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赵晓博士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香柏领导力机构主席、创始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经济学奖专家委员会委员;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南方人物周刊》“2005——2006地产年度思想贡献人物”,新浪网“06中国金融业杰出贡献专家”,中国金融网,CCTV经济频道,搜狐财经等。
一、 世界经济:进入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长的黑夜最冷的冬天
离次贷危机的爆发已有超过三年,全球金融体系不仅没有变的更稳健,反而似乎摇摇欲坠。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经济衰退的起点。解决次贷危机的手段,本质上是用政府债务掩盖私人债务。
“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联合国报告预测,美国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10年的2.6%放缓为2.2%,其国内失业率因此很快降低:改善就业状况可能需要至少四年时间。当时,欧洲和日本的增长前景更为黯淡。在2011年,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计仅为1.3%,而日本的经济增长率则在1%左右。
美国:消费贡献增强,净出口出现正贡献,明显受益于QE2(国内投资并不活跃,缺乏内生性)
欧洲:赤字困局(2009)
日本:屋漏偏遭大雨
全球经济危机的演变:次贷危机(信用金锁,流动性风险)——全球金融危机(金融体系风险放大,连锁效应,政府救市)——全球经济危机(危机从金融领域扩散至实体经济,经济衰退,政府刺激经济)——主权债务危机(救市和救经济的后遗症显现,主权信用危机,金融市场动荡)
问题严重程度恶化:欧债问题的解决措施或后果;扩大ESF规模,第二轮希腊救助计划;出台“围栏政策”,然后希腊债务重组;成立欧洲经济政府,救助债务国并予以一定惩罚,加大违约成本,发行欧元债券;欧央行降息,推行定量宽松政策,即发行货币购买债券;
中国或欧盟社会力量参与购买资产或债券/救助;边缘国家如希腊暂时离开欧元,希腊等国违约;欧元瓦解,企业、银行倒闭,发生危机。
二、 中国的挑战:也将遭受震荡,进入十年来最低增长
2010年经济运行稳定
“过去已经过去,问题是未来?”
华尔街看空中国:对冲基金大鳄亨德里日前表示,中国经济正面临惊人衰退。2010年1月份,查诺斯一语惊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于1000个以上的迪拜。”3月份,美国波士顿GMO投资公司的《中国的红色警报》称中国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泡沫迟早会破裂;麦嘉华更发出警报:“中国经济将在9——12个月内崩溃”。
据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依次是:阿根廷上涨49.80%、印尼上涨42.50%、泰国上涨39.13%、菲律宾上涨36.47%、丹麦上涨36.42%、土耳其上涨25.45%和俄罗斯上涨22.49%。另外,美国道指上涨了10.98%,英国股市涨了11.01%,德国股市上涨了16.78%,法国股市微跌2.23%。
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分别是,希腊下跌34.24%,西班牙下跌17.20%,上证综指下跌13.49%,阿联酋迪拜跌9.56%,意大利跌9.16%,约旦跌6.13%,越南跌4.45%。
“在北京买房?不如移民吧!”
中国社科院《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目前约有3500万海外华人,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最大移民输出国,流失精英也居世界之首。
美国国务院最新公布资料显示,2009年和2010年投资移民中七成以上来自中国。
发展战略:依托全球化基础上的外需依赖性增长
改革战略:核心是压低生产要素、提升国际竞争力。
人民币汇率的步步攀升,成为部分出口商的噩梦。据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级商务参赞苏晶表示,中国出口商的利润率大部分仅有2%到5%,汇率上升一点就有可能吃掉大部分利润。
2010年进口总额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却有所减少。全年进出口总额297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
1980到2010年,人口红利
10到30年,抚养率上升,出现人口负债。
“沸腾的楼市泡沫”
2000到2009,商品房销售量大于住宅销售量(逐步扩大,由约0.2增长至约0.6个百分点)
房产特征:非公性,泡沫性
中国经济寓言(成人版):两人流落荒岛多日,饥饿难耐,一人决定切小弟弟充饥。正欲切,另一人喊:“停!”眼中充满智慧地说:“搓大了再切,那样肉多!”——解读:政府每次感觉缺钱的时候,就会把地产和股票先玩儿命地搓大,然后再以治理通胀的名义切下,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从金融危机、迪拜危机到爱尔兰危机
爱尔兰的危机本质上是房地产危机:1995到2007年,爱尔兰房价平均上涨了3到4倍,房价收入比从4增长到10,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从5%提高到10%。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房地产市场骤然萎缩,爱尔兰政府不得不耗巨资救助本国银行,致使财政赤字猛增到占国内 生产总值的32%,从而陷入主权债务危机。
欧债危机隐忧再起:
10年期国债收益率 8.28%
10月存贷款比率 160%
10月借款数额 1300亿欧元
二套房贷限制:从限贷到限购:大网不断收紧
政治化后的严厉的楼市调控:
政治周期决定政府的经济路线、政府与市场的博弈决定资金流动、资金流动决定市场波动
中国经济进入到十字路口:人口红利、出口红利以及楼市红利三大动力正在消失或消退。
三大动力降温:增长的黄昏
三、中国:发展的转型成为必然!
思路一: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2010年又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将构成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给新兴战略产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年10月10日)
新兴产业的含义:战略性新兴产业,又称为新兴产业,主要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门类。
中国政府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中国政府新兴产业规划部署:中国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根据《决定》确定的目标,到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思路二:区域发展带动增长
区域规划:天山北坡地区,呼包鄂地区,哈长地,环渤海地区,京陇海地区,关中地区,中原地区,江淮地区,长三角地区,长江中游地区,成渝地区,滇中地区,海峡两岸地区,北部湾地区,珠三角地区。
部分区域经济中心定位
海西经济区:和台湾经贸合作的重镇
京津冀地区:重点是建设天津北方金融中心
成渝经济区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经济中心
海南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岛
广西北部湾:东盟贸易的桥头堡,人民币区域化的试验田
皖江城市带: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转移
新疆和西藏: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的考虑,国家以输血为主,基建和旅游是发展重点
关中经济区:能源化工基地,机械电工设备制造基地,中西部交通枢纽
长株潭城市群: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
思路三:分配进而消费拉动增长
十二五:“包容性增长”
收入分配:收入倍增计划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根本出路:城市化基础上的内需增长。
“全球化——外需增长模式”
“城市化——内需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木桶中最短的板”(内需?城市化??)
中国城市化潜力大,进入人均GDP4000美元时代消费结构升级依然强劲。(世界平均水平50%)
中国服务业的滞后:据统计,2008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1%,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95%(2006年),也低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53.41%(2007年)和下中等收入经济体46.05%(2007年)
城市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09年,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为城市家庭的38%和51%。如果除住房支出,农村家庭在主要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人均消费是城市家庭的50%以下。
城乡收入差距:1978年,城乡人均年收入相差2.6倍,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达3.315.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
拯救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道路:2003到2008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4万亿元,其中85%是城市投资,总额超过54万亿元,同期城市人口约增加了一亿人,即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五十万元投资额。
未来若增加4.5亿城市人口,粗略估计需要增加225万亿元投资,这相当于每年都是09年,可释放的需求空间巨大,大概可保持经济年增长9%
经济转型对经济增长的抑制面:成本提高,降低投资回报率,抑制投资;收入再分配,令总体物价水平上升;政府官员政绩观有所改变,从注重速度的注重质量,影响扩张。
推升面:要素价格改革推动技术改造投资;投资加速:中西部投资、三四线城市投资、消费性投资加速;收入提高,消费条件改善有助于消费提高等。
“中国有潜力成为世界经济黑夜中的一座灯塔,冬天里的一把火。”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可望超美。”(漫画讽刺:小猫照镜照出狮子样,老子已经天下第一)
四、中国面临的挑战:通胀压力与经济活力衰减
“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政府成本、垄断成本、腐败成本、犯错成本。
世上最可怜的民企——尹明善:“如果我们和国企斗,输的一定是我们,因为国企后面还有国有银行、国资委和政府的强力支持,如果我们硬要跟它斗的话确实是鸡蛋碰石头。”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三个劝告:不可让政府不高兴,不可让银行不高兴,不可让国企不高兴。“民企的出路是到国外去,国内就交给国企。”
五、2012年目标:在软着陆中推进转型,在转型中巩固软着陆
2012:世界大选年加剧不确定性
路透社周四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速将跌至十年来最低水平,为亚洲经济的全面放缓定调。不过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该地区几乎不存在严重衰退的风险。经济增长的放缓应该是温和的,一旦情况恶化,亚洲决策者还有增加政府支出或降息的政策空间。虽然中国2012年GDP增速可能破9%,但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均认为不会破8%。
韩国国际金融中心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韩国国内外金融机构预测中国明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多数认为明年总增长率为8%左右。韩国国际经融中心研究院分析称:“明年中国第一季度增长跌落8%的可能性很大”。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恢复往年水平并不容易”。
比较确定的情况,从外部经济看,主权债务危机持续的时间可能比08年的次贷危机更长。未来,外需将继续收缩。
亮点:
1、民间投资增长
2、中西部投资增长
3、制造业增长回升
4、城市房投资增长
5、中国出口结构更趋多元
不确定乐观因素:五年计划之第二第三年投资与增长飞快
“政策转向将是必然。”
主张:在软着陆中推进转型
结论:世界经济前景悲观,中国挑战很大,前景很好。需以转型保证软着陆。“凯恩斯之后,中国需要邓小平!”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