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产业变革在“纠结”中前行

产业变革在“纠结”中前行

2013-01-15 来源:《产经评论》 责任编辑: 阅读:1312
0 0

    2012年,中国制造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市场大变革时期,在经历了30多年低劳动成本粗放增长和模仿阶段后,中国制造业正在向技术创新和现代品牌服务高端产业链升级。在这轮变革中,2012年的中国制造业不得不开始放弃自己最为熟悉的廉价加工和规模扩张增长方式,但转型之路也让众多企业经历彷徨和阵痛,在纠结中调整前行。

    制造企业

    由规模扩张步入“紧缩”

    近10年的内外贸市场快速增长期,让中国制造企业经历了最为黄金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广大制造企业依靠良好的市场需求,完成了企业的原始积累:一方面企业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企业由“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厂方式转变,并在产品研发、生产技术、人才培养、企业管理和销售通路等方面取得进展。近年来,众多生产企业开始在沿海及内地购置土地扩大生产园区和生产规模,并通过规模化发展攫取利润和市场份额。

    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竞争加剧,加上传统制造业门槛过低,造成众多行业产能过剩,面对内外贸双双下滑的市场局面,加上企业经营成本居高和利润锐减,减产、停产、关闭潮在2012年不断上演。步入低速增长期的中国制造业,这也意味着开始进入“紧缩期”,这也是市场自我调节的过程。

    渠道商家

    渠道多元化结束店面统治时代

    “一铺养三代”、“口岸第一”,一直被商家奉为经营铁律,经销商店面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品牌推广和形象树立奠定了基础,众多品牌企业正是依托专卖店、形象店、连锁等方式建立,但在2012年,这一格局被完全打破,渠道多元化时代已经来临。以家居行业为例,目前企业已经将渠道划分为卖场(店面)、工程、五金、商超等通路,而电子商务的崛起,也逐渐成长为另一极。陶瓷、地板等行业,还分为家装、社区通路。不仅如此,传统店面销售份额在不断剧减,工程、家装、社区、五金等更为直接与消费者形成新的销售模式,已经让厂商不得不走出店面,重新定位自己。在信息高度发达和消费群体多样化的市场背景下,家居行业渠道多元化已成为现实,传统店面销售功能已极度弱化;高企的店面经营成本,已经成为众商家经营的沉重包袱。据了解,在利润和销售压力下,大店、连锁店已经为众多商家所抛弃,众多商家店面关门就是例证。

    产品价格

    向着利润丰厚的方向前行

    在去年前三季度,众多家居上市企业纷纷发表中期年报和季报,多家上市家居企业的中报、季报都反映出业绩下滑的现象。由商务部流通司、中国建材流通协会共同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显示,今年1—6月,全国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回落25.2个百分点,近五年来首次出现增速下滑。据了解,许多上市企业都调低了利润预期,少则20%,多则40%以上,香港上市品牌家具公司皇朝家私“营业额减少30% ,净利润暴跌近90%”,更是令业界一片哗然。

    利润的锐减,除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不善等原因外,制造业的利润空间急剧压缩成为不争事实。一方面企业因人力、原材料、管理和品牌推广等经营成本上升,企业希望提价应对,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市场的反弹,遭遇销售低谷的市场,让众多企业不得不放弃部分走量产品和大众产品,开始专注利润型产品。

 

 

 

 

    专业市场

    卖场平台销售聚合力开始弱化

    2012 年,国内各大专业卖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商家与卖场方矛盾日趋激烈 。上半年,北京十里河、广州红星美凯龙以及辽宁、江苏、重庆等多地,纷纷爆出专业市场现“关、停、转、闭”潮,其中广州琶洲地区因为卖场经营不善以及商户关系处理不到位,被告上法庭。据了解,在家居行业销售通路中,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店面零售,二是工程项目,三是物流配送。因为家居产品体验和品牌展示的需要,目前70%以上企业依靠店面,特别是像家具、陶瓷卫浴和灯饰类。在店面经营中,门店铺租、装修两项支出,已经占到总成本的40以上,一些大店,更是超过50%。这也就意味着,一商家除去进货价,不包括日常管理和人工以及税收等费用,零售价就至少需要增加5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从出厂价到零售,许多家居产品增加了100% 甚至200% 以上,这也是为什么外界纷纷质疑家居建材行业厂商暴利、企业和商家却喊没有利润、亏本的重要原因 。不仅如此,随着卖场的日益成熟,商家不得不面临卖场的强势涨租压力。另外,随着渠道的多元化,专业市场聚合力日趋弱化,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直接冲击卖场的最大软肋——店面成本。据了解,目前众多新建专业市场建设已处于停摆状态,招商、入驻、开业率进入历史低谷。

    销售格局

    外贸转内销成市场必然

    据了解,广东众多制造企业在2008年前几乎不涉足内销市场,因为有做不完的订单,而且来单加工模式赚钱简单又快捷,虽然没有自己的品牌及渠道,但还是让众多加工“大鳄”成为了富翁。但金融危机爆发后,海外市场的一切美好都成了“碎片”,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外销家具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面对日益减少的订单,他们不得不开始考虑战略转移,目光瞄准了国内市场。金融危机的重创使得海外家具需求量锐减,有企业反映,2007年以后年出口额较2004、2005年相比,下滑近70%。

    近年来,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招工难、人民币升值、出口税率下调等因素,导致家居外销企业面临困境。“外销市场越来越难做,早已经开始出现,只是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状态。此外,因为经济环境不好,贸易壁垒不断增多,这又直接导致外销市场门槛提高。”对于现今外贸市场,一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大多已经心态很平稳,并开始多方谋局。

    产业转移

    沿海产业内转浪潮势不可挡

    据了解,近4年多来,沿海经济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冲击。第一次源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海啸,第二次源自2010年以来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两度国际市场大震荡,沿海地区企业备受考验。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倒闭最终引爆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广东已经未雨绸缪。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调研时提出“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的告诫。那年年中,广东现代产业体系正式启动,广东提出了建设“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广东的“腾笼换鸟”就是要为新一轮招商引资腾出更多空间。

    广东“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战略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已经由沿海发达城市向内地转移进入新高潮。以家居产业为例。全球照明、灯饰产业最为集中的是中山古镇镇以及佛山、江门、东莞等地区,现今福建云霄、四川资阳、江西新余、江西南康、江西万载以及湖北、江苏等地一批新兴的电光源、照明产业基地开始崛起;佛山陶瓷产业则早已先行一步,当地生产企业已经相当少,绝大部分已经转移至广东清远、江西高安、四川夹江以及陕西、河北等地区;另外,以地板、家具、家纺、五金等行业为主导的内地产业园区也不断涌现。可以说,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势不可挡。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得到了内地政府部门的热烈欢迎和支持,优惠的土地使用和税收政策被当地政府所惯用。

    电子商务

    中国制造企业的另类战场

    2012年11月11日,淘宝191亿元的营业额,成为当前最亮丽的消费数据。然而,在这一数据背后,则折射出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成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另类战场。有节促销,没节造节促销,这俨然成了电子商务的主要游戏。被称作“史上最疯狂”的“双十一”促销大战,八成电商主动或被动参战,在不断刷新交易纪录的同时,也把争议再次推向了高峰。

    有分析人士指出,“双十一”促销大战的巨量交易,折射出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是电商发展壮大的基础。但是,粗放式的电商战,既透支着消费者的基本信任,也透支着市场前景。这种竞争模式,所导向的不是多赢前景,而是单赢前景。可能在经历一次次抗打击比拼后,行业格局会清晰起来,但这也让电子商务走入了中国的主流市场。(文/灲言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