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佛山高明:“联盟模式”打开中小企成长之门

佛山高明:“联盟模式”打开中小企成长之门

2012-08-07 来源:《佛山日报》 责任编辑:严张 阅读:1461
0 250

    经济不景气,开拓市场成为高明区塑料行业协会会长、骏腾塑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铁球当前重点工作。然而企业生产的合成革品质有待完善,特别是气味散发上有待提升,使其产品进军高档汽车市场屡屡受阻。

    面对这个高明塑料行业的共性问题,连日来曾铁球等向刚组建的塑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寻求破解之道。“如果此难题得到解决,塑料产业的路将走得更宽。”

    这也是政府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目的。目前,高明区企业普遍规模相对较小、创新力不足,如何“强二”(做强做优工业)无疑备受关注,通过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实现中小企业“抱团”创新,有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难题

    中小企业单独创新实力不足

    此前,高明区与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合作,分别建立了高效轧制国家工程中心高明分中心、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中科院(高明)新材料专业中心,主动为重点企业搭建起和大型研究机构合作的桥梁。

    然而,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此前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只是规模较大的企业;且单家企业和单个科研院所间的合作,解决的都是企业的个别技术难题,受益的仅是企业自身。

    高明某塑料企业主伍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企业目前年产值只有1000多万元,此前遇到如何增强产品的防水性能问题,然而过高的研发费用让自己望而却步。“仅研发经费就要200万元左右,还不确定能不能成功。”

    目前高明区超90%的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这些企业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以塑料产业为例,至2011年底,全区共有塑料生产企业126家,但其中绝大多数在资金实力、研发能力、科研设备条件、技术人员等方面都较薄弱。

    受成本投入和技术的制约,很多时候企业不足以承担全流程环节的技术开发任务,使得高等院校的技术成果产业化效率不高,风险很大。根据高明区经济促进局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此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产学研项目没有实现产业化。

    破解

    组建联盟带动产业提升

    中小企业占据高明经济大部分,“如果现有企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即使招入再多的项目,经济规模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得到增强。”市人大代表、高明某企业主朱启芳此前表示。

    为此,高明区今年以来根据镇街产业实际及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落实“一校(院所)一镇”的工作,目前荷城与四川大学、杨和镇与北京科技大学、明城镇与武汉理工大学、更合镇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立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

   更重要的是,把研究开发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主要任务的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目前,荷城街道、杨和镇、明城镇分别成立塑料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金属材料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

    而塑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也率先成功组建,并被省科技厅列入今年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计划。“联盟成立后,集合多所优势院校的资源研究行业的共性问题,从而促产业提升。”高明区经济促进局科技发展科科长区维林说。

    创新联盟成立有三大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通过成本分担可减轻目前规模普遍不大的塑料企业科研投入负担;二是提高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和市场命中率;三是企业“抱团创新”后形成利益共同体,可避免低水平的价格竞争,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事实上,高明当前的主导产业仍是传统产业,自我转型的要求愈发迫切。“联盟就是要解决当前整个行业在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等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高明区经济促进局常务副局长谭志东表示,而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可以说是联盟的“秘书处”,专门负责联盟的日常事宜。

    规章

    从细节入手保障联盟发展

    产业创新联盟,得到高明众多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积极响应。如刚成立的塑料产业创新联盟,目前已有18家企业、9家科研院所参与。

    为了让这种理论上能够实现共赢的“联盟模式”在实践中顺利运作,高明区还制定了《广东省塑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章程》,明确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等。“联盟中的成员必须遵守章程的内容,违反将按照相关规定处罚,严重的将要退出联盟。”

    此前,有企业担忧,要研发一个共性问题时,联盟中的企业是以什么比例出钱出力?当研发成果出来后,谁负责实施产业化的测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章程》的出台则打消了部分企业心中的疑虑。

    谭志东表示,按照相关规定来推动联盟的工作,估计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更让高明区对通过组建创新联盟来促进专业镇经济提升有信心的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可能不再将科研经费投向某个具体科研院所或者企业,而是投向联盟。“这样联盟除可实现企业科研投入聚少成多外,还会享受到更多政府引导资金的扶持。”区维林说。

    事实上,当前三个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的组建、塑料联盟的成立均得到了政府资金的扶持。以杨和镇的专业镇技术中心为例,截至目前已获得400多万元的资金扶持。

   “作为企业来说,我们也希望联盟能取得效果,实现‘抱团’创新谋求发展。”曾铁球说。

    (佛山日报记者 麦志华)

    产业技术

    创新联盟

    组织形态:由若干家骨干企业和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参与;

    合作模式:实现产学研由过去的短期、松散、单项合作转为长期、紧密、系统合作,通过联盟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形成一种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项目选择:产学研合作不再是解决某家企业个性的技术问题,更多的要以区内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共同突破和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