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简荣康,现任新明珠陶瓷集团第三营销中心(下辖惠万家和金朝阳两大陶瓷品牌)总经理,埋头陶瓷行业二十年,投身新明珠企业十六年。他经历过陶瓷行业最辉煌的历史,也见证着行业最低迷的当下,他了解建筑陶瓷,也了解新明珠企业。
今天,我们很多企业发出的消沉声音弥漫着整个行业,然而,简荣康却说出这么一番话:“早在1992年,很多人就说陶瓷行业出现危机,玩不下去了。包括1998年的金融危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等等。行业内,不停地有人说危险、迷茫。但是挺过来,一切都阳光起来,事业也越做越大。新明珠有这个底气,什么困难都不怕。遇到墙我就把它撞穿,遇到路我就把它踩过。所以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究竟,简荣康的信心来自哪里?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第三营销中心总经理 简荣康
中国陶瓷网:从您丰富的行业经历来看,今年的行业的低迷会给品牌带来怎样的影响?
简荣康:这么多年建筑企业都是在淡季中不断地发展和突破的,其实淡不淡季对我们工作没一点影响。当下的工作以及下半年的工作,我们会按计划稳步推进,比如推广新产品,加强专卖店的建设。
企业做好自己就什么都不怕。做好产品,做好终端服务,做好基层工作。中国这么大,需求肯定会有,肯定也不小,但是会淘汰那些跟不上发展步伐的企业。优胜劣汰,这也是行业良性发展的要求。
中国陶瓷网:行业中出现两边倒的状况,有些人认为行业还会继续两三年发展缓慢,有的又认为“十八大”会是一个新的行业发展契机。陶瓷行业大概要多久才能慢慢恢复,还是以此为契机进入到一个缓慢增长的阶段?
简荣康:陶瓷行业这段时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的影响来自中央明年三月份的会议,也就是“十八大”。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大的行业,不可能永远保持这样低迷的状态。我和很多陶瓷行业老板认为,陶瓷行业的明年肯定会转好。
其实中国经济上来以后,跟这次政策相比,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肯定不会像以前这么高速。但是对于我们企业来说,陶瓷行业的影响是外在的,行业的发展对企业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但只要我们的企业坚持做好自己就足够。国家一定会保证经济稳定地发展,是不可能让紊乱的状况长期存在,所以我们也相信国家也会拿出很好的政策,提振经济。
中国陶瓷网:目前你们集团最受欢迎的产品有哪些?
简荣康:明珠系列,金蝴蝶系列等以仿石材为主的产品,非常受欢迎。这些都是我们企业的专利产品。现在也有一些企业在效仿我们,但从用料、配方、制作工艺、质量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我们企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有保障的。新明珠很多品牌的专卖店比较大,上千平米,体验间、样板间、展示间做得非常到位,相关配置设施也非常完善,专卖店的效果很好。这样做出来的效果,很多消费者都以这个模式为标准。
我们品牌可能不是客户唯一选择的,但企业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们心中的核心品牌企业。很多客户都喜欢跟新明珠合作,从小做到大。给客户带来的效果越来越好,我们的企业也越做越大。
中国陶瓷网:新明珠集团拥有这么多品牌,您如何看待品牌之间的竞争?惠万家和金朝阳两个品牌的差异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荣康:竞争肯定会有,包括终端客户都会竞争,其实我们是中坚力量。我们会找好代理商,做好终端服务,做好像办公楼、医院这些中小工程。我们也积极向萨米特等这些做得好的品牌去学习。我们之间是不存在恶性竞争和矛盾的。我们把品牌的特色、品牌的文化内涵加入到“好的做法”里,也就是品牌发展当中。二者发展矛盾完全就没有,各做各的,找不同的网络,不同的渠道去做。
具体到这两个品牌,金朝阳注重把“阳光生活”理念到终端推广,感染客户,吸引客户。惠万家更多的是专注工程渠道和高端卖场。因为它跟全国地产企业,比如恒大、保利、万科等都有合作,这是它的优势。两个品牌在价格方面合理到位,只是定位上的不同而已。
中国陶瓷网:你觉得未来行业的走势会不会以服务型为导向?
简荣康:是的。我们会在终端建立以服务为导向的销售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包括提升终端专卖店的购物体验、上门测量、包送货、包铺贴等等这些服务。以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品质的保障,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人性化的关怀。
中国陶瓷网:今年你们在培训这一块投入如何呢?
简荣康:今年比以往都要强,而且是最强的。我们全国的培训工作要到下半年才开始,产品销售技巧、沟通服务、小区推广、专卖店建设,市场开拓等知识我们都要培训。特别现处于非常时刻,我们更要注重应用能力的提升。总之,对于我们企业和陶瓷行业我是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中国陶瓷网:在应对当前恶劣市场环境,你觉得除了信心,还应该有什么?
简荣康:首先,我们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光有信心是不够的,不能盲目自大。我们会在产能、产品、服务等基础上,迎合市场需要,推出更多增值服务。在短期内,以终端市场为导向,开展推广工作。我们惠万家品牌四月份推出了全抛釉仿古砖,九月份将推出不规则细纹仿石产品。我希望厂商把住市场信心,共同进退。(文/中国陶瓷网记者 严张)
注:凡注明“中国陶瓷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中国陶瓷网(0757-825321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