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FONT face=Verdana>在没有测温设备的条件下,我们还可以凭肉眼观察火色而判定温度。这是因为高热物体辐射的光色和浓度,随着温度的高低而有相当的变化,所以,看其火色如何,就可大体上判断它的温度。这对于烧窑的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烧成温度,保证烧窑质量有很好的参考作用。根据窑内火砖呈现的火色和温度,可掌握如下的变化: <BR> 火色 温度 <BR> 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 600℃ <BR> 暗红色 700℃ <BR> 浓(暗)樱桃红色 800℃ <BR> 樱桃红色(深红) 900℃ <BR> 鲜(亮)樱桃红色 1000℃ <BR> 桔红色 1100℃ <BR> 橙黄色 1200℃ <BR> 黄白色(浅黄) 1300℃ <BR> 白色 1400℃ <BR> 辉煌白色 1500℃ <BR> 眩晃白色 1600℃ <BR> 根据以上的观察,在熟练的技术人员判断下,一般仅有20℃左右的差度。但这种看火色的情况,因技工的眼力条件,以及昼夜和室内明暗光线而有所不同(例如表示最初可能看出的红色约600℃,是在明室内观察的,若在暗室,则约500℃),这种经验观察当然不如仪器准确,然而这种方法也有其重要性,千百年来景德镇窑烧出了许许多多的陶瓷珍品,就是用这种经验判断温度的。至今还有相当的实用性。 <BR> 至于根据温度变化变换火焰性质,一般来说,烧普通瓷器时,900℃以前用氧化焰,以防煤烟积存在坯件上。900-1100℃烧强还原焰,使高价铁(Fe2O3)变成低价铁(FO),1100-1140℃用氧化焰排除还原焰时所残留的烟。1140℃以后用中性焰。 <BR> 烧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原料、燃料、窑炉设备、气候、压力等具体情况来决定。</FONT>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