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Ceramic tiles——Determination of modulus Of rupture and breaking strength
GB/T 3810.4-1999 idt ISO 10545-4: 1994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类型陶瓷砖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检验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因所有标准都将被修订,故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ICET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GB/T6031—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neqISO48: 1994)
3 定义
本标准应用以下定义: 破坏荷载:从压力表上读出的使试样破坏的力,单位N。 破坏强度:破坏荷载乘以(两支撑棒之间的跨距)/(试样宽度),单位N。 断裂模数:破坏强度除以沿破坏断面最小厚度的平方,单位N/mm2.。 4 原理 以适当的速率,向砖的适当表面中心部位加力,测定其破坏荷载、破坏强度和断裂模数
5 仪器 能在(1105)℃ 下工作的烘箱。能取得相同测试结果的微波、红外线或其他干燥系统都可适用。 精确到2..0%的压力表。 金属制的两根圆柱形支撑棒,与试样接触部分用硬度为(505)IRHD的橡胶包裹,橡胶的硬度按 GB/T6031测定,一根棒能稍微摆动(见图1),另一根棒能绕其轴稍作旋(相应尺寸见表1) 一根与支撑棒直径相同且用同样橡胶包裹的圆柱形中心棒,用来传递荷载F,此棒也可稍作摆动(见图1),(相应尺寸见表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01批准 2000—01—01实施
GB/T 3810.4—1999
表一 棒的直径、橡胶厚度和长度 (见图二)
砖的尺寸
棒的直径(d)
橡胶厚度(t)
砖伸出支撑棒外的长度(L)
≥95 20 5±1 10 <95但≥48 10 2.5±0.5 5
<48但≥18
5
1±0.2
2
6 试样 6.1 应用整砖检验,但是对超大的砖(即边长大于300mm的砖)和一些非矩形的砖,必须进行切割,切割成可能最大尺寸的矩形试样,以便安放在仪器上检验。其中心应于原来砖的中心一致。在有疑问时,用整砖比切割过的砖测得的结果准确。
6.2 每种样品的最小试样数量按表2规定
表二 最小试样的数量
砖的尺寸mm
最少试样数量
≥48
7
<48但≥18
10
7 步骤
7.1 用硬刷刷去试样背面松散的粘结颗粒。将试样放入(1105)℃的烘箱(5.1)中于燥至恒重,即间隔断24h的连续两次称量的差值不大于0.1%。然后将试样放在密闭的烘箱或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干燥器中放有硅胶或其他合适的干燥剂,但不可放入酸性干燥剂。需在试样达室温至少3h才能进行试验。
7.2 将试样置于支撑棒(5.3)上,使釉面或正面朝上,试样伸出每根支撑棒外的长度为L(表1和图2)。
7.3 对于两面相同的砖,例如无釉马赛克,以哪面在上都可以。对于挤压成型的砖,应将其背肋垂直于支撑棒放置,对所有其他矩形砖,应以其长边垂直于支撑棒放置。
7.4 对凸纹浮雕的砖,在浮雕面接触的中心棒(5.4)上遭到垫一层厚度与表1相对应的橡胶层。
7.5 中心棒应与两支撑棒等距,以每秒(10.2)N/mm2的速率均匀地增加负载,每秒的实际增加率可按第8节的公式(2)计算,记录断裂荷载F。 GB/T 3810.4—1999 8 结果表示
只有在宽度与中心棒直径相等的中间部位断裂试样,其结果才能用来计算平均破坏强和平均断裂模数,计算平均值至少需5个有效的结果。
如果有效结果少于5个,应取加倍数量的砖再作第二组试验,此时至少需要10个有效结果来计算增均值。破坏强度(S)以N表示,按下式计策: (1) 式中:F-破坏荷载,N
L-支撑棒之间的跨距,mm (见图2)
B-试样的宽度,mm
断裂模数(R)以N/mm 表示,按下式计算:
式中:F-破坏荷载,N
L—支撑棒之间的跨距,mm(见图2)
B—试样的宽度,mm
H—试验后沿断裂边测得的试样断裂面的最小厚度①,mm
记录所有结果
以有效结果计算试样的平均破坏强度和平均断裂模数。 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参照本标准;
a.砖的说明,如有凸纹浮雕砖也需说明;
b.试样的数量;
c.d、t、L、I值(见图2);
d.各式样的破坏强度F;
e.平均破坏荷载;
f.各试样的破坏强度S;
g.平均破坏强度;
h.各试样的断裂模数R
I.平均断裂模数。
①断裂模数的计算是根据矩形的横断面,如断面的厚度有变化,只能得到近似的结果,浮雕凸起越浅,近似值越准确。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