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2010年7月开业的红星美凯龙广州最大旗舰店琶洲店正在遭遇商户撤柜。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红星美凯龙琶洲店内看到,上下四层的商场里一片萧条,除了偶尔路过的保洁员,难见人影。商场里一部分品牌的铺位早已人去铺空,三分之一的铺位也无人、无灯光,但留有大批的货物样品。部分品牌铺位保持店内陈设,亮着灯,但没有营业员。偌大的商城只剩下三楼的慕思、百得胜、卡喏亚,二楼的尚品宅配等少数几个品牌仍有店员营业。
有知情人士表示,琶洲店当时的开业有点仓促,而且在琶洲店尚未旺场的情况下,红星美凯龙天河店又开始营业,激烈的竞争环境,让红星美凯龙在广州市场有些水土不服。
此外,在红星美凯龙琶洲店商户中传播着“红星美凯龙正在同广州国际采购中心谈判终止合作”的消息。昨日,红星美凯龙方面并未给予正面回应。
面对商户的质疑,红星美凯龙总经理黄宝文在非公开场合回应称:商场不会倒闭,但红星美凯龙没有了。在昨日《第一财经日报》的电话采访中,黄宝文声称:没有接到集团关于琶洲店撤场的通知。
琶洲店为红星美凯龙广州首家店,位于广州国际会展中心B区东侧100米处,面积15万平方米。
已经撤出去的商户说:赚不到钱,还不如早点撤。店铺里还存有货物的商户郑女士(化名)介绍,撤出去的商户都是经营不下去了,有的通过申请流程撤场,有的则通过其他途径撤走。
在此前的6月18日,在商场尚未关门(装修效果图)的情况下,红星美凯龙摘掉了竖立在楼顶上的大招牌。面对众商户的质疑,楼管人员给出的回复是:摘下来洗洗。但至今已近一个月,楼顶招牌仍没有安放归位,如今楼顶上只剩一排支撑招牌的铁架子。
虽然红星美凯龙方面还没有正式对商户发放停店结业的通知,但早在3个月前,就有商家陆续撤出商场。
作为还在营业,并且刚刚新装修完店面的卡喏亚来说,也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该店负责人表示:“不搬,要讨个说法。”与卡喏亚同处3楼并相邻不远的百得胜,7月初也才刚刚装修完,据其店员介绍,“光设计费就花了100万元”。
昨日,红星美凯龙管理层均在电话中向记者以“不好发言”为由,未对琶洲店是否撤场作出置评。
据知情人士透露,作为红星美凯龙广州市场2家店中的另一家,红星美凯龙天河店的业绩也一般,但相较于琶洲店仍热闹些。
有琶洲店商户表示,主要是因为家居行业整体下滑和红星美凯龙家居卖场租金过高,萧条中的商户难以支付租金便会撤场走人,或干脆连货也不要了,用来抵押租金。
知情人士也表示,虽然2011年下半年红星美凯龙大幅下调了租金,但价格仍然偏高。加上遇到家居市场的萎缩期,很多品牌经销商撑不下去,拖欠商场租金,导致商场的运作受到很大影响。据某些商户介绍,琶洲店里大部分留货,但无人无灯的商铺,都欠着红星美凯龙的租金,金额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琶洲虽是广州新生代的商业区,琶洲会馆每年承接很多大型的商业展会,但地理位置略显偏僻,人流量不足。据一位在琶洲上班的导购介绍,红星美凯龙琶洲店对面的吉盛伟邦,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人流量也比较稀少,但周末和展会期间,客流量明显好很多。
也有品牌经销商认为,红星美凯龙琶洲店的冷清,除了选址问题外,跟商场的销售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承诺的广告宣传,配合商家的促销活动并没有落到实处,一味的“坐店”并不能带来好的销售成绩。
据琶洲店的商户透露,红星美凯龙琶洲店的不稳定,也使其天河店的很多商户产生怀疑,大部分持观望态度。
事实上,去年至今家居卖场就频现“撤店潮”,厂家、经销商的“苦日子”可谓有目共睹。
无奈净身出户:“长痛不如短痛”
生意不好,撤场本是商户的无奈之举,那么留下现场样品,选择“净身出户”又是为何?某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天机:在家居圈里,以前经常有这种情况。该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去年琶洲红星美凯龙已经有4、5户撤场商户。至于留下样品净身出户,则是“不合理但合情”。商户用现场货品抵押卖场租金,通俗的说就是扔下货品,人跑了。
"商户留下的货品如果价值20万,可能租金要50万。如果继续经营,还要再拿现金给卖场交租金,商户的资金压力很大。所以说,长痛不如短痛。与其继续赔钱,不如干脆撤场。”业内人士直言。 也有业内人士以自身为例:“以前的环三环就出现过这种情况,当时我们11家商户跟环三环谈判了一个月,希望降低租金,最后还是没达成一致,本来形势就不好,如果继续参展我还要再交租金,资金也有限,最后把货品留下走了。”该业内人士粗略算了一下,当时自己赔了大概15万,其中包括货品成本价、装修费、滞保金等等。而亏的最多的一家则达到30余万元。
凄凉撤店谁之过?
经销商们如此凄凉的境遇,究竟是谁之过?卖场的盲目扩张、客流严重分流、租金连年上涨、人工物流原材料等成本飙升、市场萧条业绩下滑……或许一系列的因素都成为经销商“不能承受之重”。有业内人士直言,琶洲店还没旺场,红星就急着开天河店,广州商业发达、竞争激烈,看来红星有点水土不服。
种种压力之下,经销商甚至选择了“净身出户”,除了卖场极度饱和、经营压力等原因之外,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模式或许到了该创新的时刻。依诺维绅国内销售总监陈军形象地表示:痛到骨头里了才会化疗甚至换骨髓解决。这个痛点随着行业持续低迷迟早到来,思考并创新独特模式才能重新带来生机。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从销售模式入手,不能再一味“坐店”。
低迷的市场下,厂家如何生存、经销商如何生存、卖场如何生存都在拷问着整个家居行业。
家居行业资深专家张赟城认为,家居行业的不景气一是受楼市低迷影响,但消费者信心的下降,给家居行业带来的伤害不亚于楼市调控。他认为如何挽救消费者信心是家居行业的当前重要的课题。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