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郑金海:企业必须练好内功

郑金海:企业必须练好内功

2012-11-12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唐婷婷 阅读:1349
0 0

    2000年开启了社会新纪元,对于郑金海而言,也是具有人生重大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他来到了重庆,接触到了浪鲸卫浴,成为了该品牌在重庆市场上的二级分销商,开始了建材代理的职业生涯。

    2004年,对于建材行业而言,类似于“分水岭”的存在。受国家完善经济体制政策的影响,建材行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这种增长在终端即表现为竞争的加剧,对于终端代理模式、经销商的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变”的迫切要求。“与现在不同,在2004年之前,经销商只要能拿到产品,就意味着盈利。”郑金海在越过那一道“分水岭”之后,成功成为了重庆地区的浪鲸卫浴总代理,在与记者交流时,对比这12年间的建材市场行情,他不免有些唏嘘,“进入21世纪之后,‘变’成了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在今年,整个建材行业愈加困难,破窘境妙招,唯变。”

    记者:据您对重庆市场的观察,重庆的建材,尤其是卫浴市场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郑金海:最初接触重庆建材市场,是在2000年时成为了浪鲸卫浴在涪陵地区的二级分销商,此后一直在做建材代理。与现在不同,在2004年之前,经销商只要能拿到产品,就意味着盈利。从2004年开始,市场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对于终端代理模式、经销商的经营理念等方面都提出了“变”的迫切要求,品牌化运作、公司化运营成了实现发展的必然之路,很多无法适应市场变化的经销商被淘汰,也给其他的经销商提供了发展机会,我恰好是在那一年成为浪鲸卫浴的重庆总代理的。

    如今的重庆,专业建材市场大大小小有20多个,与全国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是,看起来开发很成熟的重庆,其实有消费实力的仍然只有主城区,但是主城区能容纳二十几个建材市场吗?从目前的情况看明显不能。这就造成了市场与市场之间的竞争,商家进驻卖场之后,就变成了自己和自己的竞争。

    尤其是公租房政策出台之后,重庆建材市场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每个月几万套的交房量,且易于申请,大大降低了工薪消费群的购买紧迫感,抢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消费市场,经销商之间的竞争空间日渐狭窄。

    记者:合理的网点布局,可以帮助经销商有效利用市场资源,那在决定进驻哪些卖场的时候,您会根据什么因素做出决策?

    郑金海:一般来说,我们只进驻红星美凯龙、居然这样的一线高端卖场。但是从去年开始,尤其是今年,这些卖场几乎每个月都有促销活动,而且方式无新意,渐成常态化的促销活动,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对于品牌来说,效益大不如前。而在另一方面,来自租金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情况如此不景气的今年,卖场租金也维持了30%的增长速度,现在居然之家的店租已经达到了168元/平方米,红星更是达到了210元/平方米。

    所以,现在我们已经改变了策略,不能什么都被卖场方控制。以前是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但是现在有实力的商家已经可以去创建自己的品牌。就像格力,现在已经不需要进驻国美和苏宁了,否则,卖场与卖场之间的竞争和对商家的捆绑,会使得商家陷入严峻的价格战之中。

    记者: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分析,什么样的产品比较有竞争优势?

    郑金海:重庆消费者大多偏向比较性购买,尤其是中低消费者,极度缺乏品牌意识,他们所关注的就是性价比。虽然高端的消费者一般是一站式购齐,但是作为一座典型的“低收入高消费”的城市,重庆市买得起豪宅和别墅的消费者并不多。

    记者:在重庆市场这样的情况下,浪鲸的优势在哪里?

    郑金海:虽然目前浪鲸正在致力打造整体卫浴,但是现阶段来说,我认为浪鲸的优势还在于它的传统主力军——休闲卫浴。虽然最近行业内有在逐渐重视智能马桶,但是由于整个中国对智能马桶的接受度毕竟有限,重庆市场也不例外。对于整体卫浴,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发展的方向,至于大家的认可度怎么样,这就取决于我们的努力程度了。

    记者:据了解,浪鲸可能会为了开拓工程渠道下力研发工程类产品,您怎么看?

    郑金海:不论是整体卫浴,还是工程产品,我都坚持一个态度——核心还是应该集中在休闲卫浴。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塑造,浪鲸已经成为了大众所认可的休闲卫浴品牌,如果变动太大,人们会产生“浪鲸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的疑惑,这对品牌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虽然工程这一块我们应该开拓出一定的版图,但是浪鲸的核心还是应该集中在家装、设计师这块,产品则应该回归到传统产品——传统卫浴上,这个定位是一定要明确的。工程对于品牌是有利的,但是不能一步走到底,需要慢慢培养。

    而且从目前越来越多的高端会所对休闲卫浴的青睐程度上评测,休闲卫浴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记者:您觉得重庆建材市场的商机在哪里?要怎么去做才能占领市场制高点?

    郑金海:建材行业的商机还是集中在主城区,但是目前重庆主城区的面积大概只有400多平方公里,所以总体量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重庆市的目标是打造拥有1000多平方公里主城区面积、人口超千万的大市,所以在重庆市的规划中,建材市场的前景是好的,要建立千万人口大市,所以我们的目光要放在未来,未来几年怎么过则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界如何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所以必须练好内功。这个行业其实很不规范,在终端,以前常见的就是夫妻店或家族经营模式,目前则迫切需要走向规模化、公司化的管理模式,而公司化的架构是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较高,我们正好可以借助这一时间段完善这些问题。

    记者:我们都知道,品牌运作是需厂商携手合作方能事半功倍,您希望怎么跟厂家实现最优沟通?

    郑金海:一般来说,对于品牌操作,厂家都会制定一个整体战略,他们可以花5~6年的时间去酝酿,但是对代理商而言,则需要尽快获利,将眼前和长远利益统一。所以在整体方向上,我们需要紧跟着厂家的步伐,但是到了具体城市或区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因地制宜的去实施。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