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特别消息 记者陈国龙报道] 金秋十月,羊城鲜花怒放,彩旗飘扬。昨天上午9时,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50年来第100次开幕,迎来她光彩夺目的百届华诞。
从清晨开始,各种肤色、操着各种语言的广交会来宾,就熙熙攘攘地涌现广州琶洲展馆。与往年气定神闲在琳琅满目的展区流连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典型场景,是拿着相机、手机的人群在四处留影。
据说,当年首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仅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人,加上国内参展企业和组织者,总数不过3000人;今天,百届广交会将海纳50万名四海宾朋,拥有31408个展位———已经攀上世界第二大单年期会展的高峰。
当年,广交会创办初期展览面积仅1.8万平方米,现在则发展到总面积57.6万平方米,增长了32倍;出口成交额则由首届的1754万美元,增长到今年春天第99届的322.2亿美元,整整翻了1837倍!
50年,100届。从幼嫩到成熟,从孱弱到强健,广交会这动人心扉的历史,与其说是一部中国对外贸易史,不如说其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融入全球经济的全部历程。
欢呼声中,百届广交会发现自己正站在新的起点。面临中国入世后的外贸变化,面临国内外大型会展的挑战,广交会仍在不断改变。或许,未来的广交会,将会是进出口“通吃”;或许,她又将派生或整合出各类专业“小广交”?但无论如何,变,才是“中国第一展”延续百届辉煌的永恒魅力。
相关链接
百年广交会历经四阶段
从冲破西方经济封锁,到经受文革的挫折,再到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大胆探索、实现振兴,以及新时期加快改革、走向辉煌,广交会在中国经济活动的每一个时期都创造了奇迹。在昨日(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徐兵介绍了广交会的四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57-1965)创立伊始,犹如新生儿般茁壮成长
创立于1957年的广交会,是建国初期需要大量建设物资,但却受到西方国家“封锁、禁运”大背景下的一个伟大的创举。可以说,广交会是新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是主动打开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经济合作大门,打开了对东南亚乃至对西方的贸易通道。
从1957年到1965年,是广交会打基础的时期。尤其是在诞生的最初两年时间中,广交会就如新生婴儿般茁壮成长,出口成交额从第一届的0.18亿美元猛增到第四届的1亿多美元,到会客商也增长近两倍。
虽然在之后经受了1959年到1962年“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交会仍然在艰难中坚持,终于从1963年开始迎来了健康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到1965年,广交会的全年出口成交额从首年的0.87亿美元增至7. 57亿美元,展出面积从最初的9600平方米发展到4.7万多平方米,其间两度新建展馆———位于侨光路2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和位于海珠广场起义路1号的陈列馆。9年间,广交会的参展商品也从1.09万种增至3万种,到会客商从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人,增至56个国家和地区的5961人。
第二阶段(1966年-1977年)困境中成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广交会在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在各界民众的全力支持下,经受住了生存与发展的考验。
虽然成交额每届都有增有降,但总趋势是增长的。从1966年至19 77年,累计出口成交额214.39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出口总额41.53%.其中1972年、1973年,分别占当年全国出口总额54.37%、51.01%.上述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建设对广交会的倚重,凸显出广交会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他众多贸易渠道被关闭的情况下,广交会成为这一年代中国坚持对外贸易、对外交流的唯一窗口。
第三阶段(1978年-1991年)借改革开放春风,大胆探索勇于改革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体制和外贸体制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交会改变了以往清一色由专业外贸公司参展的情景。一批工贸、技贸、军贸企业和中外合营企业走进广交会,促进了广交会出口商品结构的不断改善。与此同时,市场也趋向多元化。1978年春交会,到会客商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共1.7万人;到1991年秋交会时,增至1 29个国家和地区,共4.5万人。
第四阶段(1992年至今)加快改革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外经贸领域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尤其是在2001年我国加入WTO,在进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时期的推动下,广交会也进入了改革最频繁、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下,广交会千方百计扩容。第83届将天祥百货商场改为展馆,第91届实行分期改革,第95届启用琶洲展馆。
经过多次扩容,至第99届,展览面积已达5.5万平方米,展位30058个,参展企业13000多家,规模跃居世界当年展会第二。
成交额也从第71届的68.99亿美元增至第99届的330亿美元,增长4.78倍;采购商从第71届的4.86万人、国别地区140个增至第99届的19.09万人、211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自2000年起,客商到会平均每年增加1.5万人
国家领导人见证百届广交会 广交会50年成就辉煌
“广交会发展到第100届,无论对于广交会本身还是对中国外贸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昨日(13日),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徐兵在广州向媒体介绍,将于明天开幕的第100届广交会以3万余展位、近1.5万家参展企业的规模再次刷新历史纪录。
据介绍,组委会举办一系列百届庆典纪念活动,国家领导人将莅临开幕式见证百届广交会盛典,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部长、部分国家驻华使节、近80家海外工商机构及跨国公司负责人将应邀出席。
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冲破西方经济封锁,到“文革”期间饱受冲击从未间断,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大发展,广交会跨越两个世纪,改革与创新、探索与实践从未止步。通过4次迁址、数度改革组展方式、调整企业准入门槛,广交会展览面积从1万多平方米增至28.2万平方米,展品从1万余种发展到15万余种,商品结构从原材料、粮油制品发展到以机电产品、日用消费品为主角,参展企业从清一色的10余家专业外贸公司增至近1.5万家,并呈现出由生产企业、工贸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众多新生外贸力量组成的多元化趋势……
正是在广交会难以估量的开放示范带动效应下,中国不断加速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对外开放,成长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广东更是借“近水楼台”之便利,成长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对外贸易最发达、投资吸引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广交会秘书长胡楚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无论是在计划经济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自1957年创办至今,广交会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和支持。周恩来总理曾8次视察广交会;鲜为人知的是,197 4年春邓小平刚刚复出之际,就携夫人参观了广交会;第70届和80届广交会,国务院总理李鹏出席开幕式;2001年秋,在广交会迎来90届庆典之时,朱熔基总理亲临盛会,这位惜墨如金的领导人当场挥毫寄语“祝贺第90届广交会成功”……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第100届时,国家领导人又将莅临广交会。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广交会将被赋予何等重任,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