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0年,外销市场呈现出快速复苏的迹象,不少企业的定单量已经超出了产能,进入三月份以来,不少企业面临着生产工人短缺的压力。我们多数人很难对今年的市场状况做出准确评价,尤其是国内市场,房地产行业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对配套的关联性产业的影响是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所以,我们干脆就不用去想太多,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上来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告诉我,最近经常是一大早就被经销商从床上骂起来,工厂供不出货,很多经销商连店面的样品都出不齐。他开玩笑说,经销商骂了我们,我们就去骂老板,但老板绝对不敢去骂工人,因为怕他们跑了。
外销市场的复苏除了似乎让一些企业有了“春暖花开”的感觉,但事实上的局面并不简单。前几天在接待美国客户时,他告诉我们,在美国多数卫生陶瓷企业已经停产了。另外得到的消息,美标位于英国的工厂也可能在今年内关闭。很显然,国外市场面临本土制造的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定单继续流向中国,但并非说明国际市场已经完全复苏。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朋友讲,中国出口的马桶离岸价为25美圆,而在英国的市场价约为600英镑,如此悬殊的价格空间,也难怪国外客户要从中国进口。
然而,陶瓷行业是“虚惊一场”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好日子了吗?2010年以来,多数卫生陶瓷企业不再是为了缺少定单而担忧,而是为招不到工人而苦恼。乍看上去,似乎一下子回到了昨天的好时光,但事实却并非想得那么乐观。
曾有人以富士康为例,来说明其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借用了国际化发展这条路,这也是不少代工厂以此为生产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在一份材料的数据对比中,富士康无论是从年产值,还是从雇员数量,远远都要超过海尔、联想,于是有人断言:做什么品牌,还不是瞎折腾,看看人家富士康?
进入2010年以来,富士康“十一连跳事件”再一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指责不断于耳。当然,有人说做企业又不是办慈善福利事业,与道德无关。但就在全世界都在追求“低碳经济”的时候,“血汗经济”不是更应该值得人们反思吗?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在台湾原本是家中小公司,其创办人郭台铭的英明决断,在1988年进入大陆,依靠大陆低廉的劳动力及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然而,即使是全球最大,富士康仍摆脱了处于产业链末端,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生存模式,在早几年就已经寻求转型,并创办了电子产品流通企业赛博数码广场。很显然,富士康恰恰证明了“血汗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但难以摆脱道德的审判,更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应该说富士康对多数中小企业而言是教材而非榜样。
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下一个结论,眼下工厂定单多,并非一定意味着全球经济的复苏,而是我们仍然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竞争;工人难找并不是中国的劳动力减少了,而是很多企业仍然只能提供微薄的工资待遇和恶劣的福利。我们可以看看周围,一面是一工难求,另一方面是成百数千人争一个公务员的名额,背后透漏出来的不是因为员工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吗?
企业大只能代表规模,如同西亚石油国,靠地下的石油就能产生很多大型企业,但世界上没有人会认为西亚的科技发达,企业管理手段先进。在中国,山西煤老板一度成为“暴发户”的代名词,一是有钱,二是粗俗,没有多少人尊重他们,因为他们的发达只是因为“资源”。如果来说的话,如果今天我们的企业仍“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为企业发展的一条理由的话,就只能用可耻来形容了。
最近希腊爆发的工人罢工事件一直充斥于新闻中间,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遇到了财政危机,政府需要通过降低福利来度过难关。在中国,我们似乎正面临着下一个发展的大机遇,我们可以容忍收入只相当于日本、美国的几十分之一,却要承担和美国、日本一样高的房价。但我们仍然以本分的心态来接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定单,让人费解的是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工厂为了接非洲、南美的普通商品的定单而争得头破血流,价格能压到极限。你说我们的产品利润怎么能高,工人哪有创新的机会和心情呢?
请我们的企业家们尊重现在大好的局面,科学审慎地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积极调整企业的发展模式,寻找到能适应未来的发展之路。
后记:
最近优衣库在上海最繁华地段创开了旗舰店,这是目前优衣库开张全球最大门店,开张前店外有近千人排队,这让日本媒体大跌眼镜,而更夸张的是,优衣库公司表示,计划在未来10年内在中国扩大到1千家门店,销售额达到1万亿日圆,相当于750亿人民币。
但我们国人注意到没有,日本企业产品,诸如优衣库及无印良品等,在中国市场卖的都比日本本土都贵。优衣库在中国出售的价格虽然和日本本土价格差的不多,但这些产品均来自中国本土上制造的,去掉了贸易和运输上的成本,就是和日本价格一样,也属于相当高了。而无印良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其中国制造产品比日本本土要贵50%,而日本制造要比日本贵100%,可见日本厂商宰中国顾客确实不商量,而我们的同胞完全盲目热衷所谓日本货,优衣库产品几乎100%中国制造.
了解优衣库产品的中国人都清晰了解到,优衣库绝对和中国鹅牌及三枪质量和质感都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们的中国品牌,但我们又是如何保护中国的品牌的?从优衣库将在10年内在中国开1千家门店势头,就知道我们中国品牌未来的出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