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15-2002
随着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的房地产行业逐渐碰触规模的天花板,产能过剩的家居建材行业日益陷入市场疲软的增长困境。从房地产行业2021年持续降温、2022年开局惨淡且不断有房企“暴雷”的情况来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居建材行业将呈现出厂家和经销商在存量市场展开“生死肉搏战”的景象。
增量时代一去不复返,存量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家居建材行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其中,城市更新行动包含了老旧小区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引发社会关注。“十四五”规划纲要还以专栏形式提出,城市更新包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2021年3月,“城市更新”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地着手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城市体检评估机制,防止在城市更新中大拆大建,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力度……而在刚刚开始的2022年,很多地方纷纷在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住建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老旧小区约有17万个,涉及居民超过4200万户,整体建筑面积超过40亿平米。与此同时,每年有超过1200万平米旧改需求涌入市场。
有观点认为,我国未来每年约有8亿平方米的存量需要更新,城市更新将撬动一个10万亿元级的市场。据有关机构统计,除了部分局部装修和未装修部分,按照40亿平方米的旧宅装修面积和1000元/平方米的装修费用来计算,旧房装修市场可达2万亿元。
政府的强力推进和旧改市场的巨大潜在空间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包括了旧改的城市更新将为家居建材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正因为如此,房地产巨头万科旗下“万科·焕新家”、定制家居巨头欧派、家居卖场巨头红星美凯龙、装企代表之一靓家居等各方家居势力纷纷进军旧改市场。一时之间,旧改市场风起云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其中,似乎少了建陶企业的身影。
有分析人士认为,旧改大潮中受益的建材主要集中在水泥、防水材料、管材、石膏板和涂料等方面。很显然,建筑陶瓷(瓷砖)不在其看好的范围之内。
然而,建筑陶瓷就真的没有机会可言吗?
有建陶行业人士认为,住建部2021年8月发布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对城市更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鼓励采用‘绣花’功夫,对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等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肌理”,“杜绝‘贪大、媚洋、求怪’乱象,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建设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建筑”,这些规定与建筑陶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仔细分析,住建部提出的这些要求应该主要针对的是旧厂区、旧商业区、旧居住区的外部改造,旧房内部如何改造则更多取决于业主自己。但是,这些规定至少为瓷砖开通了一扇可以触摸到城市更新市场蛋糕的窗。
旧房外立面装饰外墙翻新、入户装修翻新等释放出来的需求,将利好于生产外墙砖、墙地砖、生产轻量化与薄型化产品尤其是生产装饰性附加值的瓷板外墙(保温一体化外墙,陶瓷幕墙干挂)等产品的建陶企业;公共交通场所、公共专项服务区、公共卫生区域等释放出来的需求,将利好于生产薄板、厚砖、防滑砖、地铺石、健康砖等功能性产品的建陶企业。
至于旧房内部改造带来的红利能否被建陶行业抓住,最主要还是取决于建陶企业和经销商是否具备吸引有旧改计划的消费者的实力。其中,产品有颜值有品质自然是前提条件,包含了成品交付能力的售后服务水平更将成为建陶企业和经销商抢占旧房内部改造市场的有力武器。如东鹏、鹰牌、新明珠等早已经或正在推行整装或成品交付模式等建陶企业,它们如果切入旧改赛道,也比其他建陶企业更具有优势。
如果不具备成品交付的能力,建陶企业和经销商充其量只能成为万科、欧派、红星美凯龙、靓家居们的廉价供应商。从这个意义上说,建陶企业和经销商也应该直面现实,不断提升服务尤其是成品交付的能力和水平。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