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专栏】张有卓:投资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

【专栏】张有卓:投资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

2013-08-11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 阅读:1621
0 0

    前言

  在经济学理论中,可持续增长只有通过增加要素、劳动力、资本的投入和提高生产力才能实现,当然前提是在政府引导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前世行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提出的投资拉动经济的观点,遭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依据是当初4万亿的经济剌激方案并没有能拉动经济,反而带来了通货膨胀等诸多副作用,这种批评的声音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一切都是在“国进民退”的形势下发生的,这是政府主导并全程参与的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

  在国进民退的指导思想下,一切经济行为只是对上级政府负责,只要取悦政府就行,不需要对市场负责,高铁工程就是典型的案例,投入产出根本不成比例,严重的亏损谁来买单,而且给腐败者带来了机会,一把手刘志军成了高铁工程最大的贪污者。正因为不需对市场负责,才出现了濒临倒闭的尚德的光伏工程,这也是在地方政府一手扶植下,吹起来的政绩工程。此外,政府主导的经济适用房也成了“权力房”,因此政府制定规则并亲自参与的投资拉动是政府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

  林毅夫所主张的,应该是市场行为,谁说我们缺钱?中国的储蓄总额高达100万亿元,这在全世界来说,也是罕见的。这些钱躺在银行里,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靠这些不断贬值的钱,就能养老吗?那么为什么老百姓还要将钱存在银行里?因为在“国进民退”的形势下,老百姓缺乏安全的投资渠道,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大部分股民们都输得很惨,记得前几年有一位国资委领导说,要将国企全部推向股市,要股民为效益低下的国企买单,谁还敢投资?

  请看市场经济的德国,在金融危机中又是如何通过投资推动经济的。自金融危机至2012年,德国的储蓄银行为德国民营的中小企业发放了大量贷款,有力的拉动了占德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正是这些隐形冠军,在细分市场上拥有全世界顶尖的技术,德国中小企业90%的产品都是运往世界各地的,德国在危机时期,通过投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取得了危机时期制造业的繁荣。德国之所以能够大量放贷,因为它们拥有大量的存款,这点和中国相似,但是中国过去将信贷大量投入国企,而不是离市场经济最近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后者离市场最近,它们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挑战,德国的经验表明投资是可以拉动经济的,尤其在危机时期,但是投给谁是个关键问题。小平改革开放初期,也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验表明,哪里的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经济一定发展得快,两者呈高度正相关,这个结论是当初中央政策研究室做出的。

  再看美国的投资情况,政府鼓励上市公司减少持股比例,让全民持股,所以说全民都投资股市,美国的大妈都会把家用的钱中扣出一部分去买股票,可以说美国的股票是在全民的追捧下成长起来的,正因为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股市成长健康。据统计,如果用50年作为一个周期来计算的话,每年的平均回报率是8%也就是说1万元的投资,50年退休后可拿到47万元,这些钱足以维持退休后的休闲安逸的生活。由此可见,美国人是靠投资而不是储蓄来保障自己老年退休生活的。没有投资,就没有未来。这就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拉动经济,令市场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的证明。

  投资是可以拉动经济的,但前提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经济,德国和美国的故事便是有力的佐证。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必须改变国进民退的现象。只要投资能促进离市场更近的民营经济发展,产生鲶鱼效应,便能带来改革红利,推进社会健康发展。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