改工作,按照企业产品达标情况,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对质量信誉等级进行评价实施分类管理,整顿后已有多加企业实施新模式,有效发挥了新模式促进企业达标生产规范管理和产品质量上档次的作用。
巩固整改成成果,电瓷产品质量持续稳固提升
一是产品达标率大幅提升。经过2004年的全面整改和2005年的质量跟踪,从2005年出口产品的检验情况看,产品各项指标逐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电气安全性能有较大的提高,特别体现在产品的标识、电气安全等方面。出口灯座作为主要出口电瓷产品,长期以来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整改后2005年的产品抽样检测数据表明产品达到或接近标准要求的约占89.3%,较整改前47.3%有大幅提高。
二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持续提高。目前,已有6家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大部分企业已购置了基本的检测设备;一些企业对原有的实验室进一步完善,提高检测能力。
三是出口产品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出口电瓷连续2年大幅增长。2004年比2003年电瓷产品出口批次、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0.3%、18.6%,出口高端市场的批次、货值大幅提升,同比分别增加52.6%、85.1%。2005年出口电瓷批次、货值较去年分别增长32.3%和36.9%,2005年出口高端市场的批次、货值同比分别增加89.5%、94.3%。出口货值增长幅度几年来开始与出口数量增长幅度相当,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 产品价格下滑现象得到遏制。
规范陶瓷砖出口,促进陶瓷砖产品质量上档次
一是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提高帮扶企业的针对性。今年初福建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人员用近2个月的时间,结合下厂检验,对闽清县生产出口陶瓷砖的企业现状以及检测能力和检测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对所管辖企业检验监管的重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主动帮助企业持续改进质量管理和检验检测等工作。
二是帮扶陶瓷砖生产企业规范管理,根据检验情况,重新设计了产检单,进一步明确了批号管理要求,对工厂的产品质量控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陶瓷砖企业的质量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出口量持续增长,2005年出口陶瓷砖3518批,货值6405.7万美元,同比增长45.7%和72%。
进一步强化了条块协作机制
与闽清县政府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福建检验检疫局定期向闽清县政府提供出口产品信息,经常交流和分析陶瓷及相关产品出口及部分质量不合格情况,使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大多数企业充分认识到加强对出口产品检验监管是促进出口的长远之计,积极参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活动,大力支持检验检疫局所采取的有关措施,条块协作机制形成良性互动。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