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泛高安产区调查:新一轮扩张下的隐忧

泛高安产区调查:新一轮扩张下的隐忧

2013-04-24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 阅读:2523
0 0

    泛高安产区在经历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快速发展和沉淀后,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建陶版图上,都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以它的规模和庞大的产能在建陶业发挥着它的影响力。

    事实上,从当初的名不见经传,到如今业内耳熟能详的新兴建陶产区,泛高安产区以其快速发展壮大的成长模式,成为陶瓷业界人士所热议和研究的对象。

    泛高安产区建陶业的发展路径,可以追溯到2004年。这一年,以美康陶瓷为代表的温州企业最先以陶瓷开路,进军高安产区;此后的2006年到2008年,仁牌、宏信、长城、瑞福祥、奥利斯、寰宝等大批温州企业迅速涌入高安。这期间,新明珠、新中源、欧雅、普京等粤籍企业也于2007年前后开始向高安靠拢。

    与此同时,在上述的几年间,在温州资本、粤籍资本迅速涌入的同时,众多有着相对丰厚的资本积累的泛高安本土人士,或“单打独斗”,或“三五成群”地进入一个在当时仍很新鲜的“行当”——建筑陶瓷行业。

    在外来资本与本土资本的相互竞争、交融下,泛高安的建陶产业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经历了2007年到2010年几乎呈“疯狂”的发展后,泛高安产区建陶产业以超出常人想象的速度得到了飞快地发展:据记者最新调查统计得知,截至目前,该产区共有陶瓷生产企业85家,其中高安产区66家;建成陶瓷生产线202条,其中高安产区164条;相关配套企业50多家,包括明珠地产、天然气公司、北八道物流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经历了疯狂的扩张之后,2011年到2012年期间,泛高安产区得到了短暂的平静发展。但是进入2013年,此种平静似乎又要被打破。

图为停靠在高安建陶产业基地陶瓷企业外等着拉货的各地货车。

    新扩张运动

    2013年1月8日,江西新景象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国光以个人控股80%的形式在高安建山镇投资规划4条陶瓷生产线,项目占地250亩,规划建设2条欧式连锁瓦生产线和2条瓷片生产线。目前项目土地已经平整完,进入厂房等基础建设工作,预计今年8、9月份,两条西瓦生产线将陆续建成投产,单线日产能设计为25万片/天,是泛高安产区当前日产量最大的西瓦生产线。整个项目预计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全部建成投产。

    江西华硕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西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的新生产线于2012年开始动工建设,罗斯福陶瓷新的抛光砖生产线在今年4月中旬已经点火,华硕陶瓷的新生产线在5月份也即将点火。与此同时,瑞雪陶瓷和金凯瑞陶瓷的新生产线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位于江西宜丰县工业园内的瑞明陶瓷有限公司的两条新生产线预计在今年底也将全部建成。

    同时,金泰源陶瓷三线已经点火,四线也正在规划建设中;精隆陶瓷的三线,冠溢陶瓷的三线,宝庆陶瓷的二线,世纪新贵陶瓷的二线也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一时间,新生产线的规划、建设、点火、投产又开始在泛高安产区上演,让人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前几年的“疯狂时光”。

    对于这种现象,作为泛高安产区80后杰出的企业家代表,江西罗斯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群认为,这种扩张速度和规模根本不是这个产区现在的真实情况,“如果放开某些限制性因素,发展和扩张的速度绝对会超过目前这种情况。”

    大多数人则认为,泛高安陶瓷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在模式应用和渠道建设上已经日趋成熟。“部分企业家在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后,都想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大的作为和突破,或者为以后的转型发展积累更为雄厚的财富和资本。”一位不愿出具姓名的业内人士说道。

    事实上,2013年泛高安产区的扩张速度虽然远远比不上2007年到2010年那股近乎“疯狂”的势头,然而,陶瓷产业仍有如此不竭的发展动力,这样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建陶产区都极为少见。

    “建陶产业作为高成本投入的传统制造型产业,资本运作在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泛高安产区的大多数企业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从目前的扩张速度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家都想把已经积累的部分资本作为二次投入重新投资到建陶行业。”上述人士认为,虽然前两年整个行业形势不理想,但大部分泛高安陶瓷企业家仍十分看好建陶行业,尤其是今年开年以来,整个行业出现了难得的产销两旺,甚至产品供不应求,“这让企业家们更有信心,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都意欲继续投资。”该人士说道。

    “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

    但对于这种建设热潮,江西华硕陶瓷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总经理谢向军并不是十分乐观。他认为,“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对企业和产区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实际上,目前整个泛高安产区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企业不仅不将已经积累到的资本去解决已有问题,加强企业软实力的建设,却仍然“奋不顾身”地将资本再一次投入到硬件设施上去,将其转化成土地、厂房、设备等。此外,创新不足、恶性竞争、打价格战、企业综合实力和规模不强等是绝大多数泛高安企业面临的问题。

    “就创新力不足这一点来说,这不仅仅是某一家陶瓷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产区面临的却又难以解决的难题。”高安产区本土陶瓷业界人士徐先生表示,要创新力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完整的创新体系,包括团队的建设、设备的更新、科研体系的完善等。“这不仅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而从目前来说,泛高安产区鲜有企业有这样的实力来投入。”徐先生表示,即便有企业拥有这样的实力,但面对整个产区抄袭成风的现实,都会充满顾虑,进而打退堂鼓。“因为目前还没有谁具备‘为他人做嫁衣’的气度和胸怀。”徐先生说道。

    另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仅仅抄袭成风,更为严重的是还有无休无止的价格大战。

    谢向军曾向本报记者提及:前两年众多企业都深感价格战对于自身和整个产区的伤害,于是在左思右想之后以抛光砖为主的众多企业老总、老板齐聚一堂共商对策,最后在经过各方协议后讨论出了一条大家都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场的企业一起建立价格攻守同盟,涨价和降价都必须一致进行。可令人意外的是这个价格联盟在数月后就土崩瓦解,各个企业早就忘记了所谓的联盟,争相降低价格销售产品,减少库存。谢向军告诉记者,这样的事例充分说明,价格战已经成为泛高安产区陶企竞争的常规方法和手段。

    也有人认为,因为创新不足、大打价格战,企业获得的利润十分微薄,不断地投建生产线、扩大产能也属无奈之举,因为拉大产能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

 

    “新政”让企业成本飙升

    据本报记者近期调查,仅高安产区今年上半年就出现了严重的用工缺口,并且还会继续拉大。
据记者了解,劳动力问题是高安产区每年面临却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劳动力的不稳定性也大大制约了各陶企的正常生产。绝大部分陶瓷企业从年头到年尾一直在招工,而且工资一年比一年高,提供的待遇一次比一次好。但即便是企业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高安某陶企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了他的担忧:目前高安产区的劳动力匮乏面临的只是阶段性缺乏和流失程度大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后,当能吃苦耐劳的60后和70后退出陶瓷生产第一线的时候,陶瓷企业面临的恐怕是更为严峻的劳动力问题。

    实际上,高安面临的难题还不止创新不足、价格混战严重。

    从2007年高安市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以来,陶瓷产业可以说是备受高安市各级政府青睐的“明星产业”。对于入驻企业在土地、税收等各方面,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优惠。

    然而现实并非总是如人们想象中那般美好。随着高安市政府的工作重心朝着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转移,曾经的“明星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0年1月,政府层面的一纸批文要求高安新报建的陶瓷生产线必须使用天然气,并且计划逐步将现有的水煤气全部改为天然气,要求2015年底前,现有以燃煤、燃油为主的陶瓷及配套企业必须改用天然气,以减少污染排放。

    据记者了解,文件下发至今已两年多,但目前,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内,仅有威臣和新明珠在使用天然气。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煤改气”对于高安的陶瓷企业而言并不是那么轻松。

    赣虹陶瓷作为高安西瓦生产厂家之一,目前共有两条生产线。该企业董事长吴宝庆告诉记者,如果使用天然气,赣虹陶瓷两条生产线一年下来光燃料成本就得增加近千万;

    曾任职过江西瑞雪陶瓷销售总经理的吴亮也告诉记者:如果水煤气改成天然气,一条生产线一年至少要高出1000多万的燃料成本。他表示,“在利润空间已经被挤压得几乎到了极限的情况下,成本又陡然上升,任何企业都是无法承担的。”

    这种情况已经让高安的陶企老板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经有企业联名写了请愿书,希望政府部门了解企业的难处,酌情松动政策。

    据记者了解,瑞雪陶瓷是“煤改气”政策出台之前最后一家使用水煤气的企业。从2012年起,随着政府“煤改气”政策的实施,在不使用天然气的条件下,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获批新生产线(备注:本文第一章节所描述的多家企业增、扩建新生产线,均为在“煤改气”政策出台前即已报批的项目,在今年动工建设)。

    有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天燃气不仅会给企业造成燃料成本急剧攀升的压力,更有可能引发资金链危机。该负责人介绍,“煤炭一般是由中间商供应给企业,企业可以押款、杀价,但天燃气使用IC卡智能管理,必须是‘现款现货’,一旦拖欠费用便会停止供应”。

    高安产区的多名陶瓷业界人士均表示,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新政策的出台、实施,势必会让陶瓷这个传统制造型产业面临着新的生存问题。

    融资困境

    与此同时,融资困难、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系列问题也是泛高安产区当前面临的难题。这其中,融资难,更是常态。

    据记者了解,造成泛高安产区融资困难有多方因素。而源自国家层面的金融政策的变动,是使得泛高安陶瓷企业向银行融资受阻的主要因素。

    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受阻,更多企业将视角转向了传统的民间借贷。由此,泛高安的民间资本在近两年来也表现出非一般的繁荣景象,小额借贷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据了解,目前高安市的民间借贷利息普遍维持在30%左右,并且这个数字有可能继续走高。

    据记者了解,民间借贷虽然可以让陶瓷企业暂解燃眉之急,但是其高额的融资成本却是十分惊人,“成也民间借贷,败也民间借贷”的案例并不少见:

    2012年下半年,宜丰陶瓷工业园内某企业因资金链断裂,一度拖欠工人工资数百万。记者曾几次见到数百名工人将陶瓷厂门前的省道堵塞索要被拖欠的工资,场面一度失控,经宜丰县县委书记亲自出面调解才勉强将场面控制住。据某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该陶瓷企业资金链之所以断裂,很大程度上和民间借贷有关联,高额的借贷利息使得企业入不敷出、如负大山,直至资金链断裂。

    对此,较早进入高安市民间借贷行业的的江西瑞州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武和平最有发言权。武和平在很早之前便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资本的支撑,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因资金链紧张或断裂而出现连锁反应,进而危及整个企业。

    2011年,由武和平牵头组建的位于高安市瑞州街道的瑞银小额借贷公司正式成立,武和平对于自己的此项举动很满意。他认为,目前高安陶瓷企业要摆脱民间高额借贷利息的困扰,走产业和资本相结合的道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记者观察

    泛高安产区的突围之路

    众多业内人士表示,泛高安陶瓷产业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在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的同时,整个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凸显。

    陶瓷产业该何去何从已经是一个在摆在台面上、让所有泛高安陶瓷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了。

    突围或许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是怎样突围?用什么突围?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事实上,近两三年来,“转型”和“升级”早就成了这个地区的高频词汇。

    还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这几年来,每遇到陶瓷行业大环境、大形势不理想的时候,几乎所有陶瓷企业都恨不得马上能够“转型升级”成功,但是一旦过了那个坎,企业和企业家、高管们似乎马上就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迅速地将转型升级抛诸脑后,重新操起“短”、“频”、“快”的快销模式 。

    但是2012年整个行业遭遇的前所未有的低迷形势给了泛高安产区重重的一击,使得一直高喊转型升级口

    却从未见其行动的陶瓷企业家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部分企业家也开始真正付诸实际行动。

    单从新技术的引进、应用来看,高安产区2012年可谓是喷墨技术风行的一年。不但如此,喷墨打印技术也成为了2012年整个泛高安产区的焦点,喷墨产品更是成为各家陶瓷企业的主打产品。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泛高安产区喷墨打印机数量已增至40余台。

 

    目前泛高安的瓷片生产企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产品的转型升级,喷墨瓷片成为明星产品。

    江西上高国员陶瓷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决定两条生产线全部安装喷墨设备,全线生产喷墨产品。对于此项举措,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产品全部改成喷墨产品,那必定会丢失很大一部分常规产品的客户资源。但是在国员陶瓷的掌舵人熊国员看来,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他认为,“暂时的失去是为了长时间的获得”。

    不仅如此,众多仿古砖企业也在积极完成其产品的转型升级。江西太阳陶瓷有限公司、江西金三角陶瓷有限公司、江西铭瑞陶瓷有限公司、江西恒达利陶瓷建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已经完成了其产品从普通仿古砖到喷墨全抛釉的升级过程。

    此外,江西天瑞陶瓷、江西金唯冠陶瓷、江西世纪新贵陶瓷等仿古砖生产企业也正在积极进行其产品的升级换代过程。

    最重要的是,更多企业家已经看到了资本对于产业的重大作用,很多企业开始寻找正确、健康的资本运作模式,对于之前那种拆东墙补西墙、依靠民间借贷的模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更多的企业家也开始涉足其他行业,如创立小额借贷公司、进军地产、兴办酒店等产业,力图实现产业与产业相扶持、资本与资本相结合的模式。

    更为可喜的是,大多数的厂家与厂家,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也逐渐从以前的猜忌排挤正在走向合作共赢。

    同时,泛高安产区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也在近两年开始进得以提升,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在完善产品质量的同时,更是开启了营销模式的全面改革。从区域混乱到区域保护制度的建立,从单一的销售渠道到多元化的销售方法,从简单的销售产品到品牌的营销等一系列的变化正在泛高安产区发生着、改变着。

    事实上,管理模式的精细化、产品的品牌化、营销模式的多元化正是泛高安产区转型升级、突围提升的必由之路。当然,对于泛高安产区庞大的产业规模而言,突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一条极为漫长的道路。突围这条路不仅很漫长、很艰辛,更需要企业自身下足功夫,也需要作为管理者的政府部门为陶瓷产业的突围出谋划策、指引方向。

    企业与政府联动,泛高安陶瓷产业的突围之路才会走得更轻松、更成功。

    ■ 文/图 本报驻江西记者 莫东盛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