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广州)国际设计论坛成功举办的几点启示
本报记者 叶晓梅
近年来,随着设计师渠道的意义日渐被陶瓷企业认识和接受,如何与设计师打交道,便成为陶企的一个主要课题。而策划各类设计师活动无疑是企业走近设计师的主要出路。常见的活动离不开举办设计师作品比赛或各种设计师沙龙乃至论坛等方式。当设计师活动成为陶瓷行业的第N个同质化事件时,其直接的后果是,这边厢,用心良苦的陶企一厢情愿的策划各类“有吸引力”的活动,那边厢,设计师好像并不领情,随便派一个“闲人”过来领份礼品,吃一顿饭就不了了之。企业对此感到困惑和委曲,为何设计师这么难打交道?设计师则抱怨,为何企业不懂他们的心……
为何设计师活动最后的结果总是事与愿违,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近年与陶企、经销商走得很近的中国室内装饰协会材料用品委员会副主任金戟先生指出,有些企业把设计师沙龙或论坛办成品牌、产品的推广秀,本来也无可厚非,但如此几次以后,过浓的商业味,华而不实的表象、空洞无物的活动内容就会令设计师“敬而远之”。这种论坛是没有号召力的。
但也有一些企业在举办同类设计师活动时,取得不错的效果,堪称成功。以记者7月底在广州参加的特地(广州)国际设计论坛为例,无论是论坛格调、人气指标抑或组织策划都可圈可点:姑且不说大会邀请到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域的顶尖设计师为演讲嘉宾,也不说当天论坛竟吸引了近600名设计师,其中不少还是从深圳、东莞等地慕名而来的。最为难得的是,与会的设计师在会后有如下评论“这次论坛商业味淡,多元化及新锐的视点令人印象深刻,是一次真正贴近设计师的有益聚会”。据悉,不少设计师当天是带着对特地陶瓷的美好印象离去的。
此次论坛活动主办单位之一佛山市特地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冯红健介绍,主办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是,通过专家、教授们的“布道”以及和各地优秀设计师的互动研讨交流,既让大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共同提升,同时特地陶瓷也希望从中汲取更多灵感,完善提升产品设计应用,反过来使特地陶瓷的产品更好的为设计师与消费者服务。据了解,特地国际设计师论坛会全国巡回正在火爆进行中,杭州、上海、广州等地已经结束,柳州、南京等地正在酝酿进行中。
如何评价一次设计师活动是否成功?鸟人设计选材中心的营运总监刘建宾认为,设计师对活动、对品牌及对产品的花色等方面的认同度越高,该活动的意义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他同时指出,成功的设计师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熟悉和了解设计师这个群体,通过平日针对性的服务工作让设计师认同厂家和经销商的服务。
综观特地(广州)国际设计论坛成功举办的背后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主办方认识到,设计师论坛或沙龙不仅是一次单一的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之前的筹备、渗透,之后的跟踪服务同样至关重要。没有前期准备,活动召集不了人气,吸引不了真正有影响力的设计师;没有后期的跟踪服务,活动就失去了后续的意义,无法体现其商业价值。考虑到设计师群体的特殊性——时间宝贵、有文化、有思想、感性,主办方故意弱化论坛的商业味,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在论坛前后的服务工作上,致力为设计师提供看得见的帮助。
在举办活动之前,特地就投下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从媒体的宣传、邀请嘉宾的档次、服务的质量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其中,广州特地生活馆在论坛召开前已在美居中心试业数月,其绝佳的展示效果及打造精致生活的形象已在设计师群体中形成较好的口碑,而设在特地生活馆的鸟人选材中心提供不同材质的组合搭配方法,日渐深入人心,也为论坛成功召开凝聚了人气。据悉,特地精致生活馆已成为广大设计师寻求灵感的一大好去处。
活动结束后,与设计师保持互动、提供进一步的跟踪服务就成了关键。特地的做法是,由各地的经销商建立完整的设计师个人资料库,挑选出行业内拔尖的设计师进行重点跟进。室内设计师是属于艺术类的,一般企业业务员能够与他们有效交流的非常少,无法有效交流就不会有生意的可能。特地业务人员学历层次高,整体素质强,因此他们与设计师的沟通较为轻松,不少设计师都成了特地的忠实推荐者。
特地(广州)国际设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特地陶瓷在广州乃至广东的室内设计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行业内其它陶企在寻求与设计师合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模式,真正架起一座企业与消费者沟通与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