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辊棒外周结构的改进
2005-12-30
来源:陶城报
责任编辑:NO·023
阅读:2366
我们知道,施釉后的陶瓷坯体在连续烧成过程中,其表面的釉料因与陶瓷辊棒接触而部分被粘附在棒表面而堆积隆起,致使坯体输送轨道不平稳,造成振动,阻碍辊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随时除去棒表面釉堆积层。为了除去釉堆积层,首先要停止连续烧成工序,使辊道窑内温度降至600℃,将棒取出,用研磨机等工具打磨,逐根除去釉层,再装入窑内使用。采取这样除釉作业,需反复进行,既费力又费时,而且多次取出的辊棒因窑内外温度变化而受到热冲击损害,易导致断裂,同时打磨釉堆积层时常损伤外表面,造成应力和热应力集中,加速辊棒疲劳破坏,频繁更换。从而增大生产成本。如何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海外发明的陶瓷辊棒生产新工艺值得借鉴。现简介如下:
一、技术要点
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改进辊棒的外部结构。生产辊棒时,在棒外周形成能蓄积釉料的各种形状的洼槽纹,避免釉料的堆积。
二、图例说明
图1是以一定间距形成若干环状槽的辊棒即环状辊棒。图2是外周纵向连续延伸形成螺旋槽的辊棒即螺旋辊棒。图3是在外周纵向相对本行于轴线延伸形成直线槽的辊棒,即线槽辊棒。图4是在外周形成环状槽与直线槽组合的辊棒即环状加直线槽辊棒。图5是在外周形成螺旋与直线槽组合的辊棒即螺旋加直线槽辊棒。除上述形状槽纹外,还可加工成各种波纹槽,洼槽断面形状也可为矩形、圆形等。为了防止上述各例的辊棒因热应力集中而出现断损,在棒内周面,与外周凸部相对的位置设置凹部或在外周面凹部相对的位置设置凸部。辊棒采用莫来石或氧化铝材料生产,其尺寸在500-3000mm范围内。
三、应用效果
由于由此构成的辊棒外周形成各种洼槽纹,在烧结带釉的陶瓷坯体时能有效蓄积釉料附着物,大幅延长辊棒使用时间,减少清除釉堆积层的操作次数,节省人力和时间,同时使用时间延长减轻辊棒因频繁取出而受到的热受冲击损害和打磨对其外表的损害,抑制应力集中引起的疲劳破坏,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周忠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