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由中海地产主办,南方日报佛山办事处、华夏陶瓷网联合主办的“2011首届家居空间陶艺沙龙”7月9日下午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海·万锦东苑举行。本次沙龙,佛山的陶艺家、经纪人、评论工作者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系统地阐述、探讨“新公仔”理论。
现代陶艺:进入主流需要消费者认可
佛山是“南国陶都”,“佛山陶瓷”行销天下。“石湾公仔”是孕育“佛山陶瓷”的母体。今天的“石湾公仔”早已挣脱了“民间工艺品”的历史羁绊,进入了艺术的殿堂,一些陶艺大师的作品正受到收藏界的热捧。
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石湾公仔”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注入了许多新的时代的内涵。“新公仔”与传统“石湾公仔”既有关联,但又超越传统。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更具有时代气息,紧跟世界潮流。同时,在建筑陶瓷领域,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引进,以及画家、雕刻家、书法家、摄影家等的介入,诞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瓷艺画(陶瓷壁画)。
但是,无论是“新公仔”还是“瓷艺画”,这样一些现代陶艺作品要进入市场、进入家庭也非易事。首先面临着渠道建设的问题。现代陶艺要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进入寻常人家需要打造宣传、推广的平台。2011首届家居空间陶艺沙龙就是希望为陶艺家们打造一个能与市场、消费者以及同行亲密接触的平台。现代陶艺在佛山要进入主流视野,需要评论者、经纪人的引导以及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认可。只有消费者才是将现代陶艺推上历史大舞台的主导力量。否则,当下的去边缘化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出席这次沙龙的嘉宾有佛山市禅城区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专委会秘书长、魏华,佛山室内设计师协会会长、知名设计师温少安,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杨英才,蒙娜丽莎瓷艺馆艺术总监、画家陈捷,高级摄影师张裕民,佛山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陶瓷行业资深评论人刘小明等。
“新公仔”: 新派武侠小说
魏华是最早将大雕塑技法融入石湾公仔题材中,并提出“新公仔”概念的陶艺家。198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魏华,在佛山陶艺界沉浸多年后,本世纪初开始尝试创作了一系列头大身小、诙谐幽默、表达当代人情感的“新公仔”形象。2004年创作完成广东石湾陶艺博物馆壁画《公仔墙》。2005年其创作的第七届亚洲艺术永久纪念雕塑《亚洲艺术之门》落成于亚洲艺术公园,现已成为佛山的城市名片。当天的沙龙上,魏华结合自己大胆介入公共艺术领域的创作实践谈了自己对“新公仔”的看法。
佛山建筑陶瓷行业资深策划人谭浩深,今年初带着做陶瓷行业“华谊兄弟”的梦想转战陶艺界,任“大明古韵”执行董事。谭浩深参与运作的“东方印象馆”沿用经纪人的做法,签约了石湾新公仔代表人物封伟民、潘超安等。在沙龙上谭浩深作了题为《以“三新”打造石湾陶塑的竞争力》的演讲。其中的“三新”就是公仔、新官窑、新壁画。他举例说,传统石湾陶艺与新公仔之区别有如旧式武侠小说与新派武侠小说。并认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柏林是石湾新陶艺的教主。他大胆突破,开拓通俗题材,走出一条以民间风情为题材的新路向,打破了石湾一惯以仙、家、道、佛、为主的创作格调,从而成为在塑造工艺上,潘柏林大胆尝试用真布泥代替手工塑服饰的新工艺,衣纹真切,真实感强。 而石湾新公仔的新秀潘超安作品运用中国画人物创作理念与西方人体雕塑结合并融入现代卡通画的元素,使作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及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
釉陶:“新公仔”之新发现
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杨英才1993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分配到石湾,至今已在这里坚持了20年。杨英才近年来坚持在石湾陶艺的基础上加入设计元素,做成能进入家居空间的陈设艺术品。因为他认为,只有走贴近家居设计的路,石湾陶艺才能实现产业化,才能真正做大。杨英才当天的演讲题目是《陶瓷新观念的本土实现》。令人惊喜的是,杨英才在演讲中还首次提到了“釉陶”的概念。“釉陶即釉比胎厚的陶瓷艺术”,这是杨英才的新的陶艺观念。釉陶以设计思维为导向,扩大釉彩比重,超强减弱泥坯重量,充分挖掘出釉彩在家装空间装饰中的作用。
他说,要做到“釉比胎厚”,关键是轻质陶泥材料的发现和应用。而他发现的轻质陶泥材料塑性特强,可塑造1毫米的胚体。在座的陶艺家们纷纷表示,“釉陶”技术如能探索成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现代陶艺的面貌。未来陶艺作品作为家装饰品的风格将更加轻盈、明快,也极大地迎合了当今人们低碳消费的时尚。
■相关新闻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