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小—大—强——我国墙地砖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小—大—强——我国墙地砖行业的发展、方向及趋势

2015-10-09 来源:陶卫网 责任编辑: 阅读:3922
0 0

    一、发展脉络——漫长的历史

    我国墙地砖生产发展脉络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间经历了四次高潮。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产生期、发展期、成熟期。四次高潮分别是1984年、1989年、1992年、1998年。具体介绍如下。

    (一)产生期,也可以叫做萌芽期。我国从二十年代在上海推出了第一块内墙砖至1978年为止都属于产生期。我们现在生产的墙地砖源头可以说是在浙江温州的西山面砖厂。这个厂是1939年开始创办的,1954年即向朝鲜出口产品。是她,为我国第一批骨干墙地砖企业进行了培训,唐山建筑陶瓷厂、景德镇陶瓷厂、沈阳陶瓷厂、佛山建国陶瓷厂等都先后到这里学习。这些企业又培训带动了一批陶瓷企业,为我国墙地砖在各地的蓬勃发展播下了火种。

    至1978年为止,我国的墙地砖生产还比较落后,产品以152×152的白瓷片为主,还有一些其它颜色和108×108的瓷片。马赛克也是一种重要产品。当时的瓷片供不应求,由国家统购统销,厂长也只有权力销售一些等外品。生产工艺十分落后,没有喷雾干燥塔,没有5吨和5吨以上的球磨机,没有自动压砖机,没有辊道窑。压机是30吨或60吨的手扳机,窑炉主要是多孔窑、倒焰窑和少量的隧道窑。在七八十年代交替前后,基本上形成了以景德镇陶瓷厂(三角牌)、唐山建陶厂(三环牌)、沈阳陶瓷厂(长城牌)、温州西山面砖厂(西山牌)为主力的四大厂家。

    (二)发展期,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从1979年至1999年,我国的墙地砖事业可以说是处在发展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墙地砖生产获得了迅猛发展,以至成了世界上头号墙地砖生产大国,在产量、品种、品质、品位、规格、花色、生产基地的分布格局等都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变化。其间经历了四次高潮,主战场均在广东。

    第一次高潮在1984年前后。这一阶段国营陶瓷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的陶瓷企业,包括乡镇陶瓷企业都得到了明显发展。在此之前的1978年,石湾化工陶瓷厂(环球公司的前身)推出了我国第一块彩釉砖,规格为100×200。此后建筑陶瓷厂、耐酸陶瓷厂等兄弟厂家陆续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石湾耐酸陶瓷厂(海鸥公司的前身)主办的利华装饰砖厂,从意大利唯高公司率先引进了我国第一条年产30万平方米的彩釉砖自动化生产线,于1984年5月投产,引进喷雾干燥塔、自动压砖机、煤气辊道窑等新设备新技术,掀开了我国大规模生产墙地砖的新篇章。1984年10月化工陶瓷厂建成的第一条国产重油辊道窑投入生产。1985年石湾建国陶瓷厂(钻石公司的前身)从意大利引进年产90万平方米釉面砖生产线投产。这一系列成就,为佛山在全国墙地砖生产的龙头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高潮在1989年前后,以石湾工业陶瓷厂(赛纳公司的前身)大规模推出耐磨砖为标志。耐磨砖是我国墙地砖的第二代产品,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墙地砖生产有了质的提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为抛光砖的问世准备了条件。

    在工业陶瓷厂推出耐磨砖之前,广东潮州的金山陶瓷有限公司已经推出了耐磨砖,但吸水率高,潮州人叫它金山砖。在工业厂推出耐磨砖的同时,上海泰山陶瓷有限公司也推出了耐磨砖,但色差大,上海人叫它同质砖。工业厂推出的耐磨砖质地好、产量大,所以大家认为她推出了第一块耐磨砖。当时300×300耐磨砖2.6元/块,几个月后,即1990年元旦,升价为4元/块。这一年广东陶瓷公司为它鉴定时认为它玻化程度高,所以都叫它玻化砖。还是在这一年,工业厂又推出了我国第一块抛光砖。

    在1989年以前,全国各地的建陶业都在发展。“六四”风波后,各地发展速度放慢,而广东一枝独秀,国营企业、乡镇企业都得到了大发展,佛山在全国墙地砖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为许多人认同。1990年北京建亚运村,80%的产品来自佛陶;这一年,佛陶集团的墙地砖产量达2000多万平方米。乡镇企业,包括陶瓷工艺厂(鹰牌前身)、东平陶瓷厂(东鹏前身)和南庄的乡镇陶瓷企业产量也共达1000多万平方米,为乡镇企业以后的大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我国墙地砖事业发展非常关键的前两次高潮中,佛陶集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国墙地砖事业进入了第三次高潮。“要发财、搞建材”成了一个相当时髦的口号,全国各地都争上墙地砖生产线或进行技术改造,除广东以外,山东、福建、四川、江西等地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年,95×45的彩釉马赛克供不应求,工业陶瓷厂乘势推出了我国第一块瓷质长条砖,规格为195×45,取代彩马市场。原来与石湾隔河相望的南庄镇因为石南大桥通车,为南庄乃至西樵的乡镇陶瓷企业发展带来了便利。

    这一次高潮国有企业仍在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更引人注目,广东墙地砖的龙头老大地位举国公认。这次高潮之后,中国逐渐成了头号墙地砖生产大国。

    1993年下半年,由于经济过热,国家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陶瓷行业发展速度放慢,国有企业发展势头更为迟缓。但在这以后的几年里,乡镇陶瓷企业仍在逐渐发展。

    应该指出来的是,1994年前后,一批台资企业如斯米克、冠军、亚细亚、现代、泛亚、诺贝尔等进入上海、江浙地区,是我国墙地砖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在当时,由于这些企业规模小还不大引人注目,但现在看来,这些企业管理规范,营销意识先进,产品定位度高,堪为我国建陶企业的榜样。

    第四次高潮在1998年到1999年初,由于转制及其他原因,广东掀起了一股大上陶瓷生产线的热潮。南海市乡镇陶瓷企业大步转为民营企业,一些活跃在乡镇陶瓷企业的主要人物意识到在转制中可能失去舞台,因而投资开办新厂。南海市的小塘、丹灶、南庄、官窑,还有三水、顺德、高明等地新建了两百多条超大规模的生产线,在全国引起了一场轰动。与此同时,福建、四川、山东也有一批新线上马。

    这次高潮是民营陶瓷企业唱主角,而乡镇陶瓷企业大量减少。早在1994年以后,内地一些国有陶瓷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已经开始逐渐被淘汰,公有制企业逐渐减少。

    (三)成熟期,1999年5月份后,墙地砖价格惨跌。同年9月份,燃料油价格大幅上升,重油从900多元/吨上升到1900多元/吨,柴油从2200元/吨上升到3000多元/吨。陶瓷企业在严重的供大于求和沉重的成本负担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不得不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

    我认为,从1999年10月份以后陶瓷行业开始进入成熟期了。这并不是说陶瓷行业已经成熟了,产生期经历了三五十年,成长期也经历了二十年,成熟期也必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成长期是以发展硬件为主要内容的,压机吨位越来越大,窑炉越来越长、越来越宽,单位产量越来越高。而成熟期是以发展软件为主要内容的,品牌、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理念、网络、科技、员工素质等是成熟期发展的主要内容,软件重于硬件,无形胜于有形,逐渐成了行业的共识。

    大家看到,一年多来,陶瓷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漂亮的广告牌随处可见,展厅面貌焕然一新;许多企业导入了VI设计、CI设计,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一些企业办起了厂报厂刊,创造和积累企业文化,这些都是陶瓷行业开始走入成熟的一个标志。许多企业在努力创新,在淘汰中低档产品,陶瓷行业在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

    二、企业分布概况——三山一海夹两江

    我国墙地砖企业遍地开花,除了青海省以外,每个省、市、自治区都有墙地砖生产企业。重点地区有6个,即所谓“三山一海夹两江”:“三山”即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泛指山东)、河北唐山,“一海”即上海(包括江浙地区),“两江”即福建晋江(泛指福建)、四川夹江(泛指四川、重庆)。

    佛山地区约300多家陶瓷厂、1000多条现代化墙地砖生产线。从2000年开始,陶瓷企业有减少趋势,石湾、南庄表现比较明显。三水还有所发展,小塘运行得比较良好。佛山将长期是我国最重要的墙地砖产区,产量举足轻重,定位度仅次于上海、江浙。

    山东有两个重要产瓷区,一是淄博,含张店、淄川、博山,共100多家陶瓷厂;另一个是临沂,也有几十家陶瓷厂。山东年产墙地砖2.5亿平方米,以中低档产品为主。

    唐山是老产瓷区,其卫生洁具在国内地位更高。墙地砖产量在这6个重点产区中相对较小。

    上海及江苏、浙江的陶瓷厂比较分散,产量不大,数量不多,但定位度特别高,所以有“量在广东、质在江浙”的说法。斯米克、诺贝尔、红协的抛光砖和冠军、亚细亚的瓷片价格等,是许多广东陶瓷企业难以企及的。在浙江金华地区,还有不少生产中低档墙地砖的企业。

    福建地区小型陶瓷厂特别多,共有2000多家,产量仅次于佛山,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但也有一些著名的品牌,如三荣、东龙等。

    川渝地区有250家陶瓷厂,年产墙地砖2亿平方米,其中一半产量来自于10家陶瓷厂,这也就是说小型陶瓷企业特别多,这里的产品档次低。由于西部大开发政策出台,周边市场好,特别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天然气、电力、再加上劳动力价格低廉,川渝地区正在成为陶瓷业的投资热点,发展引人注目。但短期内难以在产品档次上走到前面。

    佛山、夹江、上海(含江浙)是陶瓷基地重点的重点。

    三、发展趋势——淘汰和成熟

    由于陶瓷行业进入微利时代,严重供大于求,发展变化又日新月异,一批跟不上发展变化的陶瓷企业必然被淘汰。陶瓷行业从“诸侯三千、小国八百”的“春秋时期”逐步向“战国七雄”时期过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集团与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这并不排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还有若干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容易被淘汰的企业有:

    1、产品档次低、质量差、规模又小的企业;

    2、信誉差,不能吸引凝聚人才和稳定客户的企业;

    3、体制僵化,包袱沉重,不能激发人才积极性的企业;

    4、股东之间不团结、明争暗斗的企业;

    5、销售手段落后,营销意识淡薄,没有较稳定销售网络的企业。

    多年的经验和教训,促使越来越多的陶瓷企业走向成熟。主要表现在:

    1、从价格竞争走向品牌竞争,经营管理规范化,先硬件(工艺设备等)后软件(思想意识、经营管理等),逐步与国际接轨(参见价格竞争与品牌竞争一文)。

    2、产品的个性化、时装化、高档化、艺术化。

    个性化指独特的风格。这一点目前还表现得不十分明显。目前同质化还比较严重,但个性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有人说开始有砖就能卖,后来有花色就能卖。近几年有配套就能卖。今后是有风格就能卖,风格即个性。

    时装化指墙地砖犹如时装、面貌日新月异。年年岁岁花相似,月月年年砖不同。

    高档化指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成熟,中高档产品市场逐渐扩大,中低档产品越来越少。

    艺术化指从产品到设计铺贴越来越讲艺术品味,新颖配套,而不是简单的把砖贴上去了事。

    3、大步走向国际市场。我国已经是世界上头号墙地砖产量大国,但同意大利、西班牙相比,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很少。一个成熟行业的产品,应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否则,这个行业很难称得上真正的成熟。最近5年多来,我国建陶出口量稳步大幅度递增。近两年出口量越来越大。我国建陶产品正在大步迈向国际市场。

    回顾过去,在体制上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公有制企业为主到民营企业为主的发展过渡;在市场上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的发展变化。总而言之,我国墙地砖事业经历了由小到大,正在进入由大到强的变化过程中。

    我们应该知道过去,不能数典忘祖;

    我们应该知道现在,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应该探索未来,不能闭门造车。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