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是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的根本原因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是地方政府阳奉阴违的根本原因

2011-11-20 来源:《陶瓷信息》 责任编辑:张芙蓉 阅读:1945
0 230

      日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被掀开一角。

      11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重申,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开工标准是,规划设计的永久性建筑工程已进入地基基础的结构施工。对于仅是搭建施工现场围护设施,或仅是开挖基坑的,不计入已开工的项目和套数——这个重申缘起于头天住建部在宣布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计划已经实现的同时,副部长齐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披露说,其中存在约1/3的“挖坑待建”情况。

      也就是说,截止到10月底,全国各地实际开建的保障房不到700万套。这与今年年初中央制定的“11月底前1000万套保障房要全面开工”的计划存在差额。有消息称,今年中央财政已分批下达1522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截至10月14日,全国落实中央下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用地42614公顷,用地落实率超过100%。

      钱拿了,地批了,地方政府交的活儿却存在“猫腻”。究竟是什么样的利益驱动,让地方政府如此忤逆中央的意图?

      在房价弄了个天怒人怨的高位之后,中央政府似乎才醒过神来,这个已经上升为政治话题的经济现象,真正的幕后推手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什么叫“土地财政”?就是指一些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土地直接税收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

      也就是说,这些地方的第二财政早已超过第一财政。

      土地财政支配下的地方政府,最热衷的就是搞土地整理。政府运用行政权力把集体所有或其它用途的土地整合后,进行招拍挂,价格就会翻几番。有观察家指出,地方政府所谓的城市经营最早是从香港学过来的。但香港是土地私有制,政府要先收购私有土地,进行初步开发后才能出让;而我们是土地国有制,地方政府往往凭借公权力和专政机关力量强行征地拆迁,低价收购他人的土地使用权。

      谁是土地财政的金主?当然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开发商。

      开发商愿意高价从政府手里买地,是因为他们深谙“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这才是中国各地房价高企的真正原因。为了平息民怨,平抑房价,中央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包括保障房的建设与供应。

      类似政策如果被有效落实的话,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不妨看看当年董建华在香港搞的“八万五政策”。

      1997年,董建华在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中提出,每年私人楼宇单位、居者有其屋单位和夹心阶层住房计划单位供应不少于8.5万个,希望10年内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轮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时间由6年半缩短至3年。该项新政甫一推出,香港楼价在1997年10月19日的最高峰后,一年间下跌了一半,其后在1999年反弹两成,但随著“八万五政策”所兴建的楼宇陆续落成,楼价在其后3年多再下跌超过四成。

      如果这一幕在大陆重现,那就意味着房价有望回归理性。

      中国的房价高企,直接导致住房这一生活资料被恶意演变为生产资料,投资性买房成为中国楼市的主力军——地方政府卖地,开发商趁火打劫谋取巨额利润,炒房者不计成本非理性投机,这根利益链上,完全无视民生需求——目前中国房价的下行拐点刚刚露头,中央平抑房价的政策已然奏效,这种局面让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这应该是他们阳奉阴违的根本原因。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