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他理解的“以人为本”
“很多人可能会问您的设计风格,但我不想问,因为觉得在您这,这个问题好像没什么意义。”
“没错,一点意义都没有,很多时候我们是“被风格”、“被设计”的。当我们做了某个类型的设计,大家看了觉得特别好,其他人也想要,就会要求我们再做一个神韵相似的,但要提升一些,更漂亮、更舒服。难道有生意不做,有钱不挣吗?还得做,于是就“被风格”了一把。”所以,如果他的想法对于空间本身不是最好,他就会很实际地抛弃。他坚持,首先要吃饱才能有骨气,不必为五斗米折腰的时候,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完成作品。“我们只能把艺术和理想放在心底,保持虔诚,偶尔发挥一下。适者生存,在中国大部分行业都一样。”
陈立坚似乎很好地掌握了生存的法则,在理想和现实间匍匐前进的法则。他认为人要成功必须要有融合力,有很大的平台和人际网络,刚柔并济,找准“容”与“刚”的平衡点。然后趁着自己还有能力,做一些社会真正需要的设计。
也正因如此,他认为设计中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客户为本,满足空间、客户的需求。但这个“客户”不是针对业主,而是作品要面对的使用者,而且满足也不是表层视觉的满足,最重要的是舒适。奢华或者取巧不见得舒适,生活中和工作中很多细节都可以调节,在享受的人不一定,但会觉得自然舒适。所以他要求沙发必须比一般的更为宽大,为的是承受长时间喝酒谈天的身躯,甚至灯光也要随着时间和心情变化来调节。
他想要的瓷砖和卫浴产品
陈立坚从事室内设计多年,亲眼见证了瓷砖运用的变化。从前随处可见的花街砖逐渐销声匿迹,日本、韩国仍然比较流行的陶砖也只在东北一带保存较多,而南方则充斥着各种仿真瓷砖。
不过据他了解,仿真瓷砖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很高,但是局限在中低端市场。因为再“仿真”的东西,它仍然是山寨的,且不说技术不能达到绝对的相似度,心理层面的影响就足以让高端市场对其产生排斥。何况,一些高仿真的瓷砖并没有便宜很多,而高端消费者也不在乎这点差价,所以国内的豪宅、样板间、超五星酒店很少用瓷砖,普遍都是天然材料。
反观意大利欧美,这些场合通常都是瓷砖、天然材料搭配使用的,但他们的砖什么都没仿,就是作为最精致、最朴素的砖存在于这个空间。看上去丝毫不觉得低档,反而舒适又很有文化感。他接触过一些意大利瓷砖,有时候真会有一种匪夷所思的感觉:就是那么漂亮、那么舒服。它们的作用是石材、木材等无法代替的。
从一个设计师的角度出发,陈立坚觉得瓷砖就应如此,砖就是砖,不用仿造什么,创造出自身魅力就好。
对于卫浴产品,陈立坚举了两个例子:我家里用的是TOTO的产品,十一年了没有任何问题,又搬到了新家;我们公司洗手间的卫生洁具是国内外产品穿插着用的,其中性能、使用性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国外即使产品停产,可配件仍然保持部分产量,所以才能如此耐用,而国内产品则相反,即使没有大问题也会因为配件停产而无法修理,导致寿命缩短。这是服务细节上的差距。另外,国内产品总是盯着TOTO和科勒,在它们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动,但这些更改很多时候是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考,使用起来自然问题不断。这是设计上的差距。
所以,更愿选择国外产品也无可厚非。
他强调的产品前瞻设计
陈立坚也明白,陶瓷行业真要做出他想要的那种产品,不是一两天的努力可以促成的。一直以来,中国用三十年赶超欧美一两百年,所以什么都很快,“仿”无需太多时间进行设计就可投入生产,短期即可收效,于是企业都去“仿”。但这种方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国民经济都在放“缓”,陶瓷企业也应缓一缓,多花时间追求精品。
陈立坚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产品都是十几年前就开始研发设计的,比如汽车。所以它们的很多细节都经得起考验,而陶瓷产品也应该有这种前瞻性考虑,这样才能逐渐转变目前缺乏设计的状况。
但是企业面临一个很大的困难,缺乏优秀的产品设计师。在意大利、欧美,一个大行业中的产品设计师必然是主流设计师,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这么大的产业却没有一个知名的设计师,这是非常病态的现象。其实就是投入产出的问题,有些国家的产品设计师会根据产品销售量进行抽成收取设计费,名利双收更容易全心全意进行创造。而中国设计师在这个领域无名无利,当然很少有人愿意留下,这就造成恶性循环。
究根结底,还是因为企业在设计方面的投入太低。立即重视,储备设计人才,也是一种前瞻。(文/聂文婷)
陈立坚是个很实在的人。谈到设计理想,很多设计师会像艺术家那样海阔天空话题不断,可陈立坚的答案简单又直白:现在我们还在为生存而奔走,没有理想可言,要说有就是活得更好。
陈立坚认为他们的工作存在诸多限制,所以很多时候他们是“被风格”、“被设计”的,使用者需要什么,设计师提供什么。对此,他保持极大的容忍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尽管他也能玩很漂亮的设计术语和概念,并且也常想入非非,但是只要那些想法对于空间本身不是有用、安全的,他就会很实际地抛弃它们。以服务空间和使用者为最基本的准则,这就是他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他这种姿态并不意味着放弃个性,他说那是有限度地妥协,不刻板也不钻牛角尖。一旦遇到要求古怪的客户,他会采取迂回战术,在客户的框架下能尽量按照自己的原则灵活应对。
“很多人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但不知道下半句,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陈立坚要求自己做一个兼具容度与刚度的人。
代表作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