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印度也疯狂 一年新建百余条陶瓷生产线

印度也疯狂 一年新建百余条陶瓷生产线

2017-03-16 来源:陶瓷信息报 责任编辑:周婉 阅读:15702
0 0

   日前,2017印度国际陶瓷工业展览落下帷幕,陶瓷行业上游领域几乎所有国际知名企业都参加了本届展会,其中中国和欧美企业数量较上届增加了约20%。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陶瓷行业上游企业都发现了“蓝海”市场——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莫尔比产区迅速崛起。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印度新上陶瓷生产线近60条,2016年这一数据增长到100余条。不少业内人士甚至预计,在2017年,印度陶瓷产业扩张的速度依然会保持去年的发展势头,新增生产线数量或再度突破100条。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印度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无异,都处于疯狂扩张产能的阶段,发展空间大,但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齐全,自主生产陶瓷设备的能力有限,高度依赖进口;陶瓷企业的企业实力、品牌影响力“高”、“低”差异悬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但也是极为粗放的市场”。刚从印度参展归来的业内人士纷纷如此表示。

   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今,印度已经成为了中国陶机设备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要想攻克印度市场,必须先对这个新兴的建陶产区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产业综述:

   疯狂扩张中,2016年新增陶瓷生产线100余条

   位于古吉拉特邦的莫尔比是目前印度最大、最集中的陶瓷产区,集中了700余家建筑陶瓷厂,占印度瓷砖总产量的80%。但作为世界第三大瓷砖消费大国,印度现阶段的瓷砖产能依旧未能完全满足该国对瓷砖的消费需求。

   受访者一致表示,印度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无异,都处于疯狂扩张产能的阶段。

   因此,自2015年开始,印度的陶瓷厂就开始“疯狂”建设新生产线。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印度新上陶瓷生产线近60条,2016年这一数据增长到100余条,其中有30%是推翻旧生产线新建的生产线。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在2017年,印度陶瓷产业扩张的速度依然会保持去年的发展势头,新增生产线数量或再度突破100条。

   发展至今,印度瓷砖产量迅速膨胀,产品不愁销路,但依然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目前,印度陶瓷厂的重心大多放在生产上,但缺少控制产品优等率的意识,也不论品级制定价格”。据知情人士介绍,现阶段印度的多数陶瓷厂对工艺的改造与改革创新等关心程度较低,也不关心“环保”,因此产区内扬尘滚滚、污水直排的现象十分严重。

   “莫尔比陶瓷产区的交通非常不便,仅有数条泥路的主干道,若是下雨天便无法行走,现在道路两边因汽车碾压已经堆积了50厘米厚的泥土。即便如此,该产区内依然有不少大货车来往穿梭。天天堵车,从早到晚都是堵车的。”刚从印度参展归来的佛山市洛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陆琪描述了这么一幅场景。

   除了交通,制约莫尔比产区发展的还有原材料的缺失。据悉,莫尔比产区约有80%陶瓷厂并没有原料车间,生产所需粉料通常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界运输进来,给当地陶瓷企业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有不少人认为印度的生产成本低,人口红利大(普工工资仅需800~1000元人民币/月),当地的瓷砖也会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其实不然,由于当地交通不发达,运输成本高,加之要从印度与巴基斯坦的边境购入生产原料,印度瓷砖的综合成本并不低。

   受多方面客观因素及当地人的主观思维影响,印度的陶瓷厂规模普遍不大,通常是1~2条生产线。在莫尔比产区,700余家陶瓷厂共1000条生产线左右,每条生产线的日产量在8000~12000平方米之间。

   设备概况:

   中国陶机设备占据80%市场

   作为世界第三大瓷砖生产与消费大国,印度的陶瓷产业发展备受关注。虽然目前产量较大,但是陶瓷产业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不齐全,自主生产陶瓷设备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压机、抛光线等技术门槛高的设备依赖进口。

   在早期的印度陶瓷设备市场,意大利陶瓷机械企业牢牢占据垄断地位,尤其是SACMI窑炉、BT自动储坯系统等。2006年前后,印度中产阶级真正崛起、对瓷砖需求量猛增之际,中国陶瓷机械企业开始大范围进军印度。

   “目前,中国陶机设备在印度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陆琪告诉记者,以窑炉为例,科达、摩德娜与德力泰在印度分别占有20%、40%与10%的市场,其余的市场则被印度本土ITAMAC窑炉公司所占有;而在釉线方面,由于技术门槛低,一般由当地企业供应,中国企业仅占三分之一的市场;抛光线则由科达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压机方面则以SACMI品牌居多。

   据介绍,目前除了压机、抛光线等机械设备依靠进口外,印度本土设备企业已经能生产相关的设备。

   “印度陶瓷厂对设备要求不高,并且对价格异常敏感,也因此目前其所用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正因如此,有不少业内人士感慨到,“印度市场很大,但也很烂。”

   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有相当部分中国陶瓷设备商以超低价出口印度,将自己与同行逼上“绝路”;其二,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陶瓷生产大国,对陶瓷设备需求量大,当地设备供应企业也在迅速崛起,以低价抢占市场。

   “简单来说,同款设备中国生产的使用周期可达到10年左右,然而印度的却只能是5~6年。”佛山市巴赛尔机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惠廷表示,印度生产的设备价格竞争力强,而低价正是大部分印度陶瓷企业采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我们在展会上遇到的印度客户,当他们知晓产品后,第一句通常都是‘HOW MUCH’或‘WHAT IS THE PRICE’。甚至有些参展企业直接在宣传资料上印刷单价。”陆琪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并指出,目前印度的陶瓷厂采购渠道相对狭窄,信息不对称。

   除此之外,由于印度当地陶瓷厂多为家族式企业,一旦某家陶企对某一设备供应商形成认知,该设备企业的声名就会在家族内口耳相传,引发连锁反应,得到其他家族成员投资企业的认可。

   生产现状:

   粗放混乱,产品优等率低

   尽管使用的都是从意大利或中国进口的设备,但是印度陶瓷企业生产出来的瓷砖成品品质一般。分析指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度没有上述两国那般完整的产业链,受制于落后的生产管理与粗糙的生产工艺,印度陶瓷厂的产品优等率非常低。

印度某陶瓷工厂车间内地面到处堆积着破损的瓷砖。

   “印度陶瓷厂对于陶瓷生产设备的要求不高,能生产、能用即可”。有受访者举例说到,“在中国,砖坯进入窑炉之前都会对砖型与距离进行相关调整,但是在印度的陶瓷厂,这个环节大多被省去,任瓷砖自由进出,生产秩序相对混乱。”

   陆琪也向记者证实,由于生产粗放混乱,印度陶瓷厂的产品破损率极高。“在莫尔比参观期间,随处可见破损的瓷砖,而且他们对产品的优等率基本没有要求”。他表示,在莫尔比产区的陶瓷厂里,随处可见破烂的瓷砖堆起的“小山丘”,尤其是压机处与出砖口。

   据介绍,印度当地陶瓷厂主要生产抛光砖与仿古砖,其中生产抛光砖的比例高达50%以上。产品规格除了常见的600×600mm、800×800mm等规格外,还有一些600×250mm、400×100mm、800×300mm等规格异形砖,主要应用工程项目。

   印度的瓷砖产品普遍较厚,大约在12~15毫米,产品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同质化的情况亦十分严重,但目前销售十分通畅,基本不存在库存积压的问题。

   此外,印度瓷砖的颜色也是超乎想象,橙色等鲜艳色彩常在瓷砖上出现。因为在印度人看来,越是鲜艳的色彩越能带来幸运。

   但同时,印度也有非常惊艳的瓷砖产品,有些花色甚至不输于中国。据知情人士介绍,这些令人惊艳的产品主要是意大利、西班牙的贸易公司在当地贴牌生产的,为的是满足印度当地高端、个性的需求。“现阶段,能为意大利、西班牙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印度陶瓷厂并不多,其中包括SAMPOLO与METRO等”。

   据悉,SAMPOLO稍有特色800×800mm规格的产品,在当地销售价格是16美元/平方米,相当于100元/平方米。

   品牌现状:

   高端与低端差距悬殊

   目前,印度陶瓷产业发展处于粗放阶段,仍以生产为重心,对品牌塑造与宣传关注低。但是这并不代表印度没有高端瓷砖品牌,SAMPOLO与METRO就是典型的代表。以SAMPOLO与METRO为代表的当地高端品牌厂家生产设备、工艺与技术先进,且时间沉淀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高端的品牌定位。

   印度的陶瓷厂在宣传的方式上更是各显神通。除了在莫尔比街头随处可见瓷砖的广告,SAMPOLO与METRO等品牌厂家则是全方位、全渠道推广,不仅通过报纸、网络与电视轮番轰炸,甚至是大学的外墙也有陶瓷涂鸦广告。

   “我们在莫尔比入住的酒店,在观看电视的时候,冷不丁就会冒出某瓷砖的广告。”陆琪回忆到。

   不过印度陶瓷厂综合实力相差悬殊,中间断层明显。据介绍,在印度,仅有5%的陶瓷企业拥有一定的实力,其余大部分企业都是由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人共同投资建成的小工厂,且大多只有一条生产线。因为厂家的规模与实力差别大,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与性价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前景展望:

   疯狂建线背景下中国设备输出优势突出

   当前,印度的城市建设对瓷砖的需求量极大。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中产阶级刚性需求大,市场空间较大;另一方面是印度新总理上任后实施的智慧城市、清洁印度等计划也对瓷砖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以莫尔比为例,目前当地中产阶级人群人均收入约为2000元人民币/月,而当地的普通房价是1000元人民币/平方米,中产阶级的购买力较强,但这部分人群现阶段家庭装修中仅客厅的地面铺贴了瓷砖,其余均为水泥。“由此可见,印度的瓷砖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同样是从印度观展回来的另一业内人士感叹到。

   上述人士提供了一组数据:以印度的瓷砖产能来计算,现在印度的人均瓷砖产量是4~5平方米的瓷砖。“正常来算,人均瓷砖产量在8~10平方米是较为合理的”。

   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预计,为了扩充产能满足市场需求,2017年印度新建生产线的热潮会延续去年的热度,再现疯狂建新生产线的现象。

   粗略计算,以220米的窑炉为例,每米的建设成本是2万余元,再搭配压机、干燥、釉线等设备,在印度约4千余万就能建成一条瓷砖生产线。更为关键的是,在印度新建生产线的程序简单,基本不需要经过政府审批。这也是印度得以猛上生产线的原因。

   黄惠廷告诉记者,目前针对印度市场,中国陶瓷设备输出主要集中在两种模式,其一是以低价抢市场;其二则是赚取合理的利润,在产品输出的同时辅以技术指导。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技术输出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从中国设备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来看,亦或出于对客户负责的态度,单纯输出设备容易被价低者所取缔,然而设备配合技术,或许就能遥遥领先,确立领导地位”。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建议道,跟印度客户往来贸易,一定要注意回款问题。印度陶瓷市场的贸易往来赊账非常普遍,而且账期长短不一。相对而言,大宗设备回款相对较为顺畅,生产线通过调试后即可收款。但是,耗材、电机、轴承等配件的回款就显得非常困难,因此一定要谨而慎之。

   在中国陶瓷产业对大宗设备需求疲软的形势下,印度成为了不少中国陶机设备企业掘金的新蓝海。对于中国设备企业而言,印度陶瓷市场非常广阔,但要在该市场获得更长远的发展,还需企业潜心经营。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