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中国陶瓷网讯 (记者:潘离竹)近日,笔者拜访业内某不愿透露姓名的睿智行业人士,两盏茶下来,他给笔者带来一个离谱的内幕消息:当下市场环境不好,厂家们为了消耗产能或者维系窑炉正常运转,都在拼命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或者销售渠道。在这种态势下,业内居然出现了利用这种行业环境和厂家迫切心态的趁火打劫者和搅局者,专坑瓷砖厂。
他们提前规划、体系布局,静候时机成熟,一举收网,坑人不浅。
他们不仅“坑”了好几个陶瓷生产厂家,令厂家损失惨重,只能闷头吃亏,还扰乱了当下相对稳定的出口市场。
——到底是什么情况?
且听笔者慢慢讲述。
这趁火打劫者主要是做出口的某公司,为方便叙述,我们姑且称其为“恶意公司A”,受害者主要是陶瓷厂家和部分出口品牌,在此称之为“受害厂家B”和“受害企业C”。
恶意公司A先寻求到合适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受害陶瓷厂家B,与该厂家谈好贴牌合作,且合作的量还不小。第一批产品交付之后,结算非常及时;之后,再定第二批货,结算同样OK;第三批订单下来之后,则稍微延迟付款,但合作还是继续。一段时间之后,A观察到厂家B的库存已经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确认B库存的产品所有包装均已按照A所指示的要求完成,就开始和厂家恶意压价!
此时,瓷砖厂家B已经库存了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平米瓷砖产品,且产品均已经打上了A的品牌包装和标识。一旦A不要,那么B厂的这些库存根本没法处理,因为就算你拆掉包装,都耗费不起人力物力财力!然后——如此前恶意公司A之所愿,受害公司B只好认栽,失去谈判筹码,将存货低折扣卖给恶意公司A。关键是,除了自认倒霉、万分悔恨外,受害厂家B也拿恶意公司A没有办法!
而恶意公司A呢?高高兴兴的赚了一大笔,这笔折扣折掉的差价都够他狠狠得利了。但是,这坑祸水还没完,恶意公司A拿着低价贴牌产品,再转身跑到出口市场去低价售卖,又把出口市场搅局一番,令其他正规出口品牌公司C,亦受害不浅!
真是令人唏嘘不已!听了忍不住为厂家窝火,为出口市场鸣不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事情,不仅已经发生了;而且还正在发生,并且极有可能还会持续发生!
细思极恐!所以,在听闻该事件时,笔者觉得务必提醒广大行业人士们注意,尤其是陶瓷生产厂家,面临当下困顿的市场和剧增的竞争压力,千万不要在迫切追求销量的心态下,落入恶意公司刻意布置的陷阱,再被人趁火打劫一番,否则悔之晚矣!
那么,面对合作的贴牌商,要如何预防跌入陷阱呢?
笔者总结出不成熟的建议:首先,除了时刻保持清醒警惕外,其次,最好还是要有一个基本的财务管控概念。记得此前笔者曾在学习财务管控相关专业课程的时候,作为高级财务师的老师曾经反复提醒:一定要注意应收账款的管理,密切注意合作企业的征信状况,尤其在大宗合作的时候,切记要慎重对待,多方打探,稳妥处理。
——您看,行业不大,这类事件的制造者却能有机会反复坑害不同厂家,会不会很离谱?这其中除了恶意公司的狡诈之外,是否也与我们瓷砖生产厂家疏忽大意之外的心态有关?这心态除了迫切需要订单外,是否也同时害怕消息透出被同行抢单有关?否则,以行业无秘密的一贯做派,怎会让这样的恶意事件多次发生呢?
正所谓“乱世多妖孽”行业整体下行趋势下,往往容易产生鱼龙混杂,趁火打劫和浑水摸鱼者,一旦行业和企业自乱方寸,就无疑给了恶意人可趁之机。故此,越是面临压力和困境,越要时刻保持清醒和镇定,如此,方可真正寻求到突围之法,不是吗?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