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谁对东莞兴建中陶博物馆再三责难?

谁对东莞兴建中陶博物馆再三责难?

2006-08-25 来源:陶瓷周刊 责任编辑:海逸 阅读:2101
200
                                         ———公共事业的合法性———  

  “情融于理,理融于法”。在当今的法治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我国法制精神所在,依法办事是每个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依据。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都是经国家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合法组织,两大协会都各自拥有数以万计的会员,其合法性和权威性不容质疑。协会依法行使管理行业职权,从法理上说,根本就不存在特权不特权的问题。   

  两大协会出于对行业负责,为行业办实事的考虑,依法筹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并成立筹备组。筹备组成员有孙向远、丁卫东、黄建平、缪斌、张永农、陈复澄、夏高生、黄建华、陈丁荣、周锦连、边程、蔡宪昌、王锡波、张绍光、罗明照、刘爱林、刘孟涵。 陶业中人素知张永农、边程、刘爱林等陶瓷先生率直的秉性,对陶业不平之事仗义执言,不平则鸣。但到记者发稿时止,记者尚未听闻他们发表“不平则鸣”之举。   

      基于中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及“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敬畏,基于对协会领导的信赖,基于对先知先觉、仗义执言的“陶瓷先生”们的敬佩,基于陶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感动,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落户东莞是合法的、正确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性的决定。   

                                         ———博物馆的公益性———  

  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确需要动用庞大的公共资源。令记者不解的是,既然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是陶业公益事业,动用庞大的公共资源又有何不妥?为什么说“动用或利用公共资源要特别小心”?君不闻“资源要流通或利用才能产生价值吗”?抢占先机利用资源,远比独占资源意义要大得多。   

   如果说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陶瓷历史文化积淀不怎么深厚的东莞”,令某些“佛山人”或“石湾人”忿忿不平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来几个关联的“假设”。   

  如果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不牵头搭建对深远文化交流的平台,如果唯美不站起来积极响应———出钱出力支持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那么闲置的或没有被挖掘利用的公共资源不知何时才能产生应有的价值。   

  如果说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是中国陶业的公共事业,那么它的选址和建设就不排除景德镇、德化、唐山、夹江、晋江、淄博、法库、建平等地的竞争。对于泛佛山陶瓷而言,博物馆落户东莞,佛山陶瓷尚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博物馆选地他处,佛山陶瓷似乎只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的份了。   

  从狭义的“陶瓷经济”利益考虑,“主流媒体”的再三责难,如果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唯美集团顶不住日益高涨的舆论压力而选址文化底蕴深厚的其他陶瓷产区,试问“主流媒体”是否还有“合理”的说法?是否愧对佛山陶瓷?有何脸面行走在泛佛山陶瓷间?   

  如果诚如“主流媒体”所说,“博物馆大潮将起———引发新一轮博物馆大战,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国陶瓷艺术博物馆、华夏陶瓷博物馆等等充满噱头的名称将散落在全国各地”,那不正好说明中国陶瓷历史文化不断地被整理好、保护好,并将其历史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有何不好?!请别忘记“发展才是硬道理”。   

  对于事物而言,不了解它的过去,也就不会理解它的现在,更不会预见它的未来。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对此,作为行业媒体,我们是否应该多些理性的探讨,少做些感性的造作。   

  “上下同欲者胜”,只有价值取向的统一,行动的统一,执行的统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共同的陶瓷事业。正是基于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服务陶业的根本目的所在,运作的合法性,历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了将我们共同的陶瓷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我们完全有理由挺胸昂首、理直气壮地疾呼———将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进行到底!   

      曾几何时,我国改革开放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辩论中拉开了序幕。改革开放一路走来,所取得的成就世人有目共睹,同时也验证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真言犹在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国家政策尚需检验和探索,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当然更加需要探索与总结,其最终目的是促进陶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建设正是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本着对行业和会员负责的态度,站在行业发展的高度,作出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历史性的决定。   

                                           ———共业共荣的目的性———  

  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建设之所以引起陶业“主流媒体”再三质疑与责难,无非就是博物馆为什么建在广东东莞,而非建在中国建陶最大的生产基地———佛山,“主流媒体”认为“东莞的陶瓷文化底蕴并不深厚,不适宜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因此,“主流媒体”与某些人以情感替代理性,以“血统正位”及“门当户对”想当然地质疑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东莞的合理性。   

  不错,从情感上说,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似乎是应该建在佛山的理由更充分,陶瓷氛围也更好。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忘记,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根本目的是专门从事建筑陶瓷行业文物标本及资料的整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以达到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将陶瓷历史文化遗产及陶瓷产业发扬光大。从传承意义上讲,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只有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挖掘、收集、整理、保护、研究、展示及发扬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效益远比经济效益重要。公共文化事业无疆界,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何处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达成根本的目的。试问没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和胆魄,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与行业共繁荣之心的企业及企业家谁愿意一力承担这个沉甸甸的历史文化遗产重担?由是观之,我们还有质疑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建在东莞的必要吗?   

                                                 ———产业升级的紧迫性———  

  随着陶瓷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加上原材料、陶瓷色釉料、能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飙升及市场全球化因素的影响,行业运营不容乐观,企业利润直线下滑,自顾不暇,谁能顾及中国建筑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流失。此时建设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来承担陶瓷历史文化的整理、研究、保护、展示、传承等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捷。   

  正是基于陶瓷历史文化遗产流失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牵头为陶业搭建一个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交流的平台,唯美陶瓷出钱出力促进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早日建成与启用,无论其动机如何,支持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义举都是令人敬佩的。不料却遭到陶业“主流媒体”强烈的质疑———“博物馆建设者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已经和投资者借文化行销企业自身品牌的动因产生了必然的冲突”,并建议将建设中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放一放。如果仅仅因为怀疑就进行全盘否定,如此“主流”不主也罢。   

  我们且看看6月8日开馆的“唯美陶瓷博物馆”,顾名思义,这不过是企业营销手段和自家历史产品展示。可实际情况是,该博物馆不光有唯美历史陈列室、唯美陶瓷馆,尚辟出大块馆地设有中国古代建筑陶瓷展厅、陈复澄艺术馆、装饰陶瓷馆等,作为一家全权投资博物馆的企业,尚能够超越单个利益主体以一己之力竭力做到兼顾行业发展历史,你又何来担心全国行业组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不能“全面展出中国历代建筑陶瓷风采”?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陶业发展面临产品同质化困局,同时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因此,技术创新和提升品牌文化附加值无疑是最有效的解决手段。而梳理陶业历史文化脉络则需要行业有识之士的通力协作与共同努力,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应运而生,正是为行业提供一个深厚历史文化交流平台,让陶瓷文化开枝散叶,提升行业竞争力。   

  建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的根本目的是整理、研究、保护、展示,只要建设中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是合法、合理的,符合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利益,达成利国利民之目的就功德圆满,不知所谓的“博物馆建设者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已经和投资者借文化行销企业自身品牌的动因产生了必然的冲突”从何谈起。既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又能达成博物馆收集、整理、保护之目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有什么理由去“玩文字游戏”来佐证自己的实力———模糊概念,混淆视听,拖传承陶瓷历史文化及繁荣公共文化事业的后腿。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