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7月27日,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运会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为期14天的奥运会并不能为主办国的经济带来长期积极的影响。这一结论不免让期望通过举办奥运会刺激地方或国家经济增长的人们感到失望。
该研究在分析1964—2012年期间的10届奥运会后提出,任何一个奥运会主办城市都应该结合区域实际经济目标和实力,尽量减少奥运带来的负面经济效应。
巴塞罗那奥运会名利双收
“一届奥运会改变了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谈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对西班牙的影响时,西班牙奥委会官员科尔内特先生如此表示。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巴塞罗那地方经济得到显著发展,实现了长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因此,有经济学家将这种由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誉为“巴塞罗那效应”。
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运会研究中心学者表示,当时“大兴土木”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让巴塞罗那债台高筑,反而在奥运当年获得了1946亿比塞塔(约合15亿美元)的收入,让主办方略有盈余,研究者认为这是巴塞罗那奥运会值得称道的地方。另据资料显示,奥运会的举办为巴塞罗那带来的经济效益总共达到了274.3亿美元,其中,奥运的影响力让巴塞罗那的旅游业直接受益并成为此后当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社会效益方面,奥运会的举办让当时巴塞罗那的就业势头明显好转,奥运会举办当年当地失业人口数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此外,全球媒体对奥运会的关注,无形中提升了巴塞罗那的国际形象,增强了当地市民的自信心和服务意识,巴塞罗那也借机成为了欧洲第七大城市和“欧洲经济发动机”之一。可以说,一场奥运会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成就了“巴塞罗那”。
伦敦或难再现“巴塞罗那效应”
英国首相卡梅伦曾表示,希望伦敦能够成就奥运史上最伟大的体育盛会,并让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经济“为之一振”。对此,学者们表示怀疑,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奥运会研究中心研究员费兰·布吕(Ferran Brunet)还特地指出,蒙特利尔奥运会就曾出现了财务问题。
有研究者在分析亚特兰大奥运会时发现,相对于预计可增加的7.7万个就业岗位,该届奥运会实际只创造了3.5万—4.2万个全职或兼职岗位。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后3个月,希腊就业就释放出了消极的信号。有数据显示,2004年9—11月,希腊国内各行业领域失去了7万个工作岗位,尤其是建筑领域。此外,主办城市为了达到国际奥委会制定的一系列标准,筹备期间对自身经济实力和需求缺乏考虑,造成奥运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办国的现实经济状况、未来发展相脱节,高价建成的奥运场馆尽管举世闻名,但赛后难以继续保持较高的使用率,甚至在比赛期间容易出现政府花销过度等问题,正在进行中的伦敦奥运会就遭遇了“高价”门票的滑铁卢,一些观众“被迫”选择在家观看比赛。
还有观点认为,目前伦敦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当年正值经济复苏的巴塞罗那不同,且伦敦当前已经是欧洲著名商业中心之一,奥运会带给伦敦的改变或许难以再现20年前的“巴塞罗那效应”。
学界关注奥运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14天的伦敦奥运会究竟会对英国经济产生多大影响?卡梅伦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前曾公开发表演讲,除了希望奥运会能促进经济增长以外,还希望借机提升伦敦的国际地位。
对此,学界也展开了争论。乐观的学者如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的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福利(Patrick Foley)认为,2012伦敦奥运会将会是英国史上最盛大的体育盛会,仅旅游业就将为英国带来近20亿英镑收入。此外,建筑业也将“领跑”未来英国的GDP增长,到2017年该行业将为英国经济贡献135亿英镑,同时创造6.22万个就业岗位。未来几年,英国就业、旅游、消费和生活水平都将继续收到2012伦敦奥运的“福音”。
然而,英国经济的现实让质疑声不断。美国密歇根大学运动经济学教授斯蒂芬·斯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认为,尽管奥运会能提升整个国家的士气,但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却微乎其微。在他看来,各国政府争当主办城市,主要是因为举办奥运会能够带来极高的声誉,并且深受普通民众喜爱,但想要通过举办一届运动会而带动整个国家迈向长期富裕的道路几乎是天方夜谭。
英国本国的媒体也对奥运会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效应发出了质疑声。7月29日,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别指望让奥运再次带动经济增长》(Will the Olympics get the economy growing again? Don’t bank on it)反映了经济学家们对伦敦奥运会的态度。有学者认为,目前英国整体经济低迷,政府负债累累,加上欧洲各国为应对欧债危机而实行财政紧缩政策,未来经济发展不会像卡梅伦想象的那么乐观。来自美国花旗银行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桑德尔斯(Michael Saunders)表示:“在我们看来,奥运会的魅力更多在于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赛事本身不会对国家经济政策造成太大影响。”经过对近10届奥运会的观察,桑德尔斯发现,虽然在比赛期间主办国的经济数据会明显上升,但奥运带来的后续影响力仍然较弱。
桑德尔斯的观点与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公司(Moody)的分析结果一致。穆迪分析员理查德·莫拉维兹(Richard Morawetz)认为,奥运会不太可能为2012年英国宏观经济带来质的改变。虽然为筹备奥运会而大量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凸显其效应,但与去年相比,旅游业对英国经济的贡献不会有特别突出的表现,通过旅游业促进全国经济增长的希望恐怕要落空。
此外,伦敦奥运会带来的一些消极因素也不容忽视,例如奥运期间,英国人为观看比赛,容易“黏住电视”,致使民众生产力下降。一些到访英国的游客或许会因为奥运会而改变他们的旅行计划,如悉尼奥运会期间,仅当月访澳游客数量就增长了16%,但此后3年,澳大利亚游客数量却持续下降。(杨敏)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