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佛山陶瓷企业外迁 低端消失高端勃发

佛山陶瓷企业外迁 低端消失高端勃发

2008-11-01 来源:中国陶瓷网 责任编辑:SAM 阅读:2199
0 200

      核心提示

近年来,陶瓷企业纷纷外迁,人们一边享受着日益转好的空气环境,一边又担心禅城这个以陶瓷产业为重要工业支柱的区域,会出现产业“空心化”。是不是迁走了大批陶企,经济发展就会没了左膀断了右臂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经历一番“腾笼换鸟”,过去低端陶企对土地的低质开发,正转变为商场、酒店等对土地价值的充分挖掘,而留下来的陶企也正在向高端发展。

腾笼篇

低端消失 高端勃发

陶瓷产业整治优化提升,规模小、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首当其冲。按照整治计划,禅城区辖区内90家陶瓷生产企业必须在今年底前依法完成关闭、迁移和转产。而处于高端陶瓷制造环节的企业,却以其对环境的保护、产品的高附加值等因素,在陶瓷制造行业中更加凸显其地位。目前,南庄镇正在推进生态型精品陶瓷生产线项目,工艺陶瓷、特种陶瓷等被列为禅城区陶瓷制造的未来方向。

与此同时,陶瓷服务业也“涨”势喜人。“瓷海国际”于7月开业,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也于10月正式运营,吸引了众多陶瓷企业在此设立销售机构或者企业总部,陶瓷交易行业以新的业态崛起,陶瓷企业家们日益意识到,把企业总部、营销终端放在南庄是多么重要。到目前为止,仅仅南庄镇今年就新引进陶瓷企业总部及各类陶瓷销售中心300多家。

低端陆续“消失”,高端渐渐勃发,禅城的陶瓷产业链条正发生着此消彼涨的变革。

南庄为核 全国布点

多年前,禅城的陶瓷企业家们便开始在省内其他城市甚至外省设厂而在陶瓷产业整治中,禅城陶瓷行业更加速了其在全国的布局。

据经贸部门统计,在省内的清远、肇庆、河源、四会,以及四川、山东、湖南、江西等省,禅城区内陶瓷企业投资购置了32000多亩陶瓷生产用地,规划投资总额75亿元,生产线250多条,新形成年产约20亿平方米的生产规模。禅城区代区长黄喜忠分析认为,虽然禅城区众多陶瓷企业外迁,但大多分布与南庄镇相距100公里的范围内,这是禅城陶瓷产业优化提升的优势。

如此一来,佛山尤其是南庄镇便宛如一颗“陶核”,在一定的资源流动半径内,聚集着一批陶瓷生产企业。而这正是南庄乃至佛山的优势——建立网络、服务遍及全球的现代陶瓷服务业中心,佛山离“国际陶都”的目标将更加接近。

也正是看到这种优势,南庄正在发力。目前,该镇正加快陶瓷会展、商贸物流、技术研发、总部基地、信息学术、装备制造等六大世界级平台建设,力图打造辐射全球的陶都中心。

换鸟篇

旧厂房变身创意发源地

生产设备搬走了,工人们遣散了,这似乎有点悲伤的味道。但是,改造后的旧厂房里接二连三的陶瓷文化创意活动,却让这种悲伤渐渐散去。去年夏天,在佛山日用陶瓷三厂原址,以全新面貌出现的佛山陶瓷[FsTaoCi.Com]创意产业园给了这座废弃的陶瓷厂新的生命。自此,这里进驻了国内外的陶艺大师,旧的生产车间粉刷之后成为展厅,展出着国内外陶艺大师的作品,激荡着业界的陶瓷创意。

位于南风古灶陶文化旅游区附近的钻石瓷砖公司关停后,其厂房物业将用于发展陶瓷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位于石湾镇街道番村的金永隆陶瓷公司关闭后,番村对其厂房进行改造,一座物流仓储中心将让这里再度活跃。毫无疑问,这些旧厂房并非负担,而是资产,将重新为社会创造财富。

腾出土地整合发展三产

陶瓷企业整治后,除厂房外,还会留下大量土地。在土地资源稀缺的佛山,这些土地为经济的强劲发展埋下伏笔。在告别了低端陶瓷产业之后,如何让这些土地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呢?

目前,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都在佛山蓬勃发展,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因为广佛地区强大的经济支撑,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这无疑是那些“新生”土地的机遇。

罗南村曾经以陶瓷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而在这次陶瓷产业调整中,该村关闭、搬迁村内陶瓷厂,整合腾出的土地资源,引入的海盛东方汇都城项目将建成珠三角最大的、建材、装饰、家居材料销售中心,还将配套五星级酒店等设施。此外,该村还在吉利河北岸规划建设大型商住区项目,而该项目所在地原先同样是连片的陶瓷企业。

整合腾出土地发展第三产业,罗南村可以说是一个缩影。而这样由二产向三产,由陶瓷生产到商贸市场的转变,在禅城镇街正如火如荼进行。

【新闻链接】

禅城陶瓷行业优化提升进度

禅城区纳入专项整治范围的115家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其中90家在关闭、搬迁之列,另外25家则属于改造提升类。去年其中35家已完成关闭、搬迁,今年10月9日前又正式关闭、搬迁了36家(其中有两家属于“改造提升”类),生产线减少了100条。余下21家须关闭、搬迁的企业,目前已签订承诺书,将于今年年底前关闭、搬迁。

相关新闻

禅城启动“陶瓷清洁生产”科技专项

投入过亿元有望攻克陶瓷清洁生产共性难题

本报讯 记者张晓莺 特约记者王鹰 通讯员潘珊珊报道:“广东省产业共性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陶瓷清洁生产产业共性技术”昨日正式启动。该项目预计投入过亿元,目前已获得省1000万元科技经费支持。

有关专家介绍说,该项目可望发挥清洁生产产学研创新联盟的作用,依靠科技创新,侧重研究陶瓷生产的节能减排,攻克制约陶瓷产业升级的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并进而降低陶瓷生产的能源成本。该项目完成后,预期可节约烧成与干燥热能2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渣利用率95%以上,废气和粉尘的排放符合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

禅城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指出,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陶瓷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宝贵经验,并将培育发展壮大一批环保技术服务企业,为佛山乃至中国传统陶瓷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