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在接受中国陶瓷网专访时,俊怡企业研发部经理冼盛干向记者强调了俊怡企业立足的基本点——“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话无疑道出了很多陶企的心声,不论营销造势多么宏大,都只是让消费者获得体验感的噱头,最终消费者买回家朝夕相对的,依然是瓷砖本身。
俊怡陶瓷企业自199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拥有14年的发展历程了。14年风雨历程里,俊怡企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创新和发展。以瓷片起家的俊怡企业,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如今也已涉足全抛釉、微晶石等产品领域,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冼盛干说:“我们是靠瓷片起家的,不能把根本忘掉。”
俊怡企业研发部经理 冼盛干
产品研发不能脱离市场行情
交谈中,冼盛干反复强调着一个词:市场信息。从他的叙述中,记者了解到,产品研发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闭门造车,而是充分吸收了当前市场行情而做出的针对性研发。
冼盛干所在的产品研发部,相对于市场部或营销部来说,可谓是深居简出,在企业外部看来,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部门存在,并且觉得神秘感十足,而在企业内部,产品研发部门的角色则要光鲜且重要得多,而冼盛干用两个字就将其所属部门的作用概括为:架桥。
所谓“架桥”,即架起沟通市场与生产的桥梁。冼盛干告诉记者,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搜集信息,来自“前线”的终端一线信息,比如哪些产品在如今的市场上卖得开、哪些产品已经趋于被淘汰,他们会及时地从市场部、销售部以及经销商三方获取相应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的类别、花色、设计风格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然而,事情全然不是这么简单,面对记者提出的“产品研发的最大难题是什么?”冼盛干说:“定版的时候会比较痛苦,这是因为有时从市场部、销售部、经销商三方面搜集的信息太多,挑来挑去不知道选择做哪一个,全都做也不行,为了保证库存的良性运转,我们俊怡企业的三个牌子都限定了最高的产品套数,超出这个套数就不会再继续增加。”
采访过程中,冼盛干频繁接到相关的工作电话
坚守瓷片 走产品多元化道路
全抛釉产品的品质越来越稳定,花色也越来越丰富,相比于微晶石,在价格上也有很大的优势,这些特点让全抛釉在今年的市场上大放异彩,记者了解到,许多陶瓷企业都在今年新增或扩建了全抛釉生产线,俊怡企业即是新增全抛釉生产线的其中一家。
冼盛干向记者介绍,在还没有新增全抛釉生产线之前,俊怡企业是从其他厂家购买一些产品回来丰富产品种类,而现在则已经完全自产自销,“光是上两个月我们自己投产的抛釉产品就开发了100多套,”冼盛干还透露,“下一步我们还会上微晶石。”
俊怡企业的瓷片在业内有口皆碑,面对新增的全抛釉生产线,还有规划中的微晶石产品,俊怡企业的瓷片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冼盛干说:“我们是靠瓷片起家的,不能把根本忘掉。我们现在生产的全抛釉,还有将上马的微晶石,它们的工艺都是脱胎于我们的瓷片。”据冼盛干介绍,俊怡企业现在的瓷片与全抛釉的比例为1:1。
近年来,在陶瓷行业内,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状况对产品研发部施加了更多的压力,如何准确把握市场,如何处理被淘汰的产品,是产品研发部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
冼盛干表示,他们会根据市场每三个月对产品分一次类别,分出哪些是现在的主推产品,哪些是现在的常规产品,哪些是淘汰产品,“淘汰产品到了一定的数量,我们会把信息发给客户,给客户一个预警,而对于这一批被淘汰的产品,做完这一批之后,除了工程需要之外,我们就不会再继续生产了,这样也保证了库存的良性运转。”
后记:
采访中记者获悉,俊怡企业研发部经理冼盛干在俊怡企业已经工作了10余年之久,这让记者很好奇,在人员流动较强的陶瓷行业,是什么因素让他可以一直坚守在俊怡企业。
冼盛干表示,是俊怡企业董事长的做事风格让他一直留在俊怡。在他的讲述中,俊怡企业的董事长是一位“将军型”的榜样人物,他举了几个例子,一个是工厂生产产品时,他们董事长可以连续在工厂里待上一个星期,一个是俊怡企业展厅装修时,董事长也是每天待在工地监督展厅装修的进度,这种亲力亲为的带头行动,让冼盛干印象非常深刻。
也许是记者漏解了冼盛干所要表达的意思,俊怡企业董事长的带头作用只是让他留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全部,至于其它或私人或具体的原因,就留在冼盛干心里细细珍藏回味吧。(文/记者 杨章程)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