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今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从方方面面传递的信息表明,陶瓷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陶瓷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和困境:人民币升值,出口型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物价上涨进一步加快,原材料价格涨幅激增;员工薪酬上涨,人力成本进一步加大,依靠廉价劳动力赚钱的模式走到了尽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陶瓷企业的生存空间愈加困难和艰辛,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国家对节能减排的重压,让陶瓷企业切实感受到生存的压力……
特别是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制约陶瓷发展的一种约束。不仅招工困难,而且员工流动性加大。人工短缺已经从南方蔓延到北方,从局部发展到全局。陶瓷企业发展进入“高成本时代”。正如全国工商联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形容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时说,“环境低成本、资源低成本、人工低成本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高成本生产时代已经到来,并且这一趋势不可逆转。”而且,由于低价出口形成的诟病直指陶瓷业软肋:陶瓷的低价格意味着中国的土地、能源以及人力等资源都是通过廉价的方式输送到国外,而由此带来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则只能由自己承受,并被指责为贱卖国土。更要命的是,还要承担各种反倾销的制裁与不公平贸易待遇。
在日前召开的由广东陶瓷协会、《陶瓷资讯》周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陶瓷上游供应企业研讨会上,与会陶瓷业界知名人士纷纷表示,陶瓷业发展已进入高成本时代。从不久前召开的第109届广交会上传出的信息: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人工资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卫浴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参加广交会的卫浴企业普遍提价5%-10%,有的甚至提高了20%。随着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卫浴行业的“低成本时代”已经宣告终结。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这无形中将进一步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由此,陶瓷企业面对内外交困的压力和挑战,必须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由“外向分散粗放”向“内需集约增长”转变,否则会被动落后,甚至会“死”得很快很难看。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种“质变”,是在处理三方面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企业与自然的关系。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内在需求,化解成本压力已经成为当前陶瓷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更是企业发展的长期要求,陶瓷业的“三低”发展模式已经前途无路,必须紧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重要主线。这就要求陶瓷企业以打造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和“两高”(高科技及文化艺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两自”(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型产业为着力点,以科技创新、管理科学、劳资和谐、企业文化、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社会责任等为实施途径和手段,这是陶瓷企业“十二五”转型升级的“新鞋”。要实现企业的再造,推进企业的转型,完成企业的升级,这是陶瓷企业“十二五”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文/冀 唐)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