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有感于国学泰斗汤一介拒被称大师

有感于国学泰斗汤一介拒被称大师

2014-10-20 来源:《陶瓷资讯》 责任编辑: 阅读:2784
0 0

    9月9日,北大哲学系终身教授、国学泰斗汤一介先生在京逝世,享年87岁。此时此刻人们对汤先生议论的焦点,或赞扬其深厚的国学造诣和牵头《儒藏》编纂工程的壮举,或非议其于文革后期曾充任御用文人的经历。而我最大的感触,却是这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国学巨匠,一直坚拒被人称之为大师。

    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的人都会知道,当时对是与非、善与恶都是很难分辨的,就我自己也有过当年行差踏错、至今仍后悔内疚的经历。开国元帅陈毅之子、67岁的陈小鲁回母校组织文革道歉会,开国上将宋任穷之女宋彬彬向文革中受伤害的领导、师生道歉等等,都让人感动与反思。在当时那个人妖不分、善恶难辨、“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的年代,先受到了冲击、后又被安排进入“梁效”写作班子任材料组组长,无疑是很光彩、很荣幸的事。所以我相信汤先生“身不由己,无心为恶”的自白,更何况他78岁接受采访谈到自己的“梁效”岁月时,执意用颤抖的手在记者的文稿上补充写下“我错了,我要深刻反省”。其诚如此,再向他说三道四就不厚道、不公平了。

    在北大,汤一介与季羡林齐名,皆为国宝级的专家。上世纪80年代他就创建了中华文化书院以推动“文化启蒙”,90年代他最早提倡“国学”,2008年他担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总顾问,晚年带领近400名学者编纂《儒藏》。《儒藏》全本进一步收录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000余种,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其规模超过了史上的《四库全书》。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北大人文学苑,和汤一介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习大大说:传承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业,汤老做了一件非常大贡献的事情。汤一介则表示:一个人活着就像一个发光体,我愿做发光很大、但是很快就会熄灭的人,因为发光可以照亮别人。

    在刚刚过去的第30个教师节,人们都纷纷歌颂老师的“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汤一介无疑更是一个很亮的发光体,因为他很有学问,有很深厚的国学造诣。但是如此“有料”之人,却一贯以来都反对别人称其为国学大师。他认为,“大师”应该有一个思想的理论体系,而他自己只不过是中国哲学问题的一个思考者而已。他在生前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要求别人不要称他为大师。在其传记《汤一介传》中,也有章节特别以“反对称自己为大师”为题。在他看来,不仅他不是大师,而且这个时代也还没有大师。他在书中这样说:“我说现在没有大师,是因为迄今还没有一个思想体系被普遍接受,还没有出过一本影响世界的划时代著作。”但是如果换作有的人,恐怕连“太师”的称谓也早就笑纳了。

    有意思的是:象汤一介这样在哲学和国学领域造诣颇深、著作等身并获多个终身成就奖的教授如果还不能称大师,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堪可称之为大师呢?在我们工艺美术行业包括陶艺界,何以又形成了“大师满天飞”的“盛况”呢?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今天国字号的、省级的、市级的甚至是自封的“大师”可谓比比皆是,不是“多如牛毛”至少也是“多如鸟毛”了,但是我们这个行业真有这么多“大师”吗?这个问题说来话长,须待稍后再另写一文了。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