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近来传统制造业的并购案例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微软收购了诺基亚,近来又有日本骊住集团收购高仪。耐人寻味的是,被收购方都是具有欧洲血统、并且布局全球的大品牌,另一方面,尽管表面看起来主要战场似乎是在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然而中国市场对决策的影响力却一直暗流浮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这一广阔市场的崛起,使得原材料、人力、销售渠道等因素的持有者在这股并购风潮中拥有了相当大的话语权。
据了解,北京时间9月26日,日本骊住集团已经同欧洲最大的浴室设施生产商德国高仪集团达成基本协议,骊住集团将斥资4000亿日元(约合24.8亿英镑)收购高仪集团87.5%股权,堪称日本对德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性收购。同时,这也是骊住集团继今年6月收购卫浴和管道设施生产商美标公司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收购举措。
分析骊住集团近年来动向及销售额构成,不难发现今年两次收购海外公司背后的目的。2010年,骊住集团借助上海世博会契机进入中国市场。在此之前,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的集团销售额中,海外事业销售额为263亿日元,其中中国为46亿日元。2010年后,其集团便计划在三年内,将中国市场从当时的46亿日元增加到500亿日元。
骊住集团作为全球建材及住宅设备行业领军者,其集团下产品组合涵盖卫生洁具、瓷砖、窗户、窗框、厨房用品、室内建材及玄关门等品类。规模强大的背后,骊住在中国市场上却未能取得堪与其整体规模相称的单品市场占有率。以卫浴洁具品类为例,其旗下品牌伊奈虽然在日本本土拥有不错的销量及口碑,在中国市场上却很难与TOTO、科勒、高仪等品牌相匹敌,其品牌倡导更是与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不相符合。纵观今年以来的两次收购,美标堪称最早运作中国市场的海外品牌,高仪不仅是龙头领域的佼佼者,更是借助中宇在中国市场上培植起相当雄厚的渠道资源。两大国际一线品牌的加入,不仅改善了骊住集团的产品——品牌结构,更是在渠道布局方面注入了强劲的力量。
资本运作激活了行业竞争的呈现方式,使得行业格局更加多样化。原本互为竞争对手的两个品牌,下一秒也极有可能成为盟友,甚至“合为一家”。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上的合纵连横,也使得“大家居”概念更加深入人心,浸入整个泛家居产业格局。单品强势品牌足保企业成一方之雄踞势力,然而整体家居却更易发挥规模优势及渠道优势。在经过复杂的兼并重组之后,各方势力“求仁得仁”,在互为资源互相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整个大气候的优化。当前泛家居市场竞争态势,正如丘吉尔当年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此外,作为高仪控股方的中宇蔡氏家族同样没有偏离出人们的目光。论者普遍认为,在此次并购之中,中宇因其具有高仪中国的全部控制权,成为了影响收购全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骊住集团收购高仪,很重要的一点也正是看中其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近年来,福建水暖卫浴企业在运作资本市场上的兴趣与投入,堪称本土卫浴品牌之冠,联姻国际品牌更是其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利器。另一方面,福建企业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与渠道力量,也成为其参与资本市场、联姻国际品牌的重要砝码。(本报评论员 申长伟)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