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去日如烟。日历转眼就翻到了5月,几乎每年都在高呼“狼来了”的陶瓷行业,看来今年将真正迎来一场生死攸关的大考。是原料、能源、市场、人才,几乎每个与陶瓷相关的环节,都危机四伏。而罗马利奥瓷砖的一些经历,如今则具有更多观察的意义:在终端销售人人吃紧的状况下,逆市投入大规模的生产线;在很多品牌销量直线下滑的现在,提出三年内要实现翻番增长的目标。
罗马利奥究竟是怎么思考的?他们的这些口号,是狂妄还是自信?日前,记者采访了罗马利奥的营销总经理王贵苏。
记者:您对目前的行业走向有什么看法?
王贵苏:我认为今年宏观形势会比较严峻,政府目前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房地产商是有利益才会去做的,碰到这些赔钱的买卖他们也会重新考虑的。因此,这个大环境对整个陶瓷行业肯定是不利的,竞争会变得激烈,甚至有些企业会面临被淘汰。可是,目前上马的生产线那么多,谁都不会轻言退出,所以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长期的过程。所有的企业都会步入一个煎熬期,做得好的也不一定能赚钱,而那些新来的、没品牌的,所面临的状况就会更艰难些。
记者:如果出现淘汰的现象,您觉得哪种企业会更危险?
王贵苏:这个很难说,从终端层面来讲,能存活下去的当然是品牌厂商。但考虑到生产因素的话,却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存活。在成本急剧变化的今天,生产这一方面的利润和性价比的计算要重新进行考量。千万不要低估那些私抛厂的冲击力,其实他们在成本控制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而且由于量大,它所赚的钱并不比品牌厂家少。所以说,淘汰必然发生,只是这个过程会很长,很难判断谁会先垮掉。但总的来说,未来将是品牌和品牌之间的竞争。
记者:上次经销商年会,您代表罗马利奥所提出来的三年目标,按照数据和计划来说,可谓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面对行业目前的困局,是哪些方面的因素使您有这个信心?
王贵苏:陶瓷行业目前没有一个品牌能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虽然整个建材市场的总量比较大,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比较困难,但是到每一个企业和品牌,它在其中占的份额就很小了。而陶瓷行业又仅仅是建材中的一小部分。比如说,以前台面上有两锅粥,现在只有一锅了,但是可能吃粥的部分人会吃得更饱,因为随着竞争,没有资格坐在台面上的人就没得吃了。以前大家都觉得陶瓷行业容易捞,傻子都能赚钱,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是聪明人才能赚钱了。陶瓷或许在建材领域中总的份额会减少,总的产量会减少,但是资源慢慢会积聚到那些更为成功的品牌,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机会。
记者:罗马利奥为什么会成为笑到最后的那批人之一呢?
王贵苏:现在这个门槛高了,比如现在投一条生产线,至少4000万到6000万。比如说,以前要投资一个厂,可能有一亿就可以做到了,到今天就得要三亿。虽然我们之前由于种种因素,受困于产能,但随着我们新的产业园终于尘埃落定,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尤其要指出的是,我们老板所拥有的不仅仅是陶瓷产业,还有其他关联的产业,我们在资金实力和运作资本上面毫无后顾之忧,我们在别的行业完成的积累,足够承担我们在陶瓷领域中的新投入。
记者:除了资本优势和产能优势以外呢?
王贵苏:从终端来看,对于每个品牌的基本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品牌经过多年的积累,以及专注于仿古砖领域的态度,目前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中的一种。以后市场终端的主导权会集中在几个卖场,垄断性会大幅度提高,一些不知名的品牌,连想进这个卖场的机会都没有。因为本身这些卖场之间的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他们可能只会挑选最有深度的十几个品牌去合作。
记者:目前罗马利奥在全国有多少经销商?
王贵苏:省会和地级市的一级经销商有三四百个。我们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已经完成,最多可能由于某个点不理想再更换,数量不再增加了,然后就是从经销商的终端质量里面去提升。举个例子,我要在某个城市开十个店,一个旗舰店再加其他的精品店,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只有有实力的经销商才能支撑这个品牌。
记者:你们会为了解决新增的产能,推出新的品牌吗?
王贵苏:几年内,我们都不会有这个打算。对于销售的增长,我们希望是以开发新产品、完善产品链来得以实现。首先是搭好这个架构,然后进一步丰富,如同开家面包店一样,不但提高面包的品质,还会兼卖蛋糕。这些年的发展,罗马利奥都一直以仿古砖为主,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的策略是这样的———通过加强仿古砖的销售和产品的升级,从而不断地拉升品牌。当品牌拉升到一定高度之后,一些大众化工程、一些抛光砖产品就可以切入这个渠道了,就可以充分利用整个网路架构需求。
记者:你们最理想的产品结构中,仿古砖和抛光砖各占多大的比重?
王贵苏:罗马利奥永远都是以仿古砖来打品牌,只有仿古砖才能做出设计,做出一个感觉出来,它们可以把我们对于设计、花色、品牌、包装各方面的想法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提升整个内涵。从品牌积累的方面来说,从利润率方面来说,仿古砖都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仿古砖的运营费用也高,从走货量来讲的话抛光砖绝对是多过仿古砖,我们得两个拳头打人才行。
记者:那么说,目前可能是罗马利奥最好的时机了,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这些因素恐怕都还不足以支撑。目前你的团队搭建的如何?
王贵苏:何总启动了一个股权奖励制度,就是用单股的形式,让企业内的专家和干部都能分析到企业的成长性,免得他们的一些思想上的波动,就是说现在变成是自家人,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老板感觉这个很重要的,对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这个企业整体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企业能够做到多大,老板是绝对的力量。老板有多大的想法和能耐,他的团队就能去到哪。何总现在40岁,我们一些高层也差不多这个年纪,现在我们整个团队都是雄心勃勃的。40岁是人的一生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因为体力还可以支撑,阅历也刚刚好。虽然我们年龄不大,但是从毕业就一直从事陶瓷事业,和这个行业一起发展的,团结性比较强。我们现在没有代际传承的困扰,不像很多老牌企业,已经要分心与第二代如何接班的问题了。至于我的人才观是这样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我就给予你足够的空间,让你无止境地发挥下去。每个部门,只要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个权力赋予给你呢?(梁果)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