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饭局社交”:多少人疲于奔命?

“饭局社交”:多少人疲于奔命?

2012-09-26 来源:《佛山日报》 责任编辑:张建华 阅读:1125
0 230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距今10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引用“局”字是来源于下棋中的术语,而后引出“情势”和“处境”的含义。“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火烧庆功楼”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那么,饭局何以和社交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呢?是谁将吃饭变成工作了呢?这涉及到中国的独特文化和文化心理问题。

  中国人历来重视熟人关系的搭建和沟通,通过“饭局”可以不断延伸关系网络,可以获得新关系,巩固老关系。以致于在今天的人们生活中,“改天请你吃饭”变成了一种寒暄和人际交往的客套话。

  另外一个要提及的问题是,在这样一个重关系的社会中,为何只有“饭局”承载了情感的传达和功能的完成呢?为什么是“吃饭”,而不是“唱歌”或者“垂钓”,偏偏选中的普遍社交方式是饮食呢?这是因为,“吃”是人类最大的“公约数”。而且这种活动还不怕重复,每天都有此需要。另外,从互动性上考虑,关系的达成需要高交往性,而“饭局”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觥筹交错之间,传达了情谊,沟通了思想。

  当关系网、社会资源、人脉被看得越来越重要,当餐桌文化不断兴起,二者的一拍即合则成为目前国人社交的方式。但是,饭局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比如铺张浪费的“吃文化”、疲于奔命的“赶饭局”、没完没了的“应酬”等就成为很多人的一大烦恼,也使很多人因为“饭局社交”问题而患上社交疲劳症。其中不乏为利益“攒”饭局者,为感情“拉”饭局者,被动无奈“陪”饭局者,为信息而“找”饭局者。

  在“社交饭局”的众生相中,无论动机和目的如何,我们看到的尽是灯红酒绿的喧嚣世界;无论参与者怀揣着怎样的态度,是积极或无奈,是踊跃或疲惫,但在这场“工作变吃饭”的大潮中,又有多少人可以抵挡和改变呢?

  在陌生人社会,人们千方百计地迅速连接和扩张自己的“熟人社会”关系,这有其文化底蕴和心理民俗性。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它一定会朝着更文明、更健康的方式前进,阻碍现代文明进程、干扰公正公平的社会体制和扰乱人们正常工作和合理休息的“饭局社交”,必然会在人们反复的实践中“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作者/管健)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