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文/花放 摄影/史云峰
对于文人米久来说,生命最大的奇迹便是平衡,由于平衡,产生了一切。所以,他的生活乐趣也在于协调平衡,这种协调表现在工作中、生活里。但任何事情到了极点,物极必反。所以“对抗”出现了,并且成了一种乐趣;冲突出现了,并且成了亮点—他的房子也由此呈现出了“协调并冲突”的风貌。
作为一个文化人,米久身上带着文人的讲究劲,该循规蹈矩的地方一定要循规蹈矩,该有创新的地方一定要创新。他的房子里有着一个现代文人的狂放不羁,有着表现主人“高级趣味”的摆设,但这所有的形式与情调都建构在实用的基础上。米久强调说“家是用来住的,套用欧阳应霁的一句话叫‘生活中有很多选择可以让自己快乐’。怎样在比较小的户型中创造出大空间,满足各种生活需求,实现生活梦想才是我考虑的重点。”
能惬意地看书、欣赏电影、听音乐,能喝茶、聊天,能观景、发呆、看日落西山,还要能伏案笔耕,记录人生感悟……这就是米久对于房子的要求。
开放的隐秘地
“要在小空间里安排众多功能区,同时还不能显得狭窄、局促。各个区域之间必然要进行空间的共享。共享空间既要通透、连贯,又要有适当的视觉遮挡,但却不能有硬性的隔断。”因此,米久认为,“处理”掉卧室原有的隔墙是必然的选择,转而用卷帘和通透的组合电视架进行卧室和起居室的空间划分、用滑轨垂帘营造夜间卧室区域的安定感和私密性、用一块冰碎玻璃配白纱进行侧面隔断,这些举动不仅使整个空间有开阔感,还保全了朝北观景大窗整体连贯的通透感。
奢侈的边角
原来的门厅有很多边角让人无法利用。于是,米久将原储物间的门后移,并打掉原冰箱位置的隔墙,安置了一把汉阳椅,让这个并不大的空间里有了一种奢侈的享受—坐着穿鞋。
崭新风貌的旧物
由于紧邻户门,卫生间便成了这套居室的形象工程,墙面两侧镶嵌了原色烤漆玻璃,将中间剩余墙体砌成一道钴蓝色玻璃砖墙,卫生间的门和门套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而成。这种现代风格正好与厨房的风格相得益彰,同时也化解了卫生间墙面原有的压抑感,冲突与协调共融的理论得到了实践。
卫生间与书房的转角处是雕花门扇做成的活动隔断,门板来自福建民居,有上百年的历史。藏在门扇后边的是一个整体壁柜,这样,80平米的空间中,不仅有可变化的玄关,还有一个独立的衣帽间。
“酸性”的实用
生命中,酸性与碱性的平衡很重要,体现在居室里,这也许就成了一种酸性情调与碱性实用相互调和的原理。
卷轴式挂帘、滑轨式垂帘与书架、书桌,将居室中心位置包围成一个方形的空间,宽大的L型组合沙发及实木窗台便成了会客区—在被延伸的空间里,即使招待八九个朋友都不成问题。窗台下的地板并未铺到头,而是留了一长溜的槽,槽内铺装水蓝色软性灯管,盖上一层磨砂玻璃,再铺上白色卵石,晚上灯光一开,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地面铺设的是软木地板,这种只产于西班牙、每年限量生产的地板脚感非常舒适,铺装方便,很容易打理,这一切与书架中的那一片红色进行着视觉上的辩论,只是这场辩论虽激烈但并没有短兵相接,视觉上的矛盾化解成彼此的呼应—这一功劳很大程度上来自深胡桃木色的中式书桌,它协调了空间中的众多元素,加上有着通透靠背的汉阳椅与银丝卷轴挂帘带来的升降变化—米久坦承,自己的品位与乐趣都隐藏在这许多协调的冲突中。
“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会令人想一本书中的那句话,‘我站在十七楼的昏黄之中,望向西山,日头已经疲倦,斜倚在山边’……”米久无意间说的这句话,暴露了他对于生活中那些诗情画意的向往,也暴露了米久作为一个文人的“酸性”—只是,这些酸性已经被他极富技巧地,融合在实用的碱性中了。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