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市民怀中“宝”八成是赝品

市民怀中“宝”八成是赝品

2006-01-02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NO·023 阅读:1702
0 250
  上周六,本报的鉴宝活动吸引了上百名收藏爱好者拿着自家的“宝贝”到现场让专家掌眼,但令专家感叹的是这些“宝贝”有八成是赝品,而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却被当成了日常用品使用,专家认为这是对藏品知识了解太少造成的。

  上周六,本报《收藏大观园》诚邀广东省几位知名鉴定专家现场“鉴宝”,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不少读者拿着自家的字画、瓷器、钱币、邮票到了现场,请专家帮忙鉴定。可是令所有在场专家非常失望的是,前来咨询的“宝贝”,竟有八成是赝品!最令专家们失望的是,书画藏品竟无一件是真品,还有几幅甚至是印刷品,而非仿作。

  赝品当真品收藏十年

  24日,九点钟就已经有读者拿着各种形状的“宝贝”等候专家的到来。有些人为了不惹人注意,将“家传宝贝”藏在口袋里,拿出来的时候,藏品的外面裹了一层又一层。不过,经过专家们掌眼后,结果却颇令人失望。银元、铜钱、瓷器、玉器、字画,几乎都有赝品。

  广东省钱币学会专家剑琴已经是第二年参加现场鉴定了,他介绍说,两次的情况都差不多,大部分要求鉴定的都是假的。记者现场发现,一些存世量非常少的珍稀钱币,前来咨询的读者手中几乎都有一两个。

  比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版”银样币,由于发行时间短的原因,现在存世量大概不足10枚,可是,要求剑琴先生鉴定真假的却不在少数。剑琴先生介绍,像这类币一般不可能在民间了,如果是真品,市场价值也在20万元左右。可是,有位钱币爱好者对记者说,十年前他按照一本出版的图录,花了几百元买了这枚币,一直以为是真品,不想,原来是枚假币,连银币都不是。像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很多瓷器爱好者的身上。

  有位读者收藏了一个市场价格很高的“7501”瓷碗,从外表上看,似乎也有“水点桃花”的特征,碗的用瓷也非常讲究,可是,经广州文物总店的张卫星仔细鉴定,这个碗是仿造的,款识、釉色都不对。张卫星介绍说,这个碗几十元就可以买到。

  专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多数读者虽然喜欢收藏,可是对藏品的了解太少,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

  对藏品知识一知半解

  有一位读者拿了一件形状稀奇古怪的瓷器请专家鉴定,广州文物总店经理曾波强说,这个器形不伦不类,“似罐不是罐、似尊不是尊”,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不用仔细看,肯定是假的”。还有一位老伯拿了一个湿漉漉的“鱼缸”给专家鉴定,他说由于赶时间,里面生的青苔都来不及清洗干净。可是,专家们一看,这可是一件清末的粉彩笔洗啊,至少价值几千元。

  这次活动,现场负责鉴定字画的广州艺拍副总经理何向民最为失望,因为前来要求鉴定的字画无一是真品。何向民介绍,这些仿品成本很低,不过30元左右,“最离谱的是很多都是印刷品,成本就更低了!”

  这次现场鉴定会得到了很多读者的肯定,他们觉得学到了不少知识。专家们提醒,喜欢收藏是好事情,但是在买藏品之前,一定要多了解,多向行家请教,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