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名镇与陶师祖庙
2006-06-30
来源:《佛山日报》
责任编辑:白秀芬
阅读:2396
2005年,石湾镇荣获中国首届十大名镇称号,有人喜出望外,我却说意料之中。凭什么?凭的是惟我独有的“陶”字。具五千年历史的贝丘遗址惟我独有,五百年窑火不熄的南风古灶惟我独有,兼备平民性、商品性、兼容性的石湾公仔惟我独有,占全国半壁江山的现代建陶惟我独有……魅力名镇舍我其谁耶!
然而,“魅力名镇”虽然荣耀,毕竟有点虚,如何乘风造势,借此发力,化虚为实是对名镇的现实挑战。值得欣慰的是,在市府、区府直接引领下,石湾街道借“魅力”之力,文化着眼,经济着手,规划并实施文化石湾和陶都石湾的全新打造。重建陶师祖庙便是浓墨重彩的一页!
“魅力”名镇理应有代表性景点,标志性建筑,石湾仅仅有南风古灶、贝丘遗址、龙庆窑是不够的,但新景点新建筑不能贪大求洋,还得在“陶”字上做文章。陶师祖庙既是陶文化起源的追溯,又是石湾陶瓷史的浓缩。博物馆的老馆长吴庭璋认定陶师祖庙之重建有六大功效:慰先辈以启后人,复景点以壮名城,立声威以动海外,添特色而旺旅游,强产业文化名城,聚人心和谐社会。此乃行家高见,我是认同的。
自古以来各行各业皆有自己的祖师庙,而惟一的陶瓷行会的陶师庙出现于740年前的石湾,和丰宁寺、莲蓬书院、高庙合称石湾四大古迹,正是陶都石湾鼎盛期的象征,是古石湾的标志性建筑,几经毁损几度重修,不灭的是泥与火铸炼的陶魂。祭虞舜似有道教色彩,但更具历史的长度和文化的深度。《史记·五帝本记》载: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这是对中国之为“Chaina”的足证,是舜帝为陶师的史据。从这一角度看,重修陶师祖庙既非复古,更非迷信,而是重振陶业、重铸陶魂的必然,是魅力名镇开拓未来的必需。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陶师祖庙的兴衰与石湾陶业的兴衰完全是同步的。陶业聚盛的嘉靖七年,三进大的陶师庙建于莲子岗;陶业发展的同治九年,陶师庙重修,当其时,香火兴盛,车舶交织,八方来仪,人流不息。进入21世纪的石湾,陶瓷业称雄海内外,陶师庙今日不重建,更待何时!
我欣悉陶师祖庙将于今年11月完成三殿主体工程,由广州美院、集美设计公司制订的设计方案已获通过。坐落于石湾公园内、占地40亩的陶师祖庙将以陶文化与道教文化结合为宗旨,实现岭南神韵,彰显石湾特色,有望成为具历史、民俗、宗教、旅游、研习、购物等效应的标志性建筑。我应邀三次参加设计方案意见听取会,具体意见不一,但市内市外行内行外对陶师祖庙的认同和对其的企望是一致的。
有专家提出,要把重建的陶师祖庙打造成海内外陶业人士朝圣的麦加。似乎有点理想化,但是,有思想的高度才有开拓的宽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必是唯心主义,我们总得望远处想,望高处走。
陶师祖庙应为魅力名镇增色;魅力名镇应为陶师祖庙添彩! ( 安文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