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网Slogan

客服热线:400-115-2002

首页/新闻眼/庞嵚:一位平衡自在的建筑师

庞嵚:一位平衡自在的建筑师

2014-07-21 来源:搜狐博客 责任编辑: 阅读:2267
0 0

    英国绅士的优雅,陕西汉子的直爽;建筑师传统责任的保守坚持,建筑新思潮的接纳开放;安于现状的享受生活,躁动不安的改变生活,矛盾么?不,庞嵚一直在各种矛盾之中保持微妙的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思维与行动的平衡!

    庞嵚,英国贝诺建筑设计上海区域总监,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系。2008年回国,作为设计总监,和上海及香港团队一起打造过包括上海国金中心商场,环贸广场,悦达889,前滩核心区总体规划,前滩企业天地一期等等地标建筑。

 

英国贝诺建筑设计上海区域总监 庞嵚

    建筑师:平衡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

    “建筑设计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是为自己!”庞嵚铿锵有力的讲出这句话,“所谓的为自己并非为了仅仅实现自我价值而设计一个很‘炫’的外观,建筑设计只有依托于这个世界才是价值所在,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否则就是自娱自乐,因为建筑师这个职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

    建筑设计从功利角度而言并不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不像做生意、期货或者投资金融一样有高收益。一定是喜欢设计的人才能坚持下去,如果让设计承担过多的功利要求,设计会把痛苦作为反击回馈给你。当建筑师加班加点做项目,不喜欢设计的人,慢慢发现自己被绑架,并且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设计开始变成痛苦的工作。喜欢设计的人,却不认为这是煎熬而是享受,就像爬山玩水的那种累,累,却给你带来了愉悦感。所以设计师一定要喜欢设计,才有可能做好。另外建筑师通常是杂家,涉及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了解。因为你知道的越多,考虑会越周全,你得到的结论更加严谨合理。我们也反复强调,建筑师一定要勇于表达,因为甲方未必理解你的意图,我们有时候像销售一样,我们这么好的设计,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考虑了什么,你将能得到了什么,那么甲方就容易接受一些。

    建筑设计:平衡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在庞嵚看来,社会多数人对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师有很多误解,建筑设计不是个人化审美情趣的载体,建筑设计师也不是仅靠灵感乍现即可完成作品,两者都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建筑设计需要更多角度去思考和平衡,需要从政府的角度,从宏观的角度去考虑,也需要从甲方、消费者角度去考量。

    如同环贸这个项目,最早的定位是APM,一个中端偏年轻化品牌,比IFC(国际金融中心)略低端。但在设计过程中,发现淮海中路这个区域需要一个稍微高端的商场去引领整个市场,扰动整个区域商场僵持的现状,因此成为现在的IAPM。如今,百盛、巴黎春天都因为环贸的出现而升级换代,这就是一个商业项目对整个区域商圈带来的影响。我和我的团队希望通过这些项目,能对某个商圈的商业结构有一些补充,有一些推进。

庞嵚团队作品:环贸广场iapm

    商业地产:平衡所有矛盾

    “建筑尺度越大矛盾点越多,很多小型别墅和文化建筑,往往容易设计出视觉感较强的外形,因为 “眼前一亮”是设计唯一的要求。对大商业建筑而言,当“眼前一亮”的需求要付出高昂代价的时候,一定会把它忽略掉。小建筑像谈恋爱,它有灵光一现,大建筑就像你婚姻一样的,寻求平衡,互相忍让,才能走下去。”

    都说商业很难做,商业设计更难做,而商业设计之难在庞嵚看来是众多矛盾的平衡。审美要求、开发周期、回款周期、造价、政府要求,种种矛盾在前期汇集在一起全部指向设计师,设计师必须在设计之初就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要体现它的个性还是有效性?体现它的个性审美还是大众化审美?这些都需要在前期做很大量的判断,理性分析之后平衡出的结果才是一个建筑。

    低碳节能:平衡概念与实用

    许多建筑打着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的旗号,其实鲜少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主动式节能的方式理论上可行,但是目前多数采用被动式,所以低碳环保更像一个概念。它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概念,建筑设备的设计、结构设计、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都达到某种程度之后,才能真正实现理想中的环保建筑。最简单的例子,绿色环保建筑投入非常大,而投入的一些设备经过几十年后,可能所节约的能源和投入可以达到一种平衡,但还没有到这个时间点,设备可能已经报废,这是浪费还是节能?即便如此,我个人还是支持节能概念,因为所有良性的结果势必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尝试,我们不能只看目前的短期效果。

    节能项目跟气侯也有关系,比如新加坡这种地方它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的能耗是空调,解决好通风就能省很多资源。通过遮阳设施,让里面的热量少一些,通过雾化让周边的温度降低,或中庭形成烟囱效率,这就是被动式节能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新加坡用起来非常有效。但是在国内行不通,首先空气质量有问题,风进来了以后还得过滤它,自然风进来后人都病了,反倒是不节能,是浪费。所以环保建筑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庞嵚和井敏飞数字化设计装置作品

     数字化设计:平衡工具与形式

    “我和井敏飞做的这个数字化设计装置,可能让人看不懂,也不认为好看,但当你了解它的逻辑之后,会发现它很有意思,它表达了荷载在形体中实际流动的形态,是把不可视的东西可视化了,我们不是艺术家,没有接受正统雕塑教育,我们也不是从那个方面去表达我们的思维。”在谈到他的刚刚参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上海设计艺术展作品---数之树时,庞嵚这样描述。

    随着软件硬件以及跨领域技术的日渐成熟,数字化建筑设计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应用,在庞嵚看来,它超越目前我们所掌握的辅助技术,比如结构的施工技术、大众的接受度以及造价过高等问题,这也决定了把它实施到实际建筑之中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所以他利用新的数字化技术把他们的一些‘奇怪思维’,做一些小尺度的尝试。比如雕塑、装置。大部分人看到数字化设计就是个造型而已,对庞嵚而言,他更看重它后面严谨的数理逻辑,而逻辑之后,却传达出非常感性的造型,这是他认为最有兴趣的一点。“我们也是通过这种小玩意,保持自己对新事物的敏感度。”

 

庞嵚团队作品:悦达889

    媒体:平衡价值与专业

    “我认为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不被世界认可、不能被公平宣传有媒体的原因。”庞嵚直言直语:“在求学时期,我与老师讨论过一个问题,中国的大众建筑品味之所以不够好,建筑评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筑评论很容易引导大众的价值取向,学生懵懵懂懂以评论为依据,下意识的为自己定下行为准则:不能这样设计、一定要设计成那样的……老百姓也认为专家说这样可以,那样不可以,住房子首先问几室几厅… …这样对么?无论是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服装设计都应该是百花齐放的状态,大家都有自己的设计理想。现在媒体主导性和主观性太强,建筑界这么多年过去了,报道的还是那几位建筑师,还是那些观点,甚至没有质疑声,建筑设计如何发展?所以媒体也需要平衡,让不同类型的建筑师发声,有机会让他们获得社会的了解。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家争鸣的状态不是挺好玩的嘛。”

    “媒体也报道了很多像彩色泡泡的假象,书本杂志中的建筑师皆具特色,或神秘、或前卫、或先锋,除了美丽就是美丽。其实,即使是那些世界建筑大师的工作也是很丰富的,多样的,急匆匆的接电话,很狼狈的处理施工现场,站着开会讲项目,不耐烦的发着脾气……他有很多愉快和不愉快的地方。这样客观的展示,大家才会觉得这个人很丰满,这个建筑师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这才有意思。”在谈到媒体的客观性时,他有补充着说。 

    生活状态:平衡欲望与享受

    当问及庞嵚生活如何平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取舍。”在他看来,想做的事情能尽量心中有数,这更加重要。“经历这么多项目以后,就会形成一些预判性,这种预判性对工作安排非常有帮助,可以清晰的知道这个项目会在哪个节点卡住,需要预留多久的调整期,整体需要多久时间。这些就是你的知识、经验值的储备,形成你的工作性格,影响你对生活未来目标的趋向。所以从前辈、不同的项目里获取经验,把自己欲望和享受保持平衡一点,才能更清楚的看到问题所在。

    “我们要尽量保持对生活有控制力,找到一些让你生活愉快的麻醉点。这个麻醉点是通过艺术、文化作为润滑剂的,通过一些柔顺的东西让你的生活软化下来。当然心态也很重,大家每天呼吸不好的空气,可是我们不可能轻松改变现状,那么就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未来。有人抱怨天天坐地铁回家好挤,那换带点阿Q精神的角度想,天天坐着上亿的专车上班,哇,多爽!愉快起来,给大家带来些正能量,很多事情自然而然可以顺利起来。”

    一句话问答

    【记者】:一句话描述你自己。

    【庞嵚】:注重平衡,就是动态中求平衡。因为生活都在动,你努力的让它平衡起来。有人希望让生活充满刺激,让生活充满着挑战,我不是这种人,我不喜欢那种超越我能力之外的挑战,我更喜欢这种平衡,动态中求平衡。

    【记者】:你最满意的工作状态是什么?

    【庞嵚】:就是我这个状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

    【记者】:你最喜欢在什么地方去思考问题?

    【庞嵚】:不分地方,因为头脑是灵活的,自由的。思考问题和外在的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你也可以在地铁里思考,你也可以在咖啡店里思考,没所谓的。

    【记者】:工作之外最喜欢做的一些事情是什么?

    【庞嵚】:没什么最喜欢的,我的爱好广泛,大家喜欢的我都喜欢。我不习惯说我喜欢看书,我喜欢听音乐,所有美好的东西我都喜欢,丑陋的东西说不定我也喜欢,但是喜欢之后可能发现它不好,然后又变得不喜欢,所谓喜欢是一个过程。

    【记者】:最近读的一本书什么?

    【庞嵚】:《NA建筑家系列》,日本4位殿堂级建筑师生活细节的一些搜集,它不是完全理论性的书,描写了很多建筑师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其实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关注设计,因为设计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最终的结果,它背后的故事更加有意思。结果不重要,结果只是一个结果而已,生产这个结果的过程更美好。最近看《舌尖上的中国》,不单是看美食,我还看那些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食材的挑选、父母归乡时候孩子的心理,那些是最温暖人心的情感。

    【记者】:有做过疯狂的事吗?

    【庞嵚】:没有太挑战自己,我这人胆小,不做那些很疯狂的事儿。爸爸跟我讲过一个我2岁时候的事情,我当时看到一个水井,我们那的水井不像南方有个井台,就是井口旁边砌一圈石头,是和地面平的,对于小孩子而言是危险的。但是我想看,于是在离井有两三米的时候卧倒匍匐前进,伸头看了一下,然后又爬回来,我爸当时感叹的这孩子还是挺贼的。所以我性格上没有疯狂的一面,也没有做疯狂的事情。

    【记者】:喜欢哪位建筑师? 

    【庞嵚】:美国建筑师路易•康,他是一个非常极端、勇敢的人,经常为了自己项目放弃很多。你喜欢谁,往往是因为他身上有自己内心缺乏的部分。所以他的这种冲撞、极端是我羡慕的,因为我没有办法做到。对于建筑师来讲,所处的国情不同,文化的环境不同,工作状态不同,那么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解决方法也会不一样。他在亚洲做的很多低造价建筑是非常有震撼力的。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但事务所的商业经营却并不成功。他的儿子整理了他的历史资料,为他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我的建筑师》,还获得2004年第7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提名等多项纪录片大奖,很好看。

    【记者】:如果不做建筑师,你会选择什么职业?

    【庞嵚】:厨师。我不是喜欢做饭,只是觉得好玩,厨师也是一个混杂在不同元素里做出一个好的结果。

    【记者】:怎么形容你的家庭?

    【庞嵚】:我跟太太上周周末去了杭州,在王澍的“水岸山居”住两天,过一段时间我们计划到英国待两周,也不做特别的事儿,就是吃吃饭、散散步,买买东西,我满意这样的家庭氛围和生活方式。

中国陶瓷网二维码

- END -

您可能喜欢: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您还可输入200个字
发表

没有更多评论内容了

中国陶瓷网首页 新闻眼 品牌榜 招商馆 卫浴城 金岩奖 视觉 展会 活动 口碑 人才 选瓷砖 设计师

服务热线

400-115-2002

·周一至周六:8:30 ~ 17:30

中国陶瓷网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